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能有“开元盛世”,离不开诸多“贤相”的辅佐,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这几位。相比姚、宋、张九龄,张说一直备受争议,很多人认为,他能力很强,但为人孤傲,还排斥异己,最终结局也是这几人中最凄惨的。不过,他在下台前向玄宗举荐了张九龄,算是为自己的宦海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
1999年河南洛阳伊川县吕店乡万安山南麓袁庄村,一位农民在劳作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大墓,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勘测以及对墓中文物的考证,最终得出结论——这正是宰相张说的墓志。
人们在墓中还发现了一块墓志铭,这便是《张说墓志》,全称《唐故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并序》。此志为青石质,志盖盝顶,长53厘米、宽52厘米、厚5厘米。盖顶以篆书写“唐赠太师燕文贞公张公墓志”,共4行、12字,周边装饰有蔓草纹及狮、龙、马图案。
![]()
墓志志身长约80.8厘米、宽80.4厘米、厚16.5厘米,有界格,以隶书写成,总计32行、满行33字,共936字。,字径大小约2厘米。《张说墓志》立于开元二十年(732年),由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族孙九龄撰文、朝散大夫中书舍人梁昇卿书写、鄜州三川县丞卫灵鹤刻字。
张九龄的文采毋庸多言,梁昇卿、卫灵鹤的书艺、刻工也是当世无双,唐朝皇家墓志基本都出自这二人之手,《金仙公主墓志铭》也是由卫灵鹤镌刻而成。所以,这块墓志可以说文、书、刻“三绝”,不仅历史价值丰富,书法价值也极高。
![]()
启功认为,这方墓志是我们学习隶书的上佳范本,“唐隶”将汉隶笔法与楷书笔法融合,不仅更为端庄严谨,美感也更上一层楼。史籍记载,梁昇卿的隶书与颜真卿并称,可惜如今知道他的人不多了。
《张说墓志》典雅庄严,起笔多藏锋顿挫,行笔稳健,收笔重按如雁尾,较汉隶更显厚重饱满。结字上字形多呈宽扁之势,中宫疏朗,左右舒展,既保留汉隶特征,又强化对称均衡的庙堂气象。
![]()
清代朱彝尊称唐隶“然魄力雄伟”,康有为赞其“气体博大”,作为官方制成的碑刻,《张说墓志》能代表唐隶的最高水准,临习此碑,既能学习规范的笔法体系,掌握“一波三折”的书写技巧,又可领悟结构布局的严谨自然,对提升隶书基本功与审美格调极具价值。
《张说墓志》现藏于洛阳省博物馆,是该馆的一级文物,如能亲临现场观看,那种历史的厚重与书法的古朴之美更加直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