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北大荒的独特优势
同志们可能会问:垦区是否能够实现上述愿景和目标,我认为,北大荒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甚至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从天时来看,我已经在国际背景、国内背景上做了分析;从地利来看,正如隋书记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哪个企业拥有5.62万平方公里土地,没有哪个企业拥有4000多万亩耕地,我称之为世界最大的“地主”,中国最大的国有土地经营者,走进北大荒,满目苍翠,天高地阔,有山有水有森林有湿地,又处在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上,所生产的农畜产品,天然的就是优质产品,具备优越的资源禀赋;从人和来看,北大荒处于历史上最好的黄金发展时期。北大荒的优势非常多,也非常明显,这是北大荒实现自己目标的重要东因。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优势。
一是源自南泥湾的北大荒精神。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是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成功开展生产大运动取得的成功之后,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重大胜利之际,党中央毛主席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而建设的主力军是广大复转官兵,是由南泥湾的主力军——359旅的旅长王震将军率领的。北大荒与南泥湾的事业有天然联系,北大荒精神是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在60多年的开发建设中,垦区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个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为“北大荒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总局党委又丰富了北大荒精神内涵,提炼总结了北大荒核心价值观、北大荒文化精神、北大荒文化,形成了非常系统、完备的北大荒思想文化体系。这个思想文化体系从实践中来,又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统一人们的行为。从长远上看,我们要把事做大做久,还是取决于“道”,就是我们北大荒的胸襟、眼界、气度,就是我们在遇到困难和障碍时能够坚定不移的攻克。精神的力量、“道”的力量,往往在关键时刻起着决定性作用。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的北大荒精神,将激励我们北大荒人攻坚克难,夺取一个有一个新胜利。因为精神是可以变物质的,精神原子弹可以转化为物质原子弹。
二是源自人民解放军的组织化。北大荒的建设主体是复转官兵,又曾经有7年的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人民解放军的令行禁止的特点,在垦区体现得非常充分。支部建在连上,下级服从上级,总局党委重要的决策,能够不走样地贯彻到各管理局、农牧场、管理区和家庭农场,这是一个非常优越的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垦区又不断创新、适时调整,在行政为主要特征的组织化上,又充实了市场规律、价值规律、法律约束等内容,进一步提高了组织化程度。这种组织化,在全国大的系统中看,除了军队以外,其他系统很难像垦区这样强大而有力执行力。周边的农村更是没有办法相比。这大概是垦区决策果断高效、执行力强的原因所在。我国很多地区和单位不是没有好的设想和规划,但是由于缺乏执行力,一些单位和地区始终不能快速发展。正因为农垦组织化程度高,显示了执行力强。
三是源自举国体制下的五湖四海。开发建设北大荒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种举国体制。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独有的特点。十万复转官兵来自祖国四面八方,20多万支边青年大都来自山东、四川等省份,10多万知识分子和54万城市知青更是来自全国各大中城市。黑龙江垦区的人员构成,从原籍上说,除了西藏和台湾之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这种五湖四海的人员构成,使得垦区的社会不是传统农村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式社会,也不同于城市的以地缘为主的区域式社会,而是以建设发展为目标、以行政指令为纽带的现代社会,这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国家战略重任为使命的有组织的大移民社会。这个社会基础,使垦区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交往成本相对较低,容易达成共识,容易明确发展目标,形成一致的意志。
四是社会化、现代化大农业的体制优势,这就是“大农场套家庭农场”、“大集团套大农场”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充分体现了集中与分散,集权与分权,使大农场积极性和小农场积极性之间的平衡紧密结合。这既不同美国的家庭农场模式,也不同于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北大荒模式”,即调动不同主体积极性的、基于激励相容机制的“统分模式”。[61]1992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两个飞跃”的思想,建立统分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62]晚年的邓小平经常与中央领导同志谈论这个问题和设想,为什么需要有第二个飞跃呢?对此薄一波同志深有感触,2005年他解释到:从生产方式来说,这种家庭联产承包制尚未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小农经济、小生产的生产方式。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如果不逐步从小生产方式走向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是无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63]因此,垦区所创新所实践的“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是最适应社会化、现代化的大农业,是真正实现了邓小平的设想,充分显示了这一体制优势,极大地促进了北大荒加速了“三化”,成为全国的领先者、领军者。
总之,北大荒拥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不是深入调查研究和深刻思考是很难意识到并认识到的。正是因为此,北大荒人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创造了一系列奇迹,今后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发挥优势“奋力超越”,把总局党委确定的2020年宏伟目标变成现实,更好的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三大历史使命,努力建设现代北大荒、绿色北大荒、幸福北大荒。
六、成为世界一流食品加工和服务企业
与其他世界500强企业相比,北大荒集团是具有一产、二产、三产的综合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这是成为超级农业食品“巨无霸”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可以实现纵向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最有条件实现真正的“从田间到餐桌”,确保食品安全。
那么北大荒迅速成为世界500强的瓶颈和薄弱环节是什么呢?可以公认,垦区的农业现代化是世界一流,发展了最大规模、最现代化农业。其重要标志就是:人均生产粮食产量,2010年达到32.1吨,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5吨);机械化程度高,农机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5%,到2015年达到98%(全国为大于60%);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67%,远高于全国水平(52%),其中40%以上是通过农机作业和农机化实现的。[64]
但关键的问题是垦区的工业可能是二流,加工规模不够,2010年粮食加工综合达产率为58.4%,垦区工业实际加工各类粮食产品只有1258万吨,农产品加工业毛利润率为6.7%,比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7.5个和9.8个百分点;[65]服务业(主要是物流、销售)可能是三流,这就反映在垦区的加工食品上特别是绿色食品的价格是三流产品的价格,[66]这是北大荒集团整个产业链的两个最薄弱的环节,我形象地称之为三大产业“三条腿”,但是“一条腿长、两条腿短”,这两条短腿不能适应那条长腿,这就直接影响了垦区的总体效益,尽管北大荒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但是并没有成为高端绿色食品消费市场。这确实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个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因此,北大荒集团有三个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是:一是必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优质食品加工基地。目前不少企业是世界一流的设备,二流的管理,加工和生产的食品可能是二流的。二是必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优质食品物流销售体系。三是必须加快建设食品安全回溯体系。目前,北大荒的绿色食品价格可能是二流的甚至是三流的;对北大荒来说是最有利条件。如果做不成,全国农村地区也很难做到,如果做成,就会为全国做出表率。这项任务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要做就做中国最大,进而建成世界最大。
这里我需要讲一点“头等舱效应”:首先“头等舱”本身就特殊人群的特殊消费,高端客户是需要上门服务,持有金卡或白金卡,还有登机优先权,为此消费者必须付费,还得不到任何折扣,从而给航空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可能占利润总量的70%;其次是公务舱,可以给航空公司带来利润,可能占20%;再其次就是经济舱,是为了吸引客户,薄利微利,可能占10%。显然,有机食品就是“头等舱”,高端消费者为主体,获取超额利润;绿色食品就是“商务舱”,中端消费者为主体,获取丰厚利润;无公害食品就是“经济舱”,面对广大消费者,获取平均利润。因此就需要细分市场,考虑不同市场定位和不同消费者定位,所以必须打造北大荒有机绿色优质安全食品品牌,为高端客户服务,靠高质量、高价格、优质服务来发挥“头等舱效应”,从根本改变三流价格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