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苏大椿访谈 || 拈管奏刀足欣娱,品艺双臻韵自殊

0
分享至



苏大椿 su da chun

字嘉季,号江邨,四川南充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重庆工程学院传媒艺术学院院长,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数字艺术学院院长,西南大学书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荣誉理事,重庆民盟画院副院长,重庆国学书画院副院长,重庆市文史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书画专委会副主任,九龙坡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重庆印社名誉社长。





嘉 宾:苏大椿

采访人:子 鱼

时 间:2025年6月8日


子鱼:

苏老师好!您师从许伯建、李天马、徐无闻、荀运昌、秦效侃等老前辈,与他们交往以及游学,老前辈们给您留下哪些最深的触动?从这些老前辈身上,您汲取了怎样的治学态度与人生智慧?



苏大椿


一、前辈们留下的深刻触动

1、我的恩师许伯建先生(1913——1997)

许伯建先生生前曾担任重庆市书法家协会顾问,重庆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他不仅仅是一位书法家,更是一位诗人、篆刻家,吴宓先生曾誉为诗、书、篆刻三绝之雅士,精通版本目录学、善本目录学,还曾为重庆市博物馆、重庆市图书馆鉴定版本目录和善本书目。先生为人敦厚和善,善交朋友,陪都时期结识了潘伯鹰、沈尹默、李天马、谢稚柳、蒋维崧、章士钊,以及后来的吴宓、徐无闻、黄笑芸、肖印塘等,说明交友非常重要。先生一生勤奋好学,特别在学习书法上用功尤勤,特殊年代,先生闭门不出,临习《兰亭序》近两千通,为后来的书法地位奠定了基础,说明艺术不仅需要天赋,而且需要勤奋,更需良好的艺术圈层和名副其实的大师指点,闭门自学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对朋友的真诚以及静心修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先生是一座山,其朋友是一座座群山,让我们仰视。



2、李天马先生(1905——1990)

李天马先生是广东番禺人,1960年被聘为广东省文史馆馆员,1961年移居上海,同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985年,重庆市举行雾都艺术节,邀请了全国著名的艺术家来渝参加活动,如张瑞芳、白杨、秦怡、阳翰笙等,李天马先生是书法界的特邀代表,被统一安排在渝州宾馆,由于渝州宾馆的特殊性,普通市民进入宾馆特别不方便,许老师要想去见见李老师,都必须要市文联开出的介绍信,方能进去。而介绍信只管一次的进入,这给两位老朋友的聚会带来了无形的障碍,李老师得知情况后,在参加完主要活动后,就提出不愿住渝州宾馆,老朋友市文联(作协秘书长)殷白(张惊秋)得知情况后,立即愿意腾出自己居住的房间给李天马夫妇居住,这样我们就有条件去接触李老师了。在许老师的引荐下,李老师当即收我和孙小平为弟子,并赠送了他出版的《楷书行书的技法》一书与我们,还赠送了他特制的刻有签名的石獾毛笔一支,回上海后还专门为我和孙小平书赠墨宝。在渝期间去看望和陪同天马老师的有:孙先余、梁子平、张惊秋、许伯建、夏昌谦、缪经论、毛峰、蒋维亮、程军、罗哲光、孙小平、卢德龙等。天马先生说,学书法可以从行书学起,继而楷书、篆书以及草书等。先生的博古通今,敬重传统,广博而约取,五体皆善,其书品于人品至今令人仰慕。



3、徐无闻先生(1931——1993)

徐无闻先生是四川成都人,生前为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唐宋文学、书法篆刻两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社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史馆馆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印社名誉社长。先生的博学和他长期从事的教育工作,培养了众多的书法篆刻艺术人才,对巴蜀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古雅的书风和典雅的篆刻,形成了干净、古雅、灵动的书卷之气。提高了我们的审美认知和艺术创作方向。他强调书法篆刻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支持,注重作品的文化内涵。他的谦逊和好学,让我明白学无止境,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在当代书法篆刻艺术星空中,徐无闻先生的名字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一种悖论式的存在——以"无闻"之名成就卓著之声。这位西南书法篆刻艺术的奠基人和引领者,用一生践行着"大音希声"的艺术哲学,在看似寂静的教育与创作中,迸发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惊雷。徐无闻的艺术教育思想与创作实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审美体系,其核心恰在于对"无闻"状态的自觉追求与超越。



