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码津派壁画
杨硕 张晴 田政 白云鹤
何为津派壁画
随着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召开以及上合峰会的即将到来,今年,天津成为世界的焦点,津派文化也由此倍受瞩目。
作为津派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拼图,津派壁画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内涵,为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中国北方名城默默助力。
何为津派壁画?津派壁画有什么迷人之处?津派壁画在当代城市公共空间中能发挥怎样的社会价值?津派壁画如何赋能天津的未来发展?近日,本报特别专访了首次提出“津派壁画”这一概念并付诸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张耀来、何元东壁画团队,为大家解码津派壁画。
不管您是否懂艺术,如果到了天津站,从进站大厅进站时不妨抬头看一下圆拱形穹顶,这里有一幅享誉海内外的巨型壁画——《精卫填海》。无垠苍穹与浩渺沧海的场景,将神话情境直观呈现,古老文化与现代力量交融,浪漫、震撼人心。
这幅壁画诞生于1988年,由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秦征和其五位学生王玉琦、吴恩海、马元、王小杰、高冬联合绘制。
“《精卫填海》是津派壁画早期的杰作,也是津派壁画的经典作品。”何元东说,观众站于画下,极易被精卫填海的执着精神打动。它不仅能够装饰建筑,更折射出天津这座城市拼搏奋进的精神。
![]()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位于天津站南站房进站大厅的穹顶上,于1988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秦征和其五位学生王玉琦、吴恩海、马元、王小杰、高冬联合绘制。这幅壁画构图宏大,以穹顶为画布,展现出类似无垠苍穹与浩渺沧海的场景,将神话情境直观呈现,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创作借鉴欧洲天顶画透视、光影处理技巧,营造了逼真的空间感,让人仿若身临其境。人物塑造精细且浪漫,通过写实手法表现精卫鸟的羽毛、肌理,又以灵动姿态、飞扬发丝增添浪漫神韵,与波涛、礁石构成动静相宜的画面。这幅作品已成为津派壁画艺术经典记忆,彰显了天津壁画艺术的魅力与价值。
作为美术诸多表现形式的一种,壁画是目前发现的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但是,津派壁画这个概念的形成时间相对较晚,它由张耀来、何元东壁画团队于2020年在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教学工作会的经验报告环节首次提出。
什么是“津派壁画”?这一概念是基于怎样的契机提出的?
张耀来说,尽管津派壁画目前尚未成为被广泛、明确定义的成熟的艺术流派,但回溯天津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津派文化一脉相承的整体发展轨迹,天津壁画在其传承进程中,通过长期的创作实践累积,加之其独特文化特征的逐步凸显,已然隐隐形成了具有自身风格的艺术流派雏形。
长期投身于教研与创作一线的张耀来、何元东壁画团队敏锐地察觉到,天津壁画在岁月的演进过程中,博采众长,吸纳融合了多种艺术风格及多元的文化元素,逐步对外释放出不容小觑的艺术影响力。伴随时代巨轮滚滚向前,天津步入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高速轨道。身为以公共艺术为城市赋能的艺术形式,天津壁画在传承与发展的征程上应有所突破。当下社会各界乃至艺术领域内部,对天津壁画的认知与定位都较为模糊,相关的理论探究更近乎空白。鉴于此,津派壁画亟待明确学术坐标,强化创作实践与理论深挖,以此增强天津文化尤其是津派壁画文化的辨识度。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张耀来、何元东壁画团队认为,津派壁画是以天津地区为主要发源地并在此发展壮大,而形成的一种极具鲜明地域特色与独特艺术风格的艺术形式。它经过众多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巧妙融合天津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红色底蕴、多彩的民俗风情以及当地民众特有的审美观念等诸多关键元素,以墙壁或其他建筑表面作为呈现载体,通过各类绘画技法及丰富多样的材料来进行表现,既囊括传统的手工精心绘制的壁画,也包含依托现代科技与新型材料应运而生的现代壁画样式。
从津派壁画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已经五年了,其间该团队持之以恒地投身于相关创作实践,并有条不紊地开展课题梳理与深入研究工作。
津派壁画的嬗变轨迹
