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CPTPP
关乎未来的“高难度闯关”搏杀
这些天,不时能看到有人在谈论加入CPTPP这个话题,而且都表现出了悲观情绪。我也不乐观。一个眼见的事实明摆着,那就是英国从申请到加入,差不多用了4年时间,去年底才获准加入。高度发达的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尚且不是说加入就能加入,可见难度之大。它有“全球最高标准贸易俱乐部”之称,现有12个成员国,覆盖全球14%的GDP。
![]()
我们这边,2021年提交了加入申请,到现在还在进行各种沟通,没有进入正式谈判阶段。因为需要按照它的规则做很多准备工作,每一件,都关乎深层改革,伤筋动骨——在这一点上,我建议各个企业密切关注——跟着这个改革思路走,有极大的可能会走进一个新的春天。
加入它,难在哪里?如何破局?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加入?这些问题是大家都关心的。因此,请耐心看完我的研究心得,关注,别迷路。
CPTPP全称是《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它的门槛比WTO要高很多。而我们当初加入WTO,相关工作人员是一个从黑头发熬到白头发的过程,历时14年,和唐僧西天取经用时一样。多年之后回头看,加入WTO前后对比,我们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很多家庭都有房有车,衣食无忧,日子过得红火,和加入WTO密切相关。
而CPTPP这个“高标准的贸易朋友圈”的前身,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主导的TPP。2017年初,川普上任之后,把奥巴马踩在脚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退出这个组织,认为它对美国不公平,他要和各国单独谈关税问题。今天川普的关税政策,和他上一个任期退出TPP是一脉相承的。但是,没有川普,地球照样转。日本接过主导大棒,把剩下的成员国重新组建了这个CPTPP——这就是这个组织的发展脉络。
简单地说,加入这个组织,成员国之间做买卖,95%以上的商品都免关税,而且还有一大堆严格的规则,比如国企不能搞特殊补贴、数据要能自由跨境流动、要保护劳工权益等等。
条件如此苛刻,我们为什么非要加入这个“朋友圈”呢?很简单——这是我们推进“制度型开放”的关键的一步。说白了,就是不光要把商品卖出去,还要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同时倒逼国内的改革升级——我们面提到的伤筋动骨,指的就是这些。但是,加入之路,比蜀道还难,概括起来,有“三座大山”需要推翻。
第一座大山:规则。
规则层面的挑战,是最难啃的硬骨头。CPTPP有2300多项条款,条条都是冲着全球贸易的最高标准来的,其中有几个点,直接戳中了我们的改革深水区。
一、国企竞争中立。
协定明确要求,国企不能享受政府的特殊补贴,必须和民企、外企公平竞争。这对我们一直以来靠政策支持发展的部分国企来说,简直是“脱胎换骨”的考验。比如一些地方的钢铁、能源国企,以前靠补贴能压低价格。要加入CPTPP,这些政策加补贴,都得取消,只能靠技术和效率在市场上拼杀。
二、数据跨境流动。
现在是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就等于是我们经济躯体中的“血液”。CPTPP要求数据能自由跨境流动,而我们为了数据安全,有严格的监管框架,重要数据不能随便出境——这两者之间的平衡,需要非常精准的制度设计,难度非常大。
三、劳工权益与环境保护.
虽然我们一直在改善,但和CPTPP的高标准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劳工权益里的“集体谈判权”,环保中的“碳排放标准”等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
第二座大山:错综复杂的“政治阻力”。
“规则门槛”是“技术活”,政治阻力是“人情债”,而且处理起来更加复杂。CPTPP有个规矩,那就是“必须所有成员国一致同意”——这就是讨厌的“一票否决权”——只要有一个成员国反对,这事就黄了。而我们面临的,是部分成员国的政治考量。至于是那些国家,我把名单列出来,大家自己想: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越南、英国。
![]()
目前排队申请加入的,除了我们之外,还有韩国、泰国、菲律宾、阿联酋、乌克兰等等。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名单会越来越长,其中一些国家一定会先我们加入而成为新的政治阻力——CPTPP,顾名不思义,它正在成长为一个全球性的高标准的贸易组织。
这些成员国和潜在的成员国中,有的隔三岔五跟我们喊打喊杀,有的动不动就在周边联合军演等等,要想让它们全部都点头,是不是比搬走一座大山更难呢?
