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战国策》中齐策四的第十篇《苏秦自燕之齐》,主要内容是讲齐王咨询苏秦是否接受秦国的建议称帝,苏秦认为在事情没有明确的时候可以先观望等候,如果真有益处再称帝也不迟。
![]()
诈骗的核心就是利用好处迷惑人,使人在短时间内被迷惑时下决定,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错误已经铸成,也很难有挽回的机会了。
而人在看到好处的时候,往往容易急忙下手,害怕错过机会,许多陷阱也是被机会装饰,进而对人进行引诱。
把握并利用人的这种心理,就很容易在事情的处理中为自己谋取到好处。
个人选择如此,国家政治博弈亦如此。
此篇策文的内容其实就是齐秦两个诸侯国的博弈,秦国觉得实力超过了其他诸侯国,准备进行从“王”到“帝”的封号晋升,然而如果自行做这件事情,显然会被其他诸侯国针对,所以秦国就拉了齐国一起。
![]()
齐王对“帝”的称号很眼馋,因为这是对齐国实力的肯定,也是对齐王的肯定,但是秦国主动做这件事情时,齐王又无法确定这件事情会不会被坑害,也就开始犹豫是否接受秦国的建议进行称王。
齐王咨询从燕国出来的苏秦,既有犹豫也有炫耀,这个时候苏秦以此为突破口展现自己的能力,让齐王正视苏秦,考虑苏秦的建议。
原文
苏秦自燕之齐,见于华章南门。齐王曰:“譆!子之来也。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生者微,今不听,是恨秦也;听之,是恨天下也。不如听之以卒秦,勿庸称也以为天下。秦称之,天下听之,王亦称之,先后之事,帝名为无伤也。秦称之,而天下不听,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
译文
苏秦从燕国来到齐国,齐王在华章宫南门迎接他。齐王说:“啊!您来得正好。秦国派魏冉把帝号送来,您觉得怎么样?”苏秦说:“大王提出这个问题很突然,但祸患的发生总是隐微难以觉察,现在如果不同意秦国的要求,会使秦国恨您;如果答应了秦国,会使诸侯恨您。不如口头上同意以应付秦国,而又不用称帝以应付诸侯。秦王称帝,各国如果服从,大王也就称帝,时间虽有早晚,可是对称帝的事并无妨碍。如果秦国称帝,引来诸侯的不满,大王就不要称帝,以取得各国的好感,这可是很大的凭借啊!”
解析
这篇策文与其他策文不一样,在一开始并非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反而是讲了苏秦来齐这件事情。
之前讲过苏秦的活跃年份,并非《史记》所记载的与张仪同期,而是要晚于张仪,他被燕昭王求士的姿态所吸引,投奔燕国,为燕国死间而入齐国。
![]()
这里的“自燕之齐”很可能就是苏秦和燕昭王协商后到齐国为官,而这里齐王到华章宫南门迎接,并不是因为齐王对苏秦十分重视,而是苏秦此次前来是带着燕国的质子——燕昭王的弟弟。
齐王的迎接既是一种重视,也是一种炫耀,毕竟是齐王之前攻破了燕国都城,现在燕国复国要在齐王面前做低姿态,面对战败之国耀武扬威也是符合人的心理。
站在这个角度讲,齐王说秦国来让他称帝这件事情,并不像是齐王向苏秦咨询意见,而是带有一种炫耀齐国的强大,“你看,齐国如此强大,秦国都主动把帝号送了过来。”
这就像一个人夸完自己的厉害之后,问了一句“你觉得怎么样”,想要听的是别人吹捧他的厉害,而不是真正咨询意见。
苏秦的表现就是属于“揣着明白装糊涂”了,既然询问“怎么样”,那就忽略了对方夸耀的想法,直接落脚在“怎么样”上,也算是削减了齐王的夸耀想法,让其显摆没有落在实处。
![]()
可以看到整件事情发生的背景其实并不是齐王咨询意见,但是在《战国策》中需要展示纵横之士的风采,将次要的变成主要,筛选掉不符合表达主题的内容,也就成为策文描述的内容。
从开始齐王迎接,让人觉得似乎是专门迎接苏秦,询问意见似乎是对苏秦这个人的重视,本质上都是为了突出主题而进行的取舍。
苏秦的回答一开始是“王之问臣也卒”,说是齐王这个问题很突然,因为场合本来就不是咨询问题的,也没想着问苏秦的意见,对他来说当然是显得很突然。
不过,苏秦借助这个话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齐国不应该直接接受或者拒绝秦国递过来的“帝”的称号,而是应该先做观望,看其他诸侯国对秦国称帝的反应。
如果其他诸侯国对秦国称帝没有意见,那么齐国顺势称帝,也就拿到了“名”的好处,如果其他诸侯国对秦国称帝有意见,那齐国不称帝,也就可以拉拢其他诸侯国,与其他诸侯国一同针对秦国。
这样的建议其实是隐含了一个条件,那就是齐国的实力不如秦国,需要“顺势而为”,不管这样的“势”是允许称帝还是不允许称帝,而不像秦国可以先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
苏秦的这个建议其实是回答了齐王的问题,尽管齐王的本意并不是咨询他的意见,当然了,如果站在苏秦是为燕国考虑的基础上来谈的话,从这里开始,苏秦就已经为齐国挖坑,准备“坑”一把齐国。
齐秦两国如果同时称帝,那么其他诸侯国面对两大强国,哪怕有意见也不敢表达出来,也就会形成既定的事实,而一旦齐国显示出犹豫的姿态,那么其他诸侯国立刻意识到两国不是同一条心,也就可以进行挑拨离间,削弱两国的实力。
站在燕国的角度来讲,面对齐国这样的强国,借助其他诸侯之手来削弱齐国的实力,才能让自己有足够喘息的机会进行发展。
当然了,苏秦的建议如果对齐国没有好处,那么齐王万万不会接受的,只是按照苏秦的建议去做,齐国可能获得最大的好处,并且明面上没有什么损失。
正如那句话说的“任何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齐国既然想要获取最大的好处,那也就会承受最大的代价。
![]()
秦国会认为齐国坑害自己,对它怨恨在心,而其他诸侯国,看到齐国的摇摆态度,也会失去对齐国实力的敬畏,当燕国针对齐国的时候,其他诸侯国便也会参与进来。
不过,这些都是辅助手段,只要齐国能够保持住自己的国力,让齐国不出问题,这些问题便也只会是小问题,但当苏秦深入其中搞破坏的话,齐国便会将小问题累计成大问题,最后爆发出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