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抉择,让号称战国第一强国的魏国,放弃了灭秦良机,却转身撕破脸扎进了与赵国的血海深仇?难道真的是魏武侯目光短浅,昏庸无能吗?
公元前383年那场伏击战,还没等风头上的魏国彻底收割胜利果实,就被赵国搅了个鸡飞蛋打。赵军攻打卫国,逼得魏国不得不出兵救驾,双方在河南清丰一带交锋,赵军大败而归,魏国替小弟撑面子立了威。但也正是这一次出手,三晋同盟一朝土崩瓦解,魏赵从此成了你死我活的敌人。
![]()
可放眼天下,这时候的魏国,怎么就不趁机把秦国彻底灭了?三十多年前,晋国分裂,魏国坐拥关中、山西、河南鼎足之势;再靠李悝变法,国家富强,连秦国都在阴晋之战上一败涂地——五万新兵干掉了秦军五十万精锐,震惊天下。那时谁都说,魏国要统一中原,只差一口气,灭了秦国指日可待。如今偏偏收兵东顾,一脚把秦国放生,任它慢慢养伤,是溜了老虎,还是另有深意?
![]()
先别急着指责魏武侯短视。我们先看看当时的秦国,虽说被魏国打残,但四代乱政后,内忧外患并不轻。可恰恰在这乱局背后,还有义渠国虎视眈眈。义渠出身犬戎旧部,横扫戎狄,领土二十万余里,人口虽比不上关中,却打草原游牧混得风生水起。假如魏国趁势进攻秦地,灭得一干二净,义渠肯定会立刻南下分一杯羹——西陲一旦再冒出一个实力派,魏国非被夹在中间不可。保留一个“半残”的秦国,看着它拖住义渠的后路,何尝不是最安全的屏障?
![]()
而此时,南方的楚国虽被三晋联盟重创,丧失大梁,国力未死,但体量依旧庞大;东面的齐国也开始内定田氏,暗流涌动。假如魏国南下灭楚,东取齐国,一不留神,一场大战打下来,军费、粮草、民心都得付出惨重代价。几十年连番征战,谁又能保证中途不被人从背后捅刀?古人云:“国之长久,贵在全局。”魏武侯并非没心机,而是比谁都清楚,一口气吞下秦楚齐三国,实在是风险太大。
![]()
“不过保秦,还有更好的一步棋。”当时的魏国,不但有韩国、赵国作伴,还掌握着中山、卫国这些小弟,后路四通八达。换个角度想,此时的魏国国力已经碾压韩赵两国,完全可以一鼓作气,先干了赵国;背刺盟友夺得邯郸,大梁、晋南稳如泰山,立刻收回一部分晋国旧地,把北方一带牢牢揽入怀中。比起灭秦,目标更明确,胜算也更高。
![]()
于是,阴晋之战后不到一年,魏武侯便大力插手赵国内政。赵武侯死后,魏国支持另一个赵公子篡位,想把赵国引入自己麾下。可赵国人还算团结,魏国的阴谋没能成功。接着,赵国开始反扑,攻打卫国小弟。魏国这才知道,盟友插手,一旦翻脸,就是和自己打脸——不但东面有隙,韩、楚、齐、秦也看热闹,纷纷蠢蠢欲动。
![]()
与此同时,魏国的几大关键人物也纷纷流失。吴起心有不满,以“君主专权,法度不公”为由,携徒南奔楚国,楚国立刻照搬魏制,反而倒打一耙,把魏国的优势变成了楚国的助攻器。又放了秦献公回国,这位公子回到咸阳后,结束了四代乱政,重用商鞅,一场变法让秦国浴火重生,不仅给魏国制造了日后最大的祸患,也彻底打乱了魏国的战略算计。更别提魏武侯还主动送田氏齐国封号,结下齐国一票新盟友,结果只让齐国安心坐大,反而联手秦楚隔断了魏国南北的扩张通道。
![]()
也许有人会说,魏武侯就是昏招太多,怎么把这么多机会都错过了?可且慢。放在当时,没有人能预知义渠会内乱,不知道秦国会崛起,更无法确定齐楚会怎么发展。每一个选择都关系重大,稍有不慎,满盘皆输。魏武侯选择撕破脸对付赵国,仅仅是符合当下最有把握的“高概率”决策。灭秦、灭齐、灭楚、灭赵,哪怕一个步骤走错,几万军队都可能葬身沙场。
![]()
可惜,战略家的对手不是敌国,而是历史的变数。魏国放过秦国,不去南下东扩,固然保存了当时最稳定的格局,却给了未来最大的隐患。五十年后,秦国用商鞅之法崛起,把当年的“半残”恢复成强悍无比的巨兽,东出潼关,一举灭了魏国。那一刻,人们才真正明白:魏武侯并非没有远见,而是所有的算计都敌不过时间的洪流。没有人能真正看清未来,他的每一步,都只能算是对当下最合理的赌注。
![]()
那么,魏武侯错了吗?或许,他只是把所有赌注都压在了当时最“稳妥”的方向,可历史从来不留退路。当屏障失效,援手反噬,胜利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事到如今,不怪他目光短,却怪世事无常,人心易变。也许,这便是战国的残酷:最强的国家,也只能尽力而为,未来的结局,永远难料。信息来源:[史记·魏世家]、[资治通鉴·战国纪]。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