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期兴起一股学习董其昌书法的热潮,这使得他的名气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得到了一个与自身实力并不相称的美誉——明代书家第一人。董其昌的确实力不俗,但不论是对古法研究之深、自身的创造力,他并不如王铎。
![]()
启功称赞他为“神笔”,吴昌硕认为:“文安健笔蟠蛟璃,有明书法推第一。”启功写诗道:“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而在国际上,王铎更是被“神话”,日本书界称之为“后王胜先王”,即他比王羲之水平更高。
![]()
相比于文徵明、董其昌的继承大于创新,王铎比他们更高了一步,他在临摹法帖做到“如灯取影,不差分毫”的基础上,又将前人笔法进行了化用,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因此,练习他的字既能学到纯正细腻的技巧,又不用担心拘泥其中。王铎一生书法的集大成作,是《拟山园帖》。
![]()
此帖也被称为民间各人丛帖的“冠冕”,总计十卷,清顺治八年至十六年(1651年至1659年)由王铎次子王无咎撰集,吕昌摹,张翱镌,收录王铎墨迹共103种,计18000余字,用石90方,每块长87厘米、宽25厘米,原石现存河南孟津王铎故居。。内容以临前人帖、跋、碑铭、自撰诗文为主。得名于王铎《拟山园赋》:“字之曰拟山,取之旧矣,不敢仿名山之藏,彼自爱深岩之峦。”
![]()
《拟山园帖》收录了王铎52岁至60岁时的力作,这一时期是他临古出新臻熟的阶段,已达“人书俱老”境界。其中草书部分水平最高,用以滋养和丰富自己的笔法,效果比临摹《淳化阁帖》还要好得多。
![]()
张缙彦认为《拟山园帖》是王铎几十年功力的倾注:“文安公书法妙天下,藉茅太史括所藏书及墨苑家所流传汇集此本,有缺略模糊必求别本正字补之,文安四十年精力尽在此矣。”《拟山园帖》的拓本如今还是哈佛大学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
我们在临摹古帖时,要么太过于锱铢必较,要么就是临摹得连形似也做不到。而王铎则是在技法继承的基础上,着重还原原作的风采和精神。所以他的字在笔法的运用,字的造型结构上严谨细腻,而在行气、章法、墨法上有自己的东西。
![]()
如果我们能将这部《拟山园帖》中的草书作为毕生学习书法的范本,细细临摹,充分理解,那么水平自然能超古绝今,与古人并肩了。
![]()
而今,我们将此作草书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并添加逐行释文一一对应,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