五、关于企业转型
胡:总的来讲我觉得一个企业集团的成长过程,首先是发展,第二是不断的转型。对北大荒来说,“发展”你们已经具有动力和能力了,也具有十分明确的方向了,但是“转型”这个问题要始终讨论,就是发展促转型,转型促发展。不光是绿色发展,也包括企业本身类型要有比较大的变化。这个涉及到刚才我说的是否要逐渐实现产融结合。产融结合有不同类型:有初级的,中级的,高级的。但是如果你没有目标的话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丧失了机遇。
向:是,而且这个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胡:对,2015年是很快的。那么我们说的变戏法是什么呢,还是靠金融。我发现基本上像你们这种集团最后会演化为已经不是只种只收,而是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而金融是血脉。因此北大荒集团的趋势可能是这样的:第一产业的增加值GDP比例,或者总产值占整个销售收入比例是下降的;第二产业是上升的;第三产业更迅速上升。按照这个发展和逻辑转型,从结构上看逐渐形成了由一产为主变成一、二、三产业综合的现代的产业体系。所以定位要特别清楚,在服务业方面就是要打造综合服务商,这个转型从产业结构可以发生变化的。第二个将来从资金的角度,就是金融本身也有增加值,服务原来是让别人做,现在你自己做,交易成本就减少了,然后又有条件去融资,再投资,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向:我们要从实体往金融上做。
胡:北大荒作为特大型综合型现代产业集团,就得靠金融作为心脏和血脉。将来的北大荒集团总部,首先应该是战略规划中心,然后是投资中心、融资中心、投资中心、管控中心等等,完全是集团式的管控,采取分权式,让下面发挥积极性,搞活,这样的话你必然具有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等一系列的,其实你是在那个管控中心下进行内部调配和优化配置。
向:您刚才讲的这个银企结合,变成产融结合,然后产融结合又有几个阶段,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挺大的突破。
胡:我现在告诉你大约应该是这个方向,至于将来具体是什么还要不断的把它清晰化、细化。
向:是。
胡:因为所有的央企在进入世界500强之后都遇到类似的金融瓶颈问题,像鞍钢集团就碰到这个问题,明确提出产融结合是钢企发展优先方向,但是怎么做还没有解决。一个企业集团一定要不断地转型,从生产型转向经营型,经营型又从原来的传统经营型向管控型转变,总而言之你要不断转型,不断地适应变化的环境,不断地创新商业模式。
向:是的。
胡:北大荒所设定的中长期目标是不变的,但是经营体制和方式是要不断改进,也不可能一条路走到死,因为要有不断的变化,但是有几个基本的支柱要清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不行,可能还得“十二路”,“十六方”。现在你们所获得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将来往哪走。这就像我们研究当代中国一样,如《2030中国》,二十年后世界是什么大格局、大趋势、大潮流,中国是什么大方向、大目标、大战略,只有搞清楚了,才能抓住战略机遇,甚至创造战略机遇。当然别人认为我是不是太乐观了,但是历史的事实就是这样,未来的趋势就是这样。
向:而且可能比咱们想象的要快。
胡:现在是中国怎么做已经比较清楚了,但是中国企业怎么做是千变万化的,因为中国有上千万个企业,各种企业又差别万千,每个企业怎么做的确是很难讲清楚的,这就需要你们自己要搞清楚,有方向,有目标,有规划,有行动路线图。
向:对,我们现在对大形势的判断趋势有一个清醒的轮廓,在这个基础之上,就要研究我们农垦自己不断的转型。
胡:咱们客观地说,农垦各管理局的局长书记就是农业生产农业型,现在学会当市长了,这已经开始第一次转型,角色转型,职能转型。那么第二次转型看,肯定要从生产型转向经营型,进而向我说的综合型、管控型转变,估计会是这样的。发展就是不断的转型,量变中部分质变。
向:不仅仅是一个线性的发展。在这之前我还是从一个线性的发展来谋划,就是量的扩张或者是经营领域的扩张,但是我还没有从转型的这个角度去考虑我们的创新问题。
胡:可以说这是客观需要,因为企业已经做到这么大规模上,已经是全国性企业,很快就要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更加国际化、全球化,所以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模式确实是需要超前考虑、战略考虑、长远考虑,也就是说这个金融是越来越需要了,因为北大荒的增加值在很大程度上被别人占用了,它只要收你的手续费、服务费就可以了。
向:所有的银行都能从北大荒集团挣大钱。
胡:现在还是银企合作,你是它的大客户,它要为你服务,然后你向它付费。刚才我说的这一步肯定要走,但是走着走着就产融结合、产融融合了。
向:目前我们是银企结合,今后可能是您说的产融结合,就是内生一个新产业。
胡:将来金融业可能是核心,服务全流程、全行业、全产业。
向:有一个从初级到中级和再到高级的过程。
胡:我是这么看,从北大荒的历史角度来看,它实际上在原来的体制下也比较符合“傻、大、黑、粗”,虽然这个名不好听,当时是这么评价的。这些特点与地域辽阔、人口相对稀少有一定关系,但是基本上也刻画了这个弱点。“大”是一个长处,也是好处,国土面积大,土地资源丰富,但是“大”是有条件的,不一定“大”就是“好”。“傻”就有一个问题了,是指人的思想保守、自我封闭、不思进取。“黑”也是一个问题,当然是指黑土地,煤炭、石油、原木等。“粗”就是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核心是“一傻、二粗”。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都有这些特点,就是因为它资源太丰富了,才有可能形成“傻大黑粗”的特征。可能还没有人很好去想傻大黑粗这四个字,不知道谁概括的,确实还比较形象,也比较准确。确实在过去的几十年特别是过去的十年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可以从粮食单产的角度量化比较的话,已经改变了这些特征,要不然也不会达到这样高的亩产水平了。
向:现在我们的亩产是989.8斤了。
胡:接近一千斤,所以说这个“傻大黑粗”已经在逐渐改变。对历史顽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就有了转型的起点,转型的方向,从“傻大黑粗”转变为“高(水平)强(世界500强)绿(色)精(集约型)”。
六、关于人才问题
向:是的。转型需要加强人才建设和队伍建设。
胡:发展方式转型本质上确实是人才问题。人才取决于事业的发展,有事业也就会有人才。有的是直接引进的人才,有的是毕业以后培养的人才。完全靠引进有问题,但是完全靠培养也有问题,可能是“两条腿走路”。现在就要关注北大荒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果人才引进以后他没有天地也不行。
向:是的。
胡:这就是为什么北大荒需要靠事业竞争人才、吸引人才,又靠事业培养人才、锻炼人才。其实北大荒也是这么走出来的。但是今天的事业已经不是种那些地了,也不只是加工那些粮食了,可能是刚才我说的涉及到金融、第三产业服务业,这些问题确实已经摆在议事日程上了。急需的、高端的、紧缺的人才,这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北大荒的事业发展很快,实际上更需要高端人才而不是一般人才。现在甭说你那儿,包括大学也存在这个问题,像清华大学也是如此。你看我这儿(指国情研究中心)就是高端人才,就那么几个人把这个事(指《2030中国》一书)做成了。像这样战略研究,人才不是靠一个大部队,是靠英才、杰出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