徐无闻的艺术教育思想呈现出鲜明的"反表现主义"特质。在1980年代艺术界开始追逐个性张扬、形式创新的氛围中,他却坚守"先师古人而后师心"的教学原则。他要求学生必须经历严格的古典技法训练,认为"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的前提是首先掌握"有法之法"。这种看似保守的教育理念,实则包含着对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真正的创新必须建立在深厚的传统根基之上。徐无闻曾言:"写字刻印,最忌早求个性,个性是水到渠成的事,"这种水到渠成"的教育观,体现了他对艺术成长规律的尊重,也折射出中国传统美学中"大匠不雕"的哲学智慧。

在书法创作上,徐无闻实现了"无闻"与"大音"的辩证统一。他的篆书取法李斯(峄山碑)李阳冰(三坟记、城隍庙)以及汉篆的“二袁碑”,其线条如屋漏痕般自然凝重,结构在严谨中见生动,形成了"清峻而不刻板,端庄而不失灵秀"的独特风格,对其后来研习发展中山王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观其先生作品,每一笔划都仿佛承载着千年文字的重量,却又举重若轻的艺术境界。



在篆刻艺术方面,徐无闻先生充分展现"小中见大"美学思想。他主张"印从书出",强调篆刻必须以书法为基础,刀法应表现笔意。观其作品,布局疏密有致,线条凝练含蓄,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出无限意蕴。先生的篆刻艺术达到了"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境界,正是通过"收敛"而非"张扬"的方式,实现了艺术表现力的最大化。这种艺术特质与其教育思想一脉相承——在限制中寻求自由,在规范中获得超越,正是中国传统艺术"戴着镣铐跳舞"的精髓所在。

徐无闻对书法艺术教育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以文化艺"体系。他坚持书法篆刻教学必须与文字学、古典文学相结合,曾言:"不读《说文》,不解文字源流,习篆终是隔靴搔痒。"这种将技艺训练与文化修养紧密结合的教育方法,打破了传统师徒授受的局限,使书法篆刻教育具备了现代学术品格。在徐无闻主持下,书法专业培养了大批兼具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的人才,其影响辐射整个西南地区乃至全国。这种教育模式的成功,证明了他"艺文合一"理念的前瞻性,也为当代艺术教育如何平衡技艺传承与文化熏陶提供了典范。



徐无闻先生认为,作为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其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培养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而是培养能够与历史对话的文化传承者。当代艺术教育面临的诸多困境——功利化、技术化、碎片化,或许都能从徐无闻的艺术思想中找到答案。在这个意义上,徐无闻留下的不仅是精湛的艺术作品和成功的教育模式,更是一种在浮躁时代保持精神定力的智慧。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荀运昌先生(1921——2008)

荀运昌先生是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诗人,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他注重书法与诗词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强调艺术家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他待人诚恳,乐于助人的豁达态度,谦虚和蔼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我人生的自觉。先生的艺术思想以诗词为内核,以书法为表张。既强调传统法度的不可逾越,又追求个性表达的充分自由,在看似对立的二者间架起了一座通达的桥梁。在先生看来,艺术创造绝非无源之水,主张"先入格再出格",将传统技法的锤炼视为书法家的必修课。那些看似束缚的规矩法度,实则是获得真正自由的阶梯。先生曾言:"不知矩度者,其狂怪乃无本之木。"这种对传统的敬畏,使他的艺术创作始终保持着纯正的品格。他同时强调"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风格精神,这种既尊重传统又张扬个性的艺术观,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懂得了书法艺术的内涵就是文化底蕴的呈现,这种呈现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也显得尤为珍贵。



5、秦效侃先生(1925——2020)

