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前,诚邀您点击“关注”,以便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见解,同时收获更具沉浸感的阅读体验,感谢您的支持与陪伴!
有了继母,往往便意味着要面对一个全新的家庭秩序;
而这个新秩序的核心,常常就是那位名义上的父亲。
对于重组家庭中的孩子而言,幸福似乎成了一种奢侈,仿佛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命运鸿沟。
即便贵为千古一帝,公元前的秦始皇嬴政,也未能逃脱这一宿命般的困境。
![]()
更令人震撼的是,从那些穿越两千余年时光留存下来的云梦秦简中,我们依然能清晰感知到——他对那位最终沦为“恶毒继母”形象的母亲,究竟怀抱着何等深重的怨恨与愤怒!
![]()
一、天崩开局
尽管秦始皇的伟业建立在“奋六世之余烈”的深厚根基之上,但若论个人命运的起点,他的出生堪称真正的绝境开局。
首先,他的降生之地极为特殊。虽出身秦国宗室,可其父嬴异人(后改名子楚)当时正作为质子滞留赵国邯郸,因此,嬴政并非生于咸阳宫阙之下,而是诞生于敌国都城之中。
![]()
其次,他的出生年份更是充满凶兆——公元前259年。
熟悉战国历史的人不难联想到此前一年所发生的惊天变局。
正是在前一年,即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了冷兵器时代最为惨烈的一战——长平之战!
![]()
此役由“杀神”白起统帅,秦军大破赵军主力,前后斩首坑杀达四十五万人之众,几乎令赵国一代青壮灰飞烟灭。
直至今日,在山西高平一带的长平古战场遗址,仍时常出土大量人类遗骨,无声诉说着当年的血腥与悲怆。
彼时赵国境内哀声遍野,家家披麻戴孝,对秦国的仇恨已深入骨髓。
![]()
但这还不是全部。
长平之战结束后,赵孝成王遣使向秦国求和,并答应割地以换和平。
然而,秦国刚一退兵,赵国旋即毁约,转而联合齐、楚等国共谋抗秦。
![]()
此举激怒秦昭襄王,再度挥师伐赵,大军一度围困邯郸,形势岌岌可危。
就在这危急关头,身为质子的子楚,在巨商吕不韦的策划下成功脱身,逃回秦国,却将尚在襁褓中的嬴政与其母赵姬孤零零地遗弃在邯郸。
![]()
可以想象,这对母子在赵国的日子必定如履薄冰、举步维艰。
两国早已结下血海深仇,如今人质又单方面逃离,赵人对其母子恨之入骨实属自然。
若非赵国高层尚存理智,明白杀害嬴政母子只会进一步激化矛盾、招致秦国更猛烈报复,恐怕二人早已成为祭旗之人。
![]()
即便性命得以保全,也绝无可能获得善待。
虽然史书未详载他们在邯郸遭受的具体屈辱,但后来秦始皇攻破赵国后所做的举动,足以揭示那段童年阴影之深:
“凡与母家有仇怨者,悉数诛戮。”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当子楚继承王位,成为秦庄襄王后,嬴政母子终得归秦,地位骤升,看似苦尽甘来,实则新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
一方面,自幼被亲生父亲舍弃,又长期生活在敌意环伺的环境中,嬴政很难对这位短暂出现的父亲产生真正的情感依恋。
另一方面,秦庄襄王仅执政三年便溘然长逝,留下年仅十二岁的嬴政独自执掌朝纲,直面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压力不可谓不大。
但真正击溃他内心防线的,却是来自至亲之人的背叛——那个他曾最信赖的母亲。
![]()
二、至亲之叛
由于早年颠沛流离的经历,嬴政与母亲赵姬之间的感情远比父子更为紧密。
因此,在庄襄王去世后,面对已成为太后的赵姬,嬴政表现出极大的包容与纵容。
这其中,就包括她豢养男宠、甚至诞下私生子的行为。
![]()
是的,你没有看错——赵太后私生活混乱一事,嬴政很可能早就心知肚明。
据史料记载,嫪毐发动叛乱之时,嬴政已是二十二岁,且已有长子扶苏。
而当时赵太后所生的两名幼子,分别为三岁与五岁。
![]()
再加上赵太后本就缺乏政治头脑,嫪毐更是狂妄至极,竟公然宣称自己是“秦王假父”,四处炫耀权势。
由此推断,嬴政不可能不知晓这两位“弟弟”的存在。
![]()
不过,当时的礼法风气相对宽松,太后拥有男宠并非罕见现象。
例如著名的宣太后,也曾与义渠王长期私通并育有子女。
再者,在情感天平上,嬴政始终偏向母亲一方。
只要她不触及权力核心底线,如图谋篡位,嬴政原愿意选择沉默。
![]()
可惜,赵太后越过了那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或许因长期掌权而迷失自我,她竟公然挑战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的根本制度——废除“非军功不得授爵”的铁律,册封毫无战功的嫪毐为“长信侯”。
![]()
更甚者,她默许乃至支持嫪毐策划政变,意图颠覆政权。
公元前238年,嬴政按制前往雍城举行加冠礼,正式亲政。
嫪毐趁机盗用太后印玺,纠集党羽发动武装叛乱,目标直指嬴政性命,妄图夺位称王。
![]()
尽管叛乱迅速被镇压,官方定性为“嫪毐矫诏作乱”,但某些真相终究遮掩不住。
看看这场政变牵连之广:
“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舍人罪轻者罚为鬼薪。夺爵迁蜀者四千余家。”
试问,若无太后的默许与背后撑腰,嫪毐何来如此能量,竟能拉拢数十名高官共同谋反?