更麻烦的是,美国虽然不是成员国,但它通过《美墨加协定》里的“毒丸条款”,依然能影响CPTPP的规则。简单地说,就是美国如果不想让我们顺利加入,就一定会对其他成员国施加压力(包括但不限于“墨加”),这会给谈判增加很多不确定性。
顺便说一句,美加关系现在虽然闹得很僵,但是要回暖是很容易的,只需要川普一句话。
第三座大山:扑面而来的“竞争压力”。
除了规则和政治,还有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加入后,我们的企业能扛住竞争吗?
CPTPP成员国之间的零关税比例,高达95%以上,远超WTO的水平。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低端制造业,比如服装、玩具、电子产品组装等等,要直接面对越南、马来西亚这些成员国的“低成本竞争”。人家劳动力便宜,又在CPTPP内部享受零关税,我们的产品如果不升级,很可能会被挤出市场。
而高端服务业,比如金融、医疗、教育等等,又要和日本、英国这些发达国家比拼。人家的服务质量高、经验丰富,我们的服务业要想在国内市场留住消费者,甚至走出去,压力可想而知。短期来看,部分行业的“阵痛”是难免的,某些企业或倒闭或改行,在所难免。
针对上面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看到了国家这几年做的一些事情,趋势很不错。我把这概括为“内外兼修组合拳”,能不能打好,还得看。
面对上面这“三座大山”,我们已经不大可能“从从容容游刃有余“,但是也不至于”匆匆忙忙连滚带爬“。气定神闲做几件事,是必须的:
1.内部改革。
根据有关信息,我们已经完成了对CPTPP全部条款的评估,根据自身情况拟定了市场开放的方案。更重要的是,已经开始“先行先试”——比如在自贸试验区和即将在12月18日“封关”的海南自贸港,已经开始试点CPTPP的部分规则:比如数据跨境流动的“白名单”制度,就是把一些安全风险低的数据,允许自由出境,积累实践经验。
国企改革也在加速推进。现在很多国企都在剥离非商业性补贴,把钱投到技术研发上。比如某国有汽车企业,以前靠政府补贴卖车,现在转型搞新能源汽车,靠核心技术抢占市场,不仅赚了钱,还符合了CPTPP的规则要求——国企有勇气走“公平竞争”的道路,值得点赞。
2.外交协同。
我们采取的是“逐个突破”的策略,先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这些支持我们加入的国家深化沟通,细化开放承诺,让他们成为“代言人”。同时,通过以东盟十国为发起国的15个成员国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向CPTPP成员国展示我们落实高标准贸易规则的能力。比如RCEP要求的知识产权保护、原产地规则,我们们都执行得很好,“用实践换信任”,或许能取得某些成员国的认可,深刻认识到“敌对和准敌对的关系,并不妨碍彼此共同发财”的道理。
不过,这真的很难,比规则的改变更难!
因此,不要指望短期内能加入,三年五年内能进入正式谈判阶段,就算是顺利;十年八年能加入,就烧高香。再长一些时间加入也无妨,只要我们一直在往那个方向走,按照规则不断改善自身,就已经利国利民。
这是一场比申请加入WTO更大的搏杀,搏杀到最后,能否加入,可能会渐渐变得不重要。因为,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好——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或许,我们自己搞一个谁都挤破头想加入的组织,让别人去头痛,也挺好——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号召力。
行则至,不行则止。
因此,要动起来。
(本号文章皆为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过往链接
点赞关注不迷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