秦效侃先生是四川岳池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顾问,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诗人、古代文学研究家、书法家。“秦先生不但文苑而跨儒林,才子而兼学者,且擅长书法,喜读画、题画......然谦谦君子,至不以己之所长骄人,此先生品德之优点也”。先生书体宽泛,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魏碑、行书、草书均有所涉猎,各体自成气象,线质典雅,形体豪放,治学严谨,注重细节。观先生的书法作品,是墨与纸的哲学对话,是心与笔的精神碰闯。他的笔下,既有传统的严谨法度,又流淌着自由的率性神采。 笔力苍劲,线条灵动,将碑学的雄浑与帖学的飘逸熔铸一炉,让每个字都成为承载文化记忆的活态符号。



秦先生主张多临摹古人的优秀范本,不拘于一家,广泛涉猎,视临摹为"与古人对话"的修行,临摹的质量是丈量传统与现代的距离。在临摹的规矩中寻求自由的书写表达。这种教育理念,不是简单的技艺传授,而是通过笔墨技法唤醒文化基因的觉醒。

秦先生的艺术实践犹如一座桥梁。“然观先生之书,总可以见出其‘诗书一体,互为成就’的特点”。 先生的书法艺术不只是个人艺术探索,更揭示了一个教育真理,真正的书法教育,应当是从书法的审美认知入手,提高书法的鉴赏水平,只有欣赏水平提高了,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即使技法娴熟,也可能会落入俗境。特别强调建立现代人与传统文化的精神契约,主张敬古而不泥古,学书在书外的通惠思想。



二、汲取前人的治学态度与人生智慧

1、严谨治学

这些老前辈们治学态度严谨,注重传统技法和理论的学习。他们强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风格的塑造,不言书法创新,“不创新时自创新”,这个新其实就是个人风格的形成。书法创新已经是过去时了,现在只是书家之间的风格异化。书法有没有创新?答案是肯定的,有。甲骨文就是创新,从无形到有形,从指示到会意,形成了特殊的可识别、可传承,可固化的形体符号;金文不是创新,是传承,只是改变了甲骨文的书写工具和制作材质,完善和优化了甲骨文文字,对字形略作调整,丰富了笔法和字形形态;小篆是创新,它已经改变了金文的文字形态,金文文字形态是多元的,而小篆文字已经形成方形而且固化,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对称对等的方块风貌;隶书是创新,它改变了小篆的对称对等的形体和线条,丰富了笔法和字形,呈现出全新的趋于扁形的字形字貌,书写也与篆书便捷;草书是创新,它从篆隶中演化而来,字形随作者书写状态而表之,线条使转畅达,字形千变万化,章法层出不穷,风格因人而异;楷书是创新,楷书是在前面书体的基础上,总结了文字的书写方法,固化了书写形态和笔顺关系,由隶书的扁形取横势,改变为方形取纵势的固化模式,增加了线条的修饰性和书写顺序法度。这让我明白了书法艺术的源头和演变过程,也使我们更加的敬重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时代的书法名家、书法大家,他们都是在传统的优秀范本中学习、体会,不断实践,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或艺术风貌,莫不如此。



2、不断学习、注重实践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艺术之路永无止境,要保持谦逊和好学的态度,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特别是审美认知。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书法的技巧。多临摩古人的优秀法帖,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达到心手双畅。

3、注重文化内涵、追求艺术美感

创作中强调作品的文化内涵,选择有意义的文辞和题材,使作品不仅仅是视觉艺术,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如在书法作品中书写经典诗词和名言警句,传递高雅和谐的文化价值。追求作品的艺术美感,注重线条、结构、章法等方面的表现。在篆刻中,力求刀法精准、布局合理,使印面具有美感和艺术感染力。

4、注重情感表达、追求个性张扬

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使作品更具个性和生命力。例如通过书法作品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故事,力求个性表达,突出独特风格,让观众过目不忘,留下深刻印象。




子鱼:

在您的作品中,有《王孙遗者钟》、《中山王厝器铭》等雅韵,可以说是大篆的核心范本,相较西周之朴拙、吴越之繁密,楚系金文之新巧,它们的美学特质有何异同?



