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2025年10月8日,农历八月十七,恰逢寒露节气。今年的寒露可不一般,据天文专家介绍,这是60年一遇的特殊寒露节气。寒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今年的寒露有三大显著特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
第一个特点是"寒露逢中秋"。今年的寒露节气正好与中秋节重合,这种情况在历法上十分罕见。根据天文测算,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在1965年,距今正好60年。这种巧合使得今年的中秋节更具特殊意义。传统上,寒露时节正是秋收农忙的时候,而中秋节又是阖家团圆的节日,二者相遇,既提醒我们要珍惜丰收的喜悦,也要重视家人的团聚。
第二个特点是"气温骤降明显"。今年的寒露节气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经历了明显的降温过程。特别是北方地区,降温幅度普遍达到8-10℃,部分地区甚至超过12℃。这种急剧的降温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也提醒我们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气象专家指出,今年寒露后,冷空气活动频繁,南方地区也可能出现"寒露风",对晚稻等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
第三个特点是"昼夜温差极大"。寒露节气本就以"露水寒凉"为特点,但今年的昼夜温差尤为显著。许多地区的昼夜温差可达15℃以上,这种剧烈的温度变化对人体健康构成挑战,容易诱发感冒、心脑血管疾病等。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更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
在这样的特殊节气里,饮食调养尤为重要。中医养生专家特别提醒,寒露时节要记得"三物少吃":
第一要少吃生冷食物。随着气温下降,人体阳气开始内收,此时过多食用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尤其要避免大量食用冰镇饮料、生冷海鲜等。可以适当增加温性食物的摄入,如南瓜、红薯、板栗等。
![]()
第二要少吃辛辣刺激食物。虽然辛辣食物可以暂时让人感到温暖,但过量食用容易导致体内燥热,引发口干舌燥、便秘等问题。秋季本就干燥,再加上寒露时节的特殊气候,更要避免过度刺激。辣椒、花椒、生姜等调味品要适量使用。
第三要少吃油腻食物。寒露时节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放缓,消化功能相对减弱,过多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也不利于心血管健康。要减少油炸食品、肥肉的摄入,烹调方式以蒸、煮、炖为主。
在这个特殊的寒露节气,养生保健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足部保暖。俗话说"寒从脚起",寒露时节地面寒气渐重,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寒气入侵。可以每晚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老年人更要注意穿保暖的袜子,避免足部受凉。
![]()
其次,要保证充足睡眠。秋季宜早睡早起,顺应自然规律。寒露时节昼短夜长,要保证7-8小时的优质睡眠,帮助身体恢复。睡前可以喝杯温热的牛奶或蜂蜜水,有助于安神。
再次,要适度运动。寒露时节不宜剧烈运动,但适度的户外活动很有必要。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既锻炼身体又不至于过度消耗阳气。运动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出汗后受凉。
最后,要保持心情愉悦。秋季容易产生悲秋情绪,加上今年寒露与中秋重合,更要注意调节情绪。可以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参与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保持心态平和。
从农事角度来看,今年的寒露节气对农业生产也有特殊影响。北方地区要抓紧完成秋收工作,防范早霜冻害;南方地区要注意防范"寒露风"对晚稻的危害。农民朋友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总的来说,60年一遇的特殊寒露节气给我们带来了独特的自然体验,也提出了特别的养生要求。在这个节气里,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活方式,特别注意饮食调养,做到"三物少吃",为冬季健康打下良好基础。记住这些养生要点,就能安然度过这个不一般的寒露时节,迎接即将到来的冬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