“梳理天津壁画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穆家麒、邓家驹、秦征、杨德树、王书朋等老一辈艺术家,他们在壁画创作实践中进行了很多探索,呈现出来的作品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张耀来说,秦征及其学生创作的《精卫填海》以及邓家驹《海河漕运图》,穆家麒《漓江》,王书朋、何莉《百年风云》等早期壁画作品为津派壁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津派壁画承载着天津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凝聚着几代艺术家的心血,既有老一辈艺术家的奠基之功,又有新时代团队的传承与突破。
![]()
《百年风云》
《百年风云》由王书朋与何莉合作,创作时间为2003年至2004年。
这幅壁画是天津百年历史的浓缩,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天津解放,这段时间在天津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在画中均有呈现。除鸦片战争、大沽口海战、火烧望海楼、金汤桥会师等恢宏浩大的场面之外,还有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形象,如晚清名将聂士成、天津地下党负责人于方舟等,另外还有一些学术、工商业方面的名人等。天津著名的劝业场、五大道小洋楼等承载着历史的建筑物在画面中也有体现。虽然画中的人物、建筑物场景繁多,但是艺术处理主次分明、繁而不乱,作品细节刻画细腻,整体构图恢宏壮阔。
老一辈艺术家在其漫长艺术生涯中创作出了大量壁画作品,这些作品题材涉猎广泛,有历史典故、人文风貌,也有现实生活百态;有传统民俗主题的,也有融入现代艺术理念的。他们通过持续的创作实践,积累了深厚的艺术功底,掌握了多样创作手法,能依据不同题材需求精准表达,为津派壁画风格的形成奠定了技术与经验基础。
在津派壁画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影响。
何元东说:“20世纪80年代,我们在天津美术学院上学时,杨德树等老师就带领学生对山西永乐宫的壁画、蓟县(现蓟州)的独乐寺壁画进行临摹、复制,开展了大量的这种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
2004年,天津美术学院成立公共艺术系(今造型艺术学院壁画系)。时任学校现代艺术学院副院长兼公共艺术系主任、在红色美术创作领域经验丰富且成果丰硕的张耀来教授,向与其艺术、教学理念相契合,同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的何元东发出邀请,他们二人自此开启了携手探索壁画艺术的征程。
张耀来,1956年生于天津;何元东,1961年生于天津。他们二人均在海河边长大,亲身经历并见证了这座城市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他们也都自幼便对美术怀着炽热之心,多年来用画笔绘下了数不清的天津街景、市井百态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速写。在日复一日磨炼绘画技艺的过程中,他们悄然记录下了天津的社会生活风貌与城市的发展足迹。
“公共艺术系成立后,我们深刻意识到,作为地方美院的公共艺术专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切实肩负起推动地方艺术发展的重任。”张耀来说。他们果断将目光聚焦于市政大型公共建设项目,频繁带领学生深入建筑工地一线,展开细致的实地调研,并参与项目设计环节。正是在这样的教研实践过程中,津派壁画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广阔的应用前景愈发清晰地展现在他们眼前,吸引着他们不断进行探索。
2012年,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调整为壁画系,学校研究生部采用张耀来与何元东双导师带研模式。二人分工协作,何元东侧重于艺术项目前期调研策划,张耀来聚焦创作实施,他们充分发挥各自专长,成功完成多项以天津主题为重点的国家级、省市级壁画创作及培训项目。“机场壁画”就是他们合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与《精卫填海》一样,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大型壁画《天津欢迎您》每天也盛情迎接着八方来客。津城古韵的鼓楼、风情万种的五大道洋楼、现代感十足的天津之眼、繁华忙碌的滨海新区天际线,不同时代的风貌在此和谐共融,似一部视觉“史书”。
张耀来说,“机场壁画”主要有两幅,一幅是《天津欢迎您》,展现了当代天津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幅是《三岔河口》,展现了天津百年历史。这两幅作品充分融合天津元素,展示了津派壁画的艺术特色。
20年来,张耀来与何元东带领壁画团队(包括天津美术学院历届壁画系硕士研究生)投身于创作实践,并逐渐明晰方向。其间,他们还邀请志同道合的教师加入,凝聚更多力量,一同推动这一独具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迈向新高度。
津派壁画“津味儿”十足