苏大椿

《王孙遗者钟》和《中山王厝器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作品。前者为春秋中晚期(约公元前6世纪)楚国青铜器,铭文为典型的南方楚系金文,是春秋时期作品,后者《中山王厝器》,是战国中期(约公元前4世纪)中山国青铜器,中山国作为白狄建立的诸侯国,铭文兼具北方戎狄文化与中原雅正风格是战国时期作品,时间差距和地域差距,两种书风有形同而实不同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特征。



(一)二者书写的线条与笔法

1. 线条与笔法

《王孙遗者钟》

线条:流畅圆转,富有弹性,盘曲如丝,婀娜多姿,带有楚文化的浪漫气息。 笔意:顺风起笔,出锋收笔,中段丰腴如甲骨文笔法,部分笔画夸张延伸向左(如保、子等字),体现楚金文的“虫书”意味,具有一定的装饰性,接近后世篆书的“婉而通”。

《中山王厝器》

线条:刚健方折,力量感强烈,受三晋地区刻铭工艺影响,笔画如斧劈刀削。

笔意:顺锋起笔,中锋行笔,出锋收笔,形成两头尖有甲骨文笔法,收笔干净,转折处多硬角,凸显北方文字的峻利风格。

2. 结体与章法

《王孙遗者钟》

结体:字形修长,纵向取势,疏密对比强烈(如“王”“惟”等字上部紧凑、下部舒展)。

章法:行列清晰但错落有致,整体如乐章般富有节奏感。

《中山王厝器》

结体:字体匀称,取势含蓄,受中原正统金文影响,但部分字形简化(如“德、皇”等字省略笔画)。

章法:如士兵列队,整齐划一,字距排列均匀,看似庄重,实而活泼,体现中山国对周礼制度的模仿。

3. 工具与工艺影响

《王孙遗者钟》可能为范铸铭文,线条浑厚圆润,保留书写的毛笔意味。

《中山王厝器》多为直接刻凿,刀痕凌厉,形成“中锋行笔、尖入尖出”的独特效果。

二者差异不仅是书风问题,更是春秋战国“多元一体,自由浪漫”的缩影。



(二)二者书写的艺术风格

1. 古朴典雅的共性,都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字形修长,无论是春秋时期的《王孙遗者钟》,还是战国时期的《中山王厝器铭文》,它们都属于古文字大篆体系,具有古朴典雅的特质。这些作品都承载着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观念。

2. 线条的共性:二种金文都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强调笔画的质感和力度。它们的线条或方正、或圆润,都体现了古代书法对笔法的严格要求。



(三) 二者的艺术风格差异

1、 共同性

线条修长质朴、行笔准确厚重,结构紧密规整,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自由文化,自由书写的氛围。

2、不同性

(1)《王孙遗者钟》以繁密为特点,线条流畅,动感阿娜,装饰性较强,反映了其楚系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审美趣味,整体风格更加灵动,且富有变化。

(2)《中山王厝器铭文》,以北方质朴与新巧为特点。保留了字形修长的古朴风格的同时,融入了一定的装饰性元素,线条爽朗且刚劲,结构紧密,表现了北方强悍的审美风格。




子鱼:

为书法篆刻家,您是如何通过"印从书出"实现"印外求印"的?"篆刻须知篆是根"怎样诠释书刻同源?篆刻与篆书如何借"雕秦镂汉自临深"建立古今互鉴体系?



苏大椿

一、篆刻须知篆是根

篆刻艺术的核心在于篆书,篆书是篆刻的基础和根源。我曾自作诗曰:“篆刻须知篆是根,雕秦镂汉自临深。胸中不尚古人法,日日操刀枉费心。” 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篆书与篆刻的紧密关系。篆书的笔法、结构和风格直接影响篆刻的创作,篆刻家必须在篆书上下足功夫,才能在篆刻中表现出书法的韵味和美感。



二、印从书出与印外求印

“印从书出”是指篆刻创作中将书法的笔意和风格融入印章的创作中,使印章具有书法的韵味和艺术性,我的篆刻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我的篆刻取法先秦两汉,白文印深得秦汉印精神,朱文多自古玺得法。同时,我的印章创作多得“印从书出”之法,如“沈丹红印”“广纳贤才”“紫气东来”“嘉季”“诗画闲缘”等印章,通过将篆书的笔法和风格融入印面,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印外求印”则是指篆刻家在篆刻创作中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印式和技法,而是从更广泛的古代金石文字、碑刻、铭文等素材中汲取灵感,以丰富篆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我的篆刻创作不单单局限于传统的印式,还从楚系金文等古代文字中汲取灵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我的篆刻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元素和创意,实现了“印外求印”的艺术追求。



