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19日,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在浙江嘉兴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从时间节点、主题内容、参会规格来看,这次会议很不一般。
这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三农”领域召开的首场全国性会议。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站在“十五五”新起点上,围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部署、拿出硬举措。
那么,这次会议部署了哪些要求,传递了什么信号?
![]()
先来说说“千万工程”这件事儿,为什么要学它?
时间要追溯到20多年前。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经过广泛深入调研,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
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全省近4万个村庄里,先挑出1万个左右进行全面整治,重点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
此后,“千万工程”在浙江扎下了根。22年来,它由点到面、不断深化,实施范围不断拓展,内容越来越丰富,早已不只是环境整治层面,更演变成了涵盖乡村产业发展、建设、治理的系统工程。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很多人都在思考:乡村振兴如何抓、怎么推?
“千万工程”,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完整、可学可鉴且经过时间检验的样本。
它从整治人居环境入手,一步步推动了浙江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方位嬗变,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而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当年的浙江乡村,和今天我国许多地方的乡村情况又很接近。
可以说,浙江乡村的“今天”,正是广大乡村希望抵达的“明天”。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就是我们迈向那个“明天”最现实、最有效的路径。
![]()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自上而下部署,推动“千万工程”经验从浙江走向全国。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写入标题;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提出“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完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各地把“千万工程”经验与本地“水土”相结合,有的探索“点绿成金”,有的创新治理方式,有的深挖文化底蕴,有的做强特色产业,打造了一个个充满活力、独具韵味的美丽乡村。
![]()
在“千万工程”经验点化下,乡村的“磁吸力”越来越强。如今,每逢节假日,人们不再挤向城市热门景点,而是选择去乡村来一场放松身心的“Country Walk”,中国乡村的风景风物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的目光。
![]()
今年的现场会回到浙江,“千万工程”的起源地、先行地。会上再次强调了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怎么学、如何用的问题。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学的绝不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而是凝结其中的理念与方法。比如:
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
要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决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要统筹提升乡村产业、建设、治理水平,协同推进乡村“五个振兴”;
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不断积小胜为大成。
这些都是从“千万工程”深厚实践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既是价值理念,也是实践方法;对于我们今天推进乡村振兴,这些是原则方向,也是长期要求。
![]()
任何一个地方,无论自然条件如何、发展水平高低,这些经验、方法,都可以学、学得好,也都应该学、必须学。
![]()
会议重点部署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
乡村建设方面,
“要提高村庄规划质量,完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涌现了很多创新做法。比如,浙江、山东等地探索了组团式、片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机制,通过统一规划、分区建设、协同治理,提升整体发展效能。这些经验应进一步总结完善,加以推广。
乡村治理方面,
强调“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突出“加强”“改进”,契合当前乡村面临的新情况:城乡融合步伐加快,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等显现,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多元,互联网等技术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这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乡村建设治理方式,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这两年,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增长有所放缓。特别是现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应用,产业加快升级,给农民工就业带来压力。因此,还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乡村产业,千方百计稳定农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
![]()
当然,底线意识不可少,“两条底线”必须牢牢守住。
“要提高粮食产能和特色产业质量效益”。——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保产量,更要稳产能、强韧性;还要提效益,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让农民增产又增收。
“要做好常态化精准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今年是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接下来将转入常态化帮扶阶段。政策要保持总体稳定,接续帮扶防返贫致贫对象和欠发达地区,决不让一个人、一个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掉队。
![]()
明年是“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在新的征程起点,召开这次现场会是对“千万工程”的一次深情回望,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动员。
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脚踏实地、接续奋斗,相信乡村大地必将焕发新的生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必将更加精彩。
【版权声明】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长虹卧波”。
监制:李忆宁 编辑:刘婉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