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2022年4月,印度执法局突然冻结小米印度公司555.1亿卢比资金,约合48亿人民币,这起震惊科技圈的"印度杀猪盘"事件,直接把曾经的印度手机之王拉下了神坛。
从那时起到现在,小米在印度市场可谓是一路狂跌,2025年一季度营收暴跌45%,首次跌出印度手机市场前五。
这家曾经占据印度手机市场近30%份额的中国巨头,究竟经历了什么?它还能重回巅峰吗?
![]()
昔日辉煌
2014年,小米刚刚进入印度市场时,当地的智能手机普及率还很低,大部分人还在用功能机。小米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机会,决定复制在中国的成功模式。
当时小米选择和印度最大的电商平台Flipkart合作,搞起了线上闪购。第一次红米1S预售就创造了奇迹,40万人参与抢购,4秒钟售罄。这种饥饿营销在印度同样奏效,短短几个月内就积累了大批忠实的米粉。
为了迎合印度政府的"印度制造"政策,小米从2015年开始在当地建厂,最终在印度建立了7家制造工厂,雇佣了上万名员工。这种本土化策略让小米在政策层面获得了支持,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
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拥有6.26亿用户,这一惊人的用户数仅次于中国。在这样庞大的市场中,小米凭借性价比优势迅速崛起。到了2017年,小米已经成为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老大,把三星这样的国际巨头都甩在了身后。2018年,印度市场为小米贡献了全球营收的45%,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现金奶牛。
那时候的小米在印度简直是如鱼得水。不仅手机卖得好,还把生态链产品一并带火了,从充电宝到智能家居,应有尽有。雷军甚至多次亲自飞到印度参加发布会,那句经典的"Are you OK"就出自2015年小米印度发布会。
![]()
风云突变
好景不长,从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之后,印度政府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先是封禁了包括TikTok在内的300多个中国app,小米的一些软件服务也受到了影响。
据香港市场分析公司数据表明,2022年Q4时三星在印度手机市场份额已达20%,超过小米的18%。这个时候,小米的市场地位已经开始松动,但真正的打击还在后面。
2022年4月29日,印度执法局以涉嫌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由,从小米印度公司银行账户中冻结了555.1亿卢比,理由是小米以版税名义向境外关联公司汇款,属于非法资金转移。
![]()
这笔钱对小米意味着什么?48亿人民币,已超过其去年净利润的50%!并且,小米的上诉还被法院驳回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小米有470.421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7.95亿元)被印度政府冻结。
失去了这么大一笔流动资金,小米在印度的运营立刻陷入了困境。供应商开始催款,新产品研发受阻,营销预算大幅削减。而此时,竞争对手们可没有停下脚步。vivo、OPPO、realme这些品牌趁机发力,抢占小米让出的市场空间。
![]()
市场失势
资金被冻结只是开始,更大的麻烦还在市场竞争上。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升级,但小米却没能跟上这个节奏。
根据IDC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高达7.3%,达到3700万部。其中,vivo和三星表现亮眼,取得超过20%的增速,占据前二宝座;OPPO以13.4%的市占率位列第三,而小米出货量同比大跌23.5%,市场份额仅9.6%,排名第五。
![]()
根据研究公司Canalys的数据,小米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8530万美元下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4720万美元。这是小米进入印度市场近10年来,首次跌出前五名。
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小米在印度手机市场仰赖"性价比优势",导致其品牌形象偏低端,高端机型未能得到消费者青睐。当印度消费者开始追求更好的产品体验时,他们自然会选择三星或苹果这样的品牌,而不是小米。
![]()
渠道劣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小米在印度市场也是主打线上渠道,而OPPO、vivo则是复制了国内线下渠道模式,通过返利与补贴门店,迅速进行了线下渠道扩张,打得小米措手不及。在印度这样一个线下购买习惯仍然很重的市场,小米的线上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
库存积压成了另一个头疼问题,由于资金流紧张,小米无法像以前那样灵活调整产品策略,导致大量过时机型堆积在仓库里。零售商也不愿意进货,担心这些产品卖不出去会砸在手里。整个供应链都受到了冲击,形成了恶性循环。
![]()
战略转移
面对在印度的困境,小米选择了战略性撤退。公司高层意识到,继续在印度死磕下去可能得不偿失,不如把资源投到更有前景的市场。
从2023年开始,小米明显减少了对印度市场的投入。研发团队被撤回中国,专门为印度市场定制的产品开发也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粗暴的全球产品线复制,新品发布的频率和营销力度都大幅缩水。
![]()
与此同时,小米把重心转向了其他快速增长的市场。在印尼,小米的市场份额稳步上升;在拉美市场,出货量实现了翻倍增长;欧洲市场的高端机型也获得了不错的反响。这种多元化布局让小米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了增长势头,即使印度市场萎缩也不会伤筋动骨。
从财务角度看,这种调整是明智的。印度市场虽然庞大,但利润率一直不高,小米主要靠走量的低端机型竞争,赚的都是辛苦钱。现在政策风险这么高,动不动就面临巨额罚款,继续加大投入确实不是好选择。
![]()
小米在印度的遭遇,给所有想要出海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再大的市场,如果政策环境不稳定,投资风险都会非常高。企业在制定国际化策略时,必须充分考虑政治风险,做好多元化布局,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