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企业创新
向:对,有一个继承创新问题。
胡:我上次跟你们稍微讲了一下我对企业创新的思路。首先要了解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就是资本主义成功的主要原因,创新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创新首先是企业战略创新。他所说的企业家还是资本主义企业家。我们的企业家要有“主人翁”意识,要有“自觉”意识,我们的企业家是中国的企业家,不是西方的企业家,而是社会主义的企业家,不是资本主义的企业家。第二个就是社会主义企业家创新,就在于他能够进行企业规划创新,就比企业战略往前走了一步,一些企业不也在做吗,央企也都在做,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企业已经创新,这就超越了西方的企业家。因为你把企业的规划创新和国家的规划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中国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克服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克服资本主义消费的肆意性,提高合理性。我们理解就是要有国家创新规划,比如“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然后有地方创新规划,再就是企业规划,相当于刚才我说这三个方面的创新,而且它们在不同层次上更具有自觉性,就是提高对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企业市场竞争的自觉性。因此你别小看那个“现代化大农业规划”,你们当时设计的时候它就已经比一般意义上短期对的市场调整显示出远见了,已经足以超越了一般的资本主义企业家的企业战略创新。尤其你们特别强调执行力,其实西方的企业也强调执行力,但是没有把它分解,没有把它分解到年度;你们搞“十二五”规划,这是2010年的主要成果,2011年又搞了现代化大农业规划纲要,近期又搞了“新型工业化三年攻坚战实施方案”,使得北大荒的发展战略更加具体化、精细化、量化了,也便于随着形势变化、市场变化、自身实力变化而适应性地调整。我给予很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
四、关于产融结合
向:我理解隋凤富书记的思想,就是要在未来几年内加快北大荒集团上市融资,助推垦区工业化。
胡:中国的企业现在已经朝着两个方向趋势在发展,它本质上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有效的融合趋同。一方面现在金融业向产业发展渗透、投资、控股,增加实业比重;另一方面企业做大以后,开始向金融业方面发展,产业投资金融。那么它就会出现我们说的第三种趋势,可能也是未来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叫产(业)(金)融(业)融合或一体化,就是以金融业作为后来产业的核心。这个“产融融合”和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结合是两回事,那是两个单位,签个协议。但是产融融合不是,那是在内部制造一个金融体系和组织,它在这里就开始发挥融资作用。首先是融资,然后是投资,还有一项是控股。
向:就是资源整合。
胡:对。可能那个公司不一定你去经营,但是你控股,所以它是融资、投资加控股,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监管,就是内部的监控了。其实这种模式是企业做大了以后的一个必然趋势,现在许多央企在加快这方面的转型。但客观上说恰恰这个又是北大荒集团的一个软肋,就是你实体过实,虚拟经济过虚,而最好的模式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有机结合、自然融合。从目标模式上你要想得比较清楚。这个路子比较清晰,现在鞍钢集团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所以我认为上市只是一方面或第一步,方向肯定是产融融合。
向:是的。
胡:上市是从市场上融资。你有土地以后,完全可以通过土地这个最重要且不断升值的资产抵押再融资,其实风险更小。例如一个新企业,先贷款买了一架飞机,然后再抵押再融资,包括还贷,由无到有,由小到大,迅速成长出来的。但是北大荒根本就不同,我有实实在在的可评估土地资产,而且可能是世界最大的“地主”,怎么样把“土地资产”盘活,是大有文章可做。
向:拿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就可以去融资。
胡:可能要从融资的角度或者说抵押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企业能够超过北大荒。
向:确实是,作为一个企业集团,世界上没有谁能赶上。
胡:北大荒毕竟和那些高科技企业不一样,因为你有资产,高科技是有技术股,但实际上他难以变成我们说的有形资产,更无法抵押,现在通过一些制度安排做一点,规模还很小。土地不一样,土地就是实实在在的。你们现在对自己的土地评估过吗?或者请第三方专业化公司评估吗?
向:我们会这样做的。这一段时间我们根据隋凤富书记指示,在理论上、法律上、政策上进行梳理,统一思想,做好储备。
胡:最终的成果要拿出一个设想,这需要创意。
向:对,我们需要拿一个设想出来。
胡:就是到底建成一个什么企业集团,然后拿出设想来,设计出目标来,然后分步走,分两步或分三步。因为这个构想已经不是完全实体的北大荒集团了,它就应该有我们说的金融或者虚拟经济在里头了,另外它实际上是怎么样利用现有的资产抵押融资、再融资等等一系列问题,最后还有一个杠杆效应,这个很专业的。
向:是的。
胡:我的一个博士后是学金融专业的,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一个人才,你们做调研时,比如说在北京都可以让他参与一下,他也能给你们出点主意。
向:太好了!主要是开拓我们的思路,因为像北大荒集团,直接拿一个什么东西套过来是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