我通过“印从书出”与“印外求印”的实践,其篆刻创作继承了秦汉古法,兼取赵之谦、黄牧甫、徐无闻等艺术风格,既有传统的质朴与庄重,又有现代的审美认知。这种古今互鉴的创作理念,不仅丰富了艺术表现力,也为当今学习篆刻艺术提供了学习方法。我的书法篆刻艺术充分体现了“篆刻须知篆是根”的理念,通过“印从书出”与“印外求印”的实践,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为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子鱼:

乔大壮、沙孟海、蒋维菘、黄笑芸、许伯建、曾佑石、冯建吴、徐无闻等前辈在重庆篆刻发展中的具体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



苏大椿

乔大壮、沙孟海、蒋维菘、黄笑芸、许伯建、曾佑石、冯建吴、徐无闻等前辈在重庆篆刻发展中的具体贡献体现在多个方面,列举主要三点:

(一)艺术创作传播

由于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也就成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不少著名的文化学者,艺术大卡都纷纷聚集重庆,这就给重庆注入了新的活力。书法家有章士钊、沈尹默、潘伯鹰等;篆刻家有乔大壮、蒋维崧、沙孟海等。他们的到来,对重庆的书法、篆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化的交流,艺术的碰撞,使其重庆的的书法篆刻家们在此结交了朋友,对艺术的创作和风格重新有了清晰的认识,如许伯建、黄笑芸、曾佑石等,他们都在篆刻的认同上是一致的,其风格各为不同,这就给后来重庆篆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冯建吴、徐无闻都是在五十年代初进入重庆高校,他们的到来,对重庆篆刻艺术发展起到了鼎力作用。



(二)艺术理论传播

1965年许伯建先生的《兰亭序帖真赝辩疑》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发表,后在1983年发表于重庆师院学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83年徐无闻《褚遂良书法试论》发表于《书法》杂志第六期,1984年获四川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评冯建吴书法》发表于《书法》杂志第六期,由此引发了重庆书法篆刻理论的发展。周永健、齐江、廖科、曹建、龙红、苏大椿、范国明等一批书法篆刻理论人才。



(三)人才培养传播

徐无闻先生通过联合冯建吴、荀运昌、秦效侃等建立了西南地区首个书法篆刻艺术硕士点,推动了重庆市书法篆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一批有理论素养和创作能力的书法篆刻人才,在重庆的有:曹建、孙小平、龚文、张一农、苏大椿、陈册、李伟鹏、傅舟、吴茂礼(去世)等及其再传弟子徐海东、李阳洪、刘大龙、刘家俊、李祥、刘再兵、程志平等 。

许伯建先生作为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开创人之一,参与创办了重庆市中山书画研究社、重庆市沙坪书画社,培养了一批书法篆刻人才,如夏昌谦、缪经纶、孙小平、苏大椿等,为重庆书法篆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人才。

曾佑石培养了郭计生、程军等。

黄笑芸先生培养了夏昌谦、王仓铭、廖艺等。

高校培养、个体培养、机构培养共同为推动重庆市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




子鱼:

周永健先生称"书法川强渝,篆刻巴胜蜀",此论是否为两地共识?能否推论重庆篆刻优于书法?



