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在全国率先创新绿色发展
我对垦区党委提出“要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垦区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基本要求,加快构建绿色农业体系、绿色产业体系和绿色城镇体系创新,形成具有垦区特色和引领作用的北大荒绿色发展模式”(2011年11月1日)给予高度评价:一是在全国率先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二是在全国率先构建三大绿色体系(绿色北京行动计划是绿色生产体系、绿色消费体系、绿色环保体系),[67]这是对垦区“三化”的进一步创新:“绿色三化”,在“三化”中主动“绿色化”,在“绿色发展”中进一步“三化”;三是在黑龙江率先开展绿色行动计划。从理念到战略,再到行动计划,从学习到决策,再到实践,所用时间之少,力度之大,在全国各地区各行业也是少见的,这也说明垦区的决策体制是最民主的也是最有效率的,并且一旦作出决策,全局上下立即行动,各方千方百计绿色创新。我相信,垦区的绿色发展实践和成果很快就会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所瞩目,在全世界也将走在前列。201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全球高峰会议,主题就是绿色发展。这是时代主题,全球共识,历史潮流。我殷切地希望北大荒先行一步,勇于创新,引导这一潮流。
绿色发展并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什么统一的模式可照搬,只能是因地制宜,因地试验、因地创新、因地推广。以垦区的林业为例,根据实地观测,平均每公顷防护林能保护农田162亩(10.8公顷),增产粮食9360公斤,平均每亩增加粮食58公斤。目前垦区农田林网化率达到95%以上,[68]在全国是最高水平的,在世界也是最高水平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垦区粮食单产相当于全省平均单产的1.82倍。又如北安管理局定位为“绿色有机农业核心示范区”,国家标准有机农产品基地达38万亩,绿色基地和认证已达210万亩,占了全局耕地的半壁江山。开始打造100万亩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基地,我建议该局制定专项规划加快实施,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绿色农产品、食品出口基地。再如齐齐哈尔管理局查哈阳农场提出到2015年优质绿色商品粮综合生产能力突破15亿斤,实现绿色农产品追溯体系,生产“北大荒·查哈阳”绿色有机稻米,已经设计5万亩,其效益等同于几十万亩。这是典型的绿色发展,不仅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30%)的使用,而且能获得更高的利润率。从这个意义上看,绿色产品不仅是生产力,还是高利润率。许多西部农场是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不仅提高单产,而且提高单位耕地产值。从全国来看,国家农业部从2005年开始启动绿色食品大型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工作,到2010年全国已有340个县(农场)创建了479个标准化基地,种植面积1.1亿多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05%,生产总量达6547万吨,其中黑龙江省已建成4000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近一半;“十二五”时期,全国绿色原料标准化基地总数增至800个,基地总面积达1.5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25%。[69]这就要求垦区成为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力争达到两个10%,即占全国基地总面积的10%,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0%;建成中国最大的绿色农产品食品出口基地。这是两个直接的绿色发展目标,可以制定专项规划强力实施。从今后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如果北大荒在中国是最大的,那么在世界上也一定是最大的。这不是可望不可及的,这是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使北大荒成为全国品牌,再使北大荒成为世界品牌。在这方面要主动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全国先行一步,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示范区。
八、在全国创新绿色城镇化新路
垦区的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53%提高到72.3%,提高了20个百分点,又比“十一五”规划预期指标高出12.3个百分点。我认为有几个特点:第一,投资规模历史空前:5年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达到292亿元,完成危房改造1345万平方米,16万户居民入住新房、新楼、新别墅。第二,集约并复垦出大量耕地,累计有39万亩,这在全国也是独创的,改变了城镇化占用耕地、减少耕地的现象。第三,低成本建设住宅和城镇基础设施,因而职工房价低,公共设施用地费用低,属于低成本、低费用建设现代化城镇的类型,这在全国可能也是极少见的。第四,避免了各地区城镇化大量动迁过程中的社会不稳定现象,没有大批量的上访人员。第五,基层公共服务高水平全覆盖,做到了“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十分到位,人们特别是退休职工的幸福感非常高。
最让我感到兴奋的是,垦区在黑龙江省带头提出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长期目标,采取共同富裕专项行动。垦区不但要加快富裕起来,还要共同富裕起来。目前低于5000元收入的困难家庭还有7000多户,垦区启动“职工共同富裕行动”。我想提出这一思路的主要原因是与总局党委的理念有关,认为“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垦区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力量源泉”;“为了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把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成人民的事业。”我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一个公开的政治承诺,又是一个有能力有条件有机会实现的政治行动。什么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就是社会主义;什么叫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行动就是最好的社会主义行动。我希望能够在帮扶帮困方面创新路子来,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为黑龙江省作出表率,也为全国提供新的经验。
如何建设小城镇、小城市呢?总的方向就是建设绿色城镇体系,可以说是“最新”,最现代化水平;“最美”,自然美与人工美有机结合,天工之作与人工之作巧妙结合;“最绿”,北国绿色园林生态城镇,如同“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空气最新鲜,负氧离子最高,人的寿命较长。
现在看来,三年“抓城”任务会如期完成,不仅学会造城,还要学会经营城市,管理城市,这就是小城镇要过“三关”。相对来讲,过第一关比较容易,成效也比较明显,让我们看后十分振奋;但是过第二关、第三关还要进一步学习、实践和创新。
要特别保护和扩大绿色生态空间:1430万亩的林地(人工林为880万亩,占61.5%),1300万亩的湿地,还有水面面积,包括湖泊、河流、水库等,此外还有草地。这是北大荒最宝贵的生态资本,要格外小心地加以开发,科学地利用绿色生态空间搞生态旅游、绿色旅游、风光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