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凡是看过港剧的观众,几乎没有不认识刘江这张面孔的。
![]()
从《射雕英雄传》中深沉威严的完颜洪烈,到《使徒行者》里亦正亦邪的覃欢喜,再到《金枝欲孽》中权谋老练的鄂尔泰,他无需多言,只需一个站姿、一抹眼神,角色的灵魂便跃然眼前。
然而如今再谈起刘江,许多人语气中多了一丝感慨:已经79岁高龄,同龄人早已安享天伦之乐,含饴弄孙,他却仍奔波于片场,日复一日地投入拍摄。
有人称他是戏坛痴人,更多人则低声叹息:太过辛劳,年逾古稀还要为生计操劳。
![]()
可这“命苦”的标签,真的贴得准确吗?
12岁出门闯撑起半片天
刘江的坚韧,并非中年顿悟,而是自幼刻入骨血。他出生于香港底层家庭,父亲是泥瓦匠,每日劳作至筋疲力尽,家中还有五名兄弟姐妹需抚养,生活如绷紧的弓弦,随时可能断裂。
![]()
12岁那年,当同龄孩童还在街头追逐嬉闹时,刘江已懂得“分担”二字的沉重。得知有机会前往台湾学习京剧,包食宿还能掌握一技之长,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非怀揣明星梦想,而是单纯想为家中减轻负担,省下一口饭钱。
这一去便是八年。在异乡的戏曲学校里,压腿撕筋、吊嗓翻腾,疼痛与孤独只能独自吞咽。他从未向家人诉说过一句辛苦。
每封寄回家的信件,字里行间全是“一切安好”,而省下的零用钱,则悄悄汇回香港。对少年刘江而言,戏曲不仅是技艺,更是支撑家庭的支柱,是他必须扛起的责任。
![]()
回到香港后,他更成了不知疲倦的劳动者。舞狮队中有他的身影,配音室里传出他的声音。只要能赚钱,无论多累多卑微的工作,他都愿意接手。
1976年踏入电视行业,那份为家拼搏的劲头愈发强烈。
最拼的一段岁月,是为了凑齐儿子赴英国留学的费用。他白天在剧组穿着厚重古装,在烈日下反复拍摄打斗场面,汗水浸透层层戏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
收工后立刻赶往录音棚,对着麦克风配音直至凌晨。昼夜颠倒,睡眠被切割成碎片,他却始终咬牙坚持:“孩子的学费不能断,我多吃点苦算什么。”
33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中风几乎夺走他的一切。半身瘫痪,卧床不起,连医生都摇头表示恢复希望渺茫。但他躺在病床上默默发誓:我不能倒下,妻子若改嫁,孩子谁来照看?
![]()
正是这份不愿让家庭破碎的执念,让他创造了医学奇迹——住院仅九天便主动出院。此后两年,他每日咬牙进行康复训练,从无法站立,到缓慢行走,最终重新踏上片场。
别人说他生命力顽强,唯有他自己清楚,真正支撑他站起来的,是身为丈夫与父亲的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37年TVB生涯辞职只为斗好戏
![]()
若只将刘江的坚持归结为养家糊口,那便严重低估了他。支撑他走过风雨的是责任,而让他在影视圈坚守半个多世纪的,则是深埋心底的戏剧情结。
在TVB效力的37年间,他是公认的敬业典范,年均参演十余部剧集,角色类型跨度极大——从江湖大侠到奸诈商人,从豪门巨贾到街头乞丐,无一不精。
但他从不敷衍应付,反而比年轻演员更加严谨认真。
![]()
一个鲜为人知的习惯是:每次拍完戏份,他都会录下自己的表演片段,回家后反复观看,对照电视台播出版本逐帧分析。表情是否到位?语气是否恰当?每一处瑕疵都被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以便下次改进。
久而久之,同行尊称他为“刘老师”,许多年轻演员也主动向他请教演技心得。
可谁也没想到,2020年,75岁的刘江突然宣布离开TVB,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是否因薪酬未达预期?还是遭公司变相辞退?
![]()
真相其实极为简单:他是因为“没对手”而选择离开。
在TVB待得越久,他越感到遗憾——能够与他旗鼓相当的老戏骨日渐稀少,部分年轻演员态度松懈,甚至连台词都无法熟练背诵。
对刘江而言,演戏绝非打卡上班,而是高手之间的过招较量。没有能激发彼此潜能的搭档,远比收入减少更令他难以忍受。
![]()
他怀念当年与关海山、鲍方合作的日子。两人一站上镜头前,无需言语,一个眼神便能心领神会,台词交锋如行云流水,演出酣畅淋漓。
那种棋逢对手的酣畅感,才是他心中真正的表演乐趣。
因此他的离开,并非与金钱较劲,而是与艺术理想较真。此后他签约新公司,工作邀约依旧不断。只要角色具备挑战性,哪怕戏份寥寥,他也欣然接受。
![]()
对他来说,奖项与名气不过是浮云,真正珍贵的是能否出演一场让自己酣畅淋漓的好戏。
发哥一句话点醒活成硬核老人
刘江一生曾两次直面死亡威胁。第一次是33岁突发中风,靠着责任与意志挺了过来;第二次是在69岁那年,检查发现血管严重钙化,必须接受通波仔手术。
![]()
这一次,他有了更深的领悟。
手术前,好友周润发前来探望,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说道:“阿江,你和嫂子都这个年纪了,要是你们两个都坐上轮椅,将来谁照顾谁?”
这句话如同冷水浇头,又似明灯照亮迷途,瞬间点醒了刘江。他猛然意识到,人到晚年,最大的财富不是银行存款,而是健康的身体。
![]()
术后不久,他便拉着妻子一同开始锻炼身体。每天清晨,香港街头总能看到一对身影:穿着运动服,慢跑、拉伸,风雨无阻。起初跑几百米就气喘吁吁,后来逐渐能轻松完成数公里路程,体态日益健朗,连年轻人都为之钦佩。
如今的刘江,不仅身体硬朗,心态更是通透豁达。他曾与妻子坦诚谈论身后事,笑着说道:“我希望比你晚走一步,这样就能一直照顾你。”
![]()
关于自己百年之后的事,他说得极为洒脱:“骨灰撒进大海也好,埋在草地也罢,形式不重要。人在活着的时候,把每一天过好,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问他:“快80岁的人了,怎么还不退休?”他摆摆手笑道:“拍戏是我真心喜欢的事。现在身体还撑得住,能演一天是一天,多好啊。”
这话里听不到一丝委屈与无奈,只有发自内心的满足与甘愿。
![]()
不是命苦是清醒地活
回望刘江的一生,格外耐人寻味。年轻时为家庭奔忙,低头务实;中年时为艺术执着,抬头追梦;老年时面对生死,心境澄明,活得通透。
我们常常习惯性地将高龄仍在工作的老人贴上“命苦”标签,却忽略了并非所有人都将退休养老视为人生的终点。
![]()
对刘江而言,79岁仍活跃在片场,不是迫于生计的挣扎,而是清醒自主的选择——选择做热爱的事,选择继续为家人提供保障,选择让生活充满意义与滋味。
这位港剧界的活招牌,不仅塑造了无数经典角色,更用自己的人生演绎了一场真实而动人的大戏。
没有轰轰烈烈的传奇经历,却以一份责任、一份热忱、一份豁达,活出了最踏实、最丰盈的人生。
![]()
这样的刘江,何来命苦之说?分明是活得太过清醒,太过明白。
参考资料:新浪娱乐《效力无线半生触底线促离巢 刘江感叹没办法生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