![]()
况且,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作为其靠山与权力来源的赵太后,真会毫不知情?
史书未予明言,但嬴政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一个冰冷彻骨的答案。
那个曾与他共度患难的母亲,如今为了情人与两个私生子,竟要亲手终结他的生命!
![]()
不仅如此,一旦政变成功,不仅他本人难逃一死,他的血脉后代也将被斩草除根。
而作为胜利者的他,同样必须彻底清除威胁。
于是,他亲自踏入母亲居所,亲手终结了那两个“孽种”的生命。
![]()
自此,母子亲情彻底决裂,再无弥合可能。
即便日后在群臣劝谏下,嬴政勉强迎回赵太后,恢复其尊位,
但破碎的镜子终究无法复原,裂痕永远留在心底。
公元前228年,赵太后病逝,结束了她荒唐而复杂的半生。
她的离去,并未带走嬴政心中的创伤,反而让那份因至亲背叛而滋生的痛楚愈发深刻。
![]()
甚至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从沉睡地底的云梦秦简中,窥见那一丝穿越时空的悲愤。
![]()
三、千年之后
由于秦朝二世而亡,加之汉代儒家逐渐占据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秦国整体形象遭到系统性贬抑。
秦始皇也被长期描绘为残暴君主,饱受污名化。
以司马迁《史记》为例,《吕不韦列传》中暗示嬴政实为吕不韦之子,乃“野种”出身;
![]()
而在《秦始皇本纪》中却又明确记载其为庄襄王亲子,血统纯正。
这种前后矛盾,并非笔误,实则是史官在政治高压下的无奈妥协。
毕竟,并非每位史官都能承受全家覆灭的风险去坚持秉笔直书。
![]()
试看周幽王死后,与周宣王争夺正统长达二十年的周携王,便是长期被正史抹除的存在,直到《竹书纪年》重现人间、考古发现佐证,才得以重见天日。
而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的发掘,为我们揭开了另一个被误解千年的真相。
![]()
该墓主人“喜”,生于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卒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一生任职基层司法官吏。
其随葬的大量秦律竹简,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所谓“暴秦”的真实面貌。
![]()
原来,在世人眼中的严酷统治下,
市场交易要求明码标价,价格变动不得超过法定范围;
男子施暴妻子者,将被剃去胡须示众;
陈胜吴广所谓的“失期当斩”,实则纯属虚构——根据《云梦秦简》规定:
![]()
“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興。”
意思是:征召服役若迟到三至五日,仅口头训斥;六至十日,罚一盾;超过十日,罚一甲;若遇大雨延误,则免除本次征调。
![]()
此外,还有几条格外引人注目的法令:
“不得称母之后夫为假父,
异父者不得互称兄弟姊妹;
有子寡妇不得转移前夫财产至娘家或后夫之家;
违者处以弃市,参与者同罪!”
通俗解释如下:
![]()
1. 严禁称呼母亲的再婚丈夫为“假父”,不同父亲的子女不得以兄妹相称;
2. 已有儿子的寡妇,禁止将前夫遗产转移给娘家或再婚丈夫家庭;
3. 违反上述条款者,将被公开处决并曝尸街头,协助者亦同罪论处!
![]()
目前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这些律令出自秦始皇亲自颁行。
但任何了解其人生轨迹的人,在读到这些文字时,第一反应恐怕都会是:唯有亲身经历过亲情撕裂之人,才会立下如此严厉的法规,只为杜绝同类悲剧重演。
![]()
结语:
纵观秦始皇一生,背叛贯穿始终——被父亲遗弃于敌国,被母亲联合情人谋杀,被臣子阳奉阴违,被信任之人背刺……
“孤家寡人”四字,不仅是帝王自称,更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
文章信息来源:
央视网:《文博日历|2000多年前搬砖人的“工作笔记”里藏着秦律》
![]()
中国日报网:简牍中国|睡虎地秦简:首次出土的秦律 - 中国日报网
![]()
央视网:[百家讲坛]春秋战国记 28 荡平六国 嫪毐之乱-CCTV节目官网-CCTV-10
中华网:嬴政一生政绩累累,却为何偏偏痛恨母亲,原因也是无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