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幽默风趣的百姓、历史与现代交汇的街景、丰富多元的文化……天津以其独特的存在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到来。而天津的壁画艺术家,则通过他们的方式与视角,将不同时期的“津味儿”画进作品中。
![]()
《海河漕运图》
《海河漕运图》由邓家驹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从题材选择来看,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码头,漕运兴衰贯穿城市发展历程。大小船只穿梭,船夫们吆喝劳作,沿岸货栈林立,《海河漕运图》精准选取这一典型场景,还原了天津漕运鼎盛时期的画面,这背后是码头文化提供的深厚素材根基。
作品用笔豪放,线条粗犷有力,大笔触勾勒船体轮廓,展现了漕运的磅礴气势;色彩浓郁厚重,以深褐、土黄等暗沉色调为主,契合码头劳作环境,又似沉淀着历史的沧桑。从服饰细节、街边小吃摊等元素中,更见民俗传统对艺术作品风格塑造的影响,生动呈现出天津独有的城市气质,让津派壁画独具魅力。
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码头,漕运兴衰贯穿城市发展的历程。天津的码头文化与民俗传统犹如肥沃的土壤,滋养着津派壁画茁壮成长,影响着画家们的题材选择与表现风格。邓家驹《海河漕运图》就是反映天津码头文化的代表性作品。画家将昔日海河上舟楫往来、码头装卸的繁忙景象搬上壁画,还原了天津漕运鼎盛时期的画面。码头文化的豪爽、粗犷,民俗传统的热闹、质朴尽显其中。画面人物形态各异,动作幅度大且表情丰富,透着天津人的豪爽性格。通过服饰细节、街边小吃摊等民俗元素,生动呈现了天津独有的城市气质。
由张耀来、何元东领衔,多名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共同创作的壁画《京剧沃土》,表现了京剧艺术在天津百年的发展历史和艺术成就,形象展现了天津的百年历史风貌和人文景观。艺术家们以现实主义结合浪漫主义的手法进行创作,画面气象恢宏,人物造型简洁朴实。画作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构成元素,将极富天津文化特色的杨柳青年画风格融入其中,设色艳而不俗,在传统喜庆祥和的韵味中,令从历史走来的新天津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繁荣昌盛的正大气象。
![]()
《京剧沃土》
《京剧沃土》由张耀来、何元东壁画团队创作于2019年至2020年,由天津画院收藏。该作是由天津市委宣传部主办、天津画院承办、有关部门单位参与协办的“沽水流芳——‘画说天津’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重要作品之一。
《京剧沃土》扎根于优秀的本土文化,探索地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图式,展现新时代“新津味”。整体构图采用跨时空手法,突出主体人物,中景与远景相结合。其中,中景由人物群像构成,承载着整幅创作的框架脉络,远景则以不同时期的建筑为历史背景。该作以现实主义结合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追求画面气象恢宏、布局构图新颖、时空韵律流畅。艺术表现上线面结合精巧,人物造型简洁朴实,具有鲜明特色。装饰中有意趣,夸张中有写实,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构成元素,将极富天津文化特色的杨柳青年画风格融入其中。设色艳而不俗,设计以“金”为底,以“红”为框架,以“多彩”人物为主体,通过营造典雅瑰丽的艺术氛围,彰显了京剧传承发展的无限魅力。为提升画面感染力,还增加了烧制后的银箔肌理点缀,与主题蕴含的“宝藏感”相呼应。在传统喜庆祥和的韵味中,令从历史走来的新天津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繁荣昌盛的正大气象。
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与风格,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地域的壁画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敦煌壁画作为佛教艺术的瑰宝,其艺术表现方式紧密围绕佛教主题构建;山西永乐宫壁画以道教神仙故事、朝元图等为主题内容,主要展现道教的神圣世界与宏大场景;以唐小禾为代表的湖北区域壁画,常以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巫文化为主题,画面既富装饰美感又具浪漫主义精神;北京壁画题材则更加广泛,其中以展现城市历史文化、体现时代精神与发展成就的内容为主。
津派壁画,更倾向于实用性与市民审美相结合。何元东介绍,津派壁画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传承“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文化底蕴,追求“包容、雅致、有品位”的城市文化品质。在主题内容方面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象征性,题材色彩表现上力求呈现吉祥喜庆气氛,人物造型及装饰夸张,画面既有守正创新的正大气象,又不失土洋混搭、幽默风趣等灵韵。
