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界哪一部作品分量最高、影响最大、耗费心力最多呢?它既不是《兰亭序》,不是《圣教序》,也不是《祭侄文稿》,而是宋太宗在位期间举全国之力、耗费十余年方才编纂而成的《淳化阁帖》,此作由王著等人以内府、王公贵族所藏真迹为母本,精挑细选汇总而成。
![]()
《淳化阁帖》选用上好的澄清堂纸、李延圭墨,精心摹勒,据赵孟頫记载:“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赐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
![]()
不论是规模还是摹刻之精,都无愧于“丛帖之祖”的美誉。它总计由10卷构成,全卷总计收103位书法、420余件作品,洋洋洒洒数万字。第一卷收历代帝王法书,从汉章帝至唐高宗,总计十九位帝王作品,其中还有早已失传的《章草千字文》等法帖。
![]()
第二、三、四卷收录历代名臣将相作品,如张芝《冠军帖》、钟繇《宣示表》、皇象《文武帖》、桓温《大事帖》、王导《省示帖》、王廙《廿四日帖》、谢安《道民帖》、王徽之《得信帖》、索靖《皋陶帖》、王僧虔《两启帖》以及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徐浩、李邕、陆柬之、柳公权等人作品。
![]()
第五卷收诸家古帖,此卷时间跨度极长,包含仓颉、夏禹、孔子、史籀、李斯、程邈、卫夫人、蔡文姬、智果、张旭、怀素法书,这些作品如今均已失传,我们只能通过《淳化阁帖》才能一睹。
![]()
第六至十卷全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作品,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阁帖收集,王羲之很多作品都将失传,后人想学习魏晋笔法难度会大大增加。这五卷中较为经典的法帖有王羲之《汝不帖》《日月帖》《谯周帖》《奉告帖》《秋月帖》《朱处仁帖》、王献之《江州帖》《鹅群帖》《奉对帖》《永嘉帖》等。
![]()
宋仁宗时期,《淳化阁帖》“祖本”毁于宫中大火。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重修,“以御府所藏淳化旧帖刻板,置之国子监,其首尾与淳化阁本略无少异”,这便是“绍兴国子监本”。它也是目前最完善的版本。国子监本流失海外,其中美国佛利尔美术馆收藏卷一至卷八和第十卷,上海图书馆收藏第九卷。启功先生曾说“不见真本不瞑目”之语。
![]()
如果我们想领略自上古至唐末正统的笔法,学习楷行草篆隶各种书体的技法,那么《淳化阁帖》无疑是最合适也最全面的。
![]()
市面上全套《淳化阁帖》往往价格昂贵,如浙大出版版本价格超过4000元,还有的清晰度欠佳。而我们如今将“国子监”本全卷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1:1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价格仅有其十分之一。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