苏大椿

周永健先生所言“书法川强渝,篆刻巴胜蜀”,并不宜简单地视为川渝两地书法篆刻艺术高低的绝对性结论,更像是一种对两地艺术特色和优势的概括性描述。从现有资料和艺术评价的多维性来看,不能据此推论重庆篆刻优于书法。



(一)艺术特色与优势的描述性概括

周永健先生的这句话更多地反映了川渝两地在书法和篆刻艺术上的不同侧重和风格特点。四川在书法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而重庆在篆刻艺术方面则有着独特的地域风格和代表性艺术家。这种表述是对两地艺术特色的一种总结,而非严格的优劣比较。



(二)艺术评价的多维性

书法和篆刻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和表现手法。书法注重线条的流畅性、韵律感和整体的气势,而篆刻则强调刀法、布局和金石气息。将两者进行直接比较并不恰当,因为它们在艺术表现上各有千秋,无法简单地用“优劣”来衡量。重庆在书法和篆刻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篆刻重庆强于四川(其实四川当时就是指的成都),是因为当时重庆的篆刻名家多于四川,如:徐无闻、冯建吴、黄笑芸、曾佑石等一大批篆刻家在当时就有相当的影响,现在四川的篆刻早已强劲的发展起来了。




子鱼:

在书法鉴赏中,如何引导普通观众突破"唯字形论",建立对章法布局与文辞内涵的系统认知?在展览策划中,策展人如何优化观展节奏以提升深度审美效率?



苏大椿

在书法鉴赏中,引导普通观众突破“唯字形论”,建立对章法布局与文辞内涵的系统认知,以及在展览策划中优化观展节奏以提升深度审美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普通观众突破“唯字形论”

1. 强调书法作品的整体性:书法作品不仅仅是单个字形的组合,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观众从整体上欣赏书法作品,关注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关系,以及整幅作品的布局和气势。

2. 讲解章法布局的重要性:章法布局是指整幅作品中,行气贯通、章法变化的美感,以及作品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得合理得当。通过讲解,让观众理解章法在书法作品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章法布局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3. 引导关注文辞内涵:书法作品的文辞内涵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鼓励观众在欣赏书法作品时,不仅关注字形和布局,还要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二)在展览策划中优化观展节奏以提升深度审美效率

1. 现在的书法展览说实话,开幕式就等于是闭幕式,期间看的人不会很多,原因是大多数人其实是不懂书法的,也没有人去讲解怎样欣赏书法。所以大多数人对书法都是在表层上的欣赏。

2. 在有条件的时候,可以多举办一些专项展览,比如:楷书展、隶书展、行书展、篆书展、草书展以及当代书法展。让一部分有时间的参展人员,到场讲解书法的欣赏性和怎样解读书法艺术,这样可能会满足一部分有需求的书法爱好者和欣赏者。

3. 利用多媒体和互动元素:在展览中融入多媒体展示和互动元素,如视频、音频、触摸屏等,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有更多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从而提升审美效率。




子鱼:

您在多年书法篆刻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平衡传统范式与现代教育理念的?比如当下“学院派”教育、“师徒”传授、“现代书法”等等。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培养路径?



苏大椿

在多年的书法篆刻教学实践中,要平衡传统范式与现代教育理念,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并通过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培养路径:

(一)平衡传统范式与现代教育理念

1. 传统范式的传承

传统范式是书法篆刻艺术的根基,教学中应强调对传统技法和经典作品的学习与临摹。通过临摹古代名家作品,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传统书法篆刻的艺术精髓,掌握基本技法和审美标准。

2. 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入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传统进行解构,结合现代审美和文化背景,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 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代教育还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书法篆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书法篆刻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最重要的还是对书法的审美认知教育。



(二)通过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培养路径

1. 评估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作品分析和课堂表现,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优势和不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其个性张扬。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传统经典作品、现代书法篆刻理论、网络课程和学术研究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

3.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交流

组织学生参加书法篆刻展览、比赛和学术交流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在交流中拓宽视野。



4. 持续反馈与指导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持续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方向。通过定期的作品点评、学习进度评估等方式,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确保教学效果。

5.具体教学实践案例

以书法教学为例,对于对传统书法风格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深入研究古代名家作品,进行大量的临摹练习,掌握传统技法。同时,鼓励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尝试个性表现,如在章法布局上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或者在文辞内涵上结合当代文化主题进行创作。对于更倾向于现代书法风格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从现代艺术中汲取灵感,大胆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和材料,同时也不忽视对传统书法精神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因材施教,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培养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创新思维的书法篆刻人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乌克兰版的南征北战,西尔斯基的神来之笔

乌克兰版