张耀来、何元东壁画团队总结出津派壁画的题材大致分为三种:反映天津的历史变迁、红色历史、民俗风情、历史名人、神话传说等的历史文化题材(如《精卫填海》《海河漕运图》《百年风云》《京剧沃土》《三岔河口》等),描绘河海风光、山地古迹、新农村风貌等的自然景观题材(如张耀来、何元东壁画团队创作的《红色村庄耀津门、革命精神薪火传》等),以及记录欧陆风情建筑、现代高楼大厦、特色桥梁、时尚生活等的现代生活题材(如《天津欢迎您》,以及任轶《海河》、魏嘉《天津港》等)。
津派壁画融合中国民间和西方艺术元素,既具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之美、意境之深,又有西方绘画的色彩丰富、立体感强等特点,呈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出天津的地域风貌和文化内涵。通过对称、重复、渐变等装饰手法,使壁画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能够很好地装饰和美化建筑空间。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通过特定的图像和符号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美好愿望,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天津枕河濒海,开放包容,勇于创新。津派壁画,同样如此。津派壁画的创作者们在保留地域文化固有特色的基础上,巧妙融入多种元素,为当代艺术创作开拓了思路。这种创新实践既让传统地域文化紧跟时代步伐、焕发出新活力,又推动了整个地域文化向前发展,促使更多新颖的艺术表达不断涌现,同时还能促进地域性壁画的梳理研究和全国壁画艺术的百花齐放、繁荣发展。
津派壁画赋能天津城市发展
壁画是城市公共文化艺术的重要呈现形式,津派壁画经过多年的实践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魅力、深厚的内涵以及潜移默化的文化建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在传承地域文化上,它搭建起一座稳固的桥梁,让天津独特的地域文化得以延续;于弘扬城市精神文明而言,其赓续红色血脉,树立起鲜明的导向,彰显了城市的精神特质;从提升社会文化品位来讲,它发挥着引导作用,助力民众审美素养的进阶;聚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它犹如一股温暖的力量,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融洽。
“像描绘天津卫建立时的布局规划、津门百姓日常生活,以及近代开埠通商后的城市新貌、商业活动等壁画内容,为研究天津的城市发展历程提供了直观、珍贵的图像资料,是回溯城市历史的重要依据。另外,通过壁画的呈现形式,天津独有的民俗文化诸如海河漕运、娘娘宫前盛大巡游等都被完整地展现出来。这使得地域文化能够以艺术的形式保存,增强了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确保地域文化的火种不熄。”何元东说。
近年来,张耀来、何元东壁画团队等新一代艺术家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为津派壁画注入活力。张耀来、何元东壁画团队多次参与城市更新或社区文化建设项目,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如壁画《天津欢迎您》就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为旅游推广助力,同时还能增强天津人民对于家乡的认同感,为机场候机环境注入人文关怀。又如,张耀来、何元东壁画团队为天津市静海区宫家屯村打造的《红色村庄耀津门、革命精神薪火传》墙绘,从“抗战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再到独具地域特色的“芦苇精神”,既独立又连贯,历史脉络展现精神传承,绘就了乡村红色新画卷。
![]()
《天津欢迎您》
《天津欢迎您》位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T3航站楼政务大堂,由张耀来、何元东壁画团队创作于2014年。
这幅壁画构图精巧,采用全景式布局,将天津的标志性元素错落有致地铺陈开来。在色彩运用上,借鉴杨柳青年画色系,以明快鲜艳的色调为主,蓝白呼应展现海河的灵动,金黄点缀凸显城市辉煌,层次丰富而醒目。在表现手法上,融合传统工笔画技法勾勒人物、建筑细节,又借现代绘画技巧增强立体感与光影效果,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
这幅壁画是城市形象的绝佳代言,过往旅客走出机舱,目光便会被宏大壁画吸引,瞬间领略天津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深入探索这座城市的欲望。于本地居民而言,它是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强化了他们对家乡深厚底蕴与蓬勃发展的认同感。它为机场候机环境注入人文关怀,在艺术氛围中开启愉悦旅程,成为连接城市与外界、凝聚人心的文化纽带。
