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籍《征西将》(隶书) 张智强
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近日,郑州美术馆(新馆)迎来了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开幕。全国隶书作品展览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权威性专业届展,代表着全国隶书专业的最高创作水平和最新研究成果,本届展览共汇集206件佳作。在主展开幕的同时,中国汉碑、河洛唐隶碑志精粹、汉代文字刻石精粹、新乡市博物馆馆藏汉碑及善本等四个学术特展也同期举办。四项特展与主展交相辉映,共同展示了从汉代到当代的完整隶书艺术谱系。
一展多翼 古今辉映
步入主展展厅,观者在笔墨与金石的交响中,感受隶书的古韵新声。入展作品既体现对汉隶经典笔法、章法的深度传承,又融入当代审美意识与创新探索。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隶书委员会主任张建会评价,本届展览水平之高、面貌之丰,堪称近几年来隶书创作成果的一次全景呈现。众多作品“既有对秦汉经典碑刻的深入追摹,也有对简牍帛书笔墨意趣的现代诠释;既有正大庄重的庙堂气象,也不乏灵动潇洒的个性表达”,全面反映了当前隶书创作“守正创新”的整体面貌和阶段性特征。
而具有文物级价值的四大学术特展更是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作为近年来较为系统的汉碑拓片展,“刊石镌碑·文以载道——中国汉碑大展”囊括从西汉到东汉的69件珍品,其中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的《镳孝禹碑》为现存最早,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的《受禅表》和《上尊号奏》标志着东汉政权结束;从地域上来看,涵盖了河南、山东、四川等12个省份,包含书籍碑刻、德政碑等汉碑的全部种类,几乎包含了所有已知现存的汉碑。配套的《中国汉碑地图》,使观众得以一览我国汉碑书法的发展脉络,堪称一部立体的汉代书法史。
“捉刀代笔·一任天然——汉代文字刻石精粹特展”,首次以系统性学术视角对汉代刻石文字进行全面定位与集萃展示。展品从上千件征集作品中精选出100件,涵盖摩崖、画像石榜题、买地券等品类,影响大、传播广、刻制精美、技法相对完善,以体现磅礴恣肆、雄浑高古的大汉气象。其中有明确纪年的自西汉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的《群臣上酬刻石》到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的《初平二年刻石》,时间跨度长达349年,地域分布比汉碑更为广泛。真实可观的摩崖刻石拓片,为书法研习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献性范本。
“制碑作铭·盛世锦绣——河洛唐隶碑志精粹特展”,聚焦河洛地区唐隶碑刻,计10通碑、1通墓碣、68件墓志,共79件,是迄今为止河洛地区、河南省乃至全国唐隶碑志的第一次专题特展。出土唐代隶书碑志拓片的系统整理和集中展示,深入揭示唐代隶书艺术的历史源流与美学特征。其中卢藏用《纪信碑》方劲清隽,史惟则《大智禅师碑》骨气洞达,徐浩《嵩阳观记》笔法遒雅、逸态横生,均为唐隶名品。其中济渎庙三碑为“天下四渎”仅存的渎庙碑刻,弥足珍贵。
“翰染牧野·传拓馨香——新乡市博物馆馆藏汉碑及善本特展”,精选新乡市博物馆馆藏秦汉至明清石刻拓片,以历代隶书为主线,以“石门十三品”为核心亮点,通过对122种珍贵拓片的集中呈现,构建起一部直观的石刻书法史。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南省文联指导下成立的特展筹备小组,分赴7省18个地市,访碑刻、寻善本,耗时近8个月,本着“真、精、全”的目标要求,进行了多轮甄选。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选取易于展示全貌的整拓本进行展出。展览期间也涌现出不少学术新发现,例如在临沂地区征集到的一件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墓志,比目前学界认为最早的墓志——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的“贾武仲妻马姜墓志”还要早18年。
![]()
崔兴宗《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隶书) 马松
书写正大气象树立正确学书观念
显然,这些珍贵的书法名碑名帖拓宽了书法创作者的取法路径和审美视野,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从中汲取养分?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石海松认为,学习的关键是创作者如何去感悟和提升认知的维度,在不同的阶段写出不一样的味道。“临摹经典碑帖不是一味地去描摹它们,不能以描摹得很像为能事,而是要去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法。你可以用粗线条去写石门,也可以用很细的线条去写颜真卿,虽然不能随意改变他们的外在结构特征,但是可以做适当的夸张和形变,比如八大山人的风格就是《圣教序》极端简化的表达,这就是在传承基础上独树一帜,如此就可以脱颖而出,这就是创新。”石海松说。
![]()
“挥毫·行事”联(隶书) 黄河
与第四届隶书展以及第十二、第十三届国展相比,本届隶书展入展作品风貌更加全面,汉碑、摩崖、清隶、简帛、砖文、楹联、册页、手卷等兼有。作为本届隶书展的学术·媒体观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何学森谈到,秦汉简帛之中有一种具有草书率性笔意的“草隶”,出土面世之后鲜少有人加以参研运用,个别当代名家有过一些融合利用的简单尝试。而本届隶书展就有一些作品大力发扬其旨趣,打破传统隶书笔法,以更纯粹简率的行草手法作隶,将静态的隶书“激活”,形成一种轻松明快的新意隶书。这种富于探索精神的隶书有一种极其洒脱的帅气,具有强烈动感节奏,比较契合当代审美需求,可视为本次评审成果的一大亮点。
对于当前隶书创作中仍有部分作者对古代隶书资源深耕不够,隶书古质与风尚彰显不足的现况,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金丹表示,其根本问题是作者的创作理念要更新,要树立正确的学书观念。“新发现的简牍也是书家取之不尽的源泉,师法对象的书风可以参照,但直接临摹是不可取的。从师法清隶的作品来看,不少功力扎实,让人惊叹,师法郑簠、金农、邓石如、何绍基、吴让之、赵之谦书风中的优秀者,也占据了一定比例,但从书法创作的高度来看,模仿痕迹较重,只能作为学习的一个阶段。总之,本届隶书展的风格多样化为今后的隶书创作提了个醒。”金丹说。
汉碑、简帛、刑徒砖、瓦当文、汉金文、陶文、骨签文字……隶书资源可谓蔚为大观,并且一碑一奇,一字一态,变化多方,各具风采。“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今人则要多元取法,深入开掘。以敏锐的艺术触角,开拓视野,善于发现,拓宽师法对象。所谓深入开掘,就是不要拘泥于表面的形似,要以独特的艺术体悟,分析整合,概括提炼。由此在全面深入传统中开掘自我新意,形成既有历史渊源又能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从而完成隶书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张建会说。
2025年11月9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当代隶书创作的一场“启蒙运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