在进行创作实践的同时,张耀来、何元东壁画团队还十分重视理论构建:一方面广泛查阅资料,向资深美术家与理论家请教;一方面设立专项课题,撰写相关论文,深入探究津派壁画发展。此外,还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研讨活动等,邀请媒体参与,加强学术交流,努力扩大津派壁画的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于2024年撰写了《津派壁画实践创作与研究》课题提纲,并随之展开深入探讨和分析研究。同年11月19日晚,关于津派壁画的首次讲座——何元东主讲的《津派壁画赋能城市空间》在天美艺术街区圆形剧场举行。讲座中,何元东深入解读津派壁画的发展脉络、基本定义、艺术特色及价值意义,并结合自身及团队多年的创作实践,分享了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航站楼以及天津市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的宝贵经验与经典案例。该讲座由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主办、壁画系承办,面向天津美术学院学生及社会公众开放。天津美术学院壁画系负责人伍露露表示,何元东从天津的历史演进谈到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从津派壁画的深厚渊源谈到团队创作实践的丰硕成果,深入浅出,鞭辟入里。津派壁画概念的创新性提出,极具前瞻性与开拓性,必将引发业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也将为天津美术学院壁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产生深远影响。
如今,620岁的天津大步迈向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强调“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
可以说,壁画是一座城市美学的投影。文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关键驱动力,而由此引发的城市更新热潮,为津派壁画深度融入并赋能天津城市发展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与无限可能。
张耀来、何元东壁画团队认为,城市更新发展需要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标识来彰显城市魅力,津派壁画恰能担当此任。作为天津的壁画艺术家,他们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津派壁画在新时代发展的重任,发挥其在当代天津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作用,挖掘其独特的社会价值。
“津派壁画要与天津城市发展同步,我们要主动了解城市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提前策划和谋划适合公共艺术的创作实践。”何元东表示,当代艺术语境下,津派壁画也要不断创新,与观念艺术融合、与抽象表现融合、与超现实主义融合,同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数字技术应用以及新材料运用等。他们还希望设立津派壁画课题团队,建立津派壁画教学资源库,加强人才培养,以提升津派壁画发展后劲。
张耀来说,津派壁画虽然在保护地域文化、促进城市品质提升、美育教育、赋能学生成长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当下社会和美术界明显对此认识不足,相关部门的关注支持也不够,创作人员匮乏。他们在实践创作过程中看到了津派壁画在现代语境下的创新与发展潜力,而深入研究则为其传承与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津派壁画的发展需要更多人来共同参与,以使其在新时代中国壁画艺术发展和天津城市更新中作出新的贡献。
![]()
2007年,何元东等带领学生到建设中的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深入生活
![]()
![]()
▲2014年,张耀来、何元东教授带领其硕士研究生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创作壁画《天津欢迎您》《三岔河口》
![]()
▲2016年,张耀来教授创作完成《宋代画院》
![]()
![]()
▲2019年至2020年,张耀来、何元东教授带领其硕士研究生创作《京剧沃土》壁画
![]()
▲2019年,何元东教授在天津美术学院作实践研究报告
![]()
▲2019年至2020年,张耀来、何元东教授带领其硕士研究生创作《京剧沃土》壁画期间考察杨柳青年画制作
![]()
▲2024年,张耀来、何元东壁画团队为红色美丽村庄天津市静海区宫家屯村创作壁画《红色村庄耀津门、 革命精神薪火传》
![]()
▲2024年,张耀来、何元东教授及相关老师对宫家屯村的壁画创作进行指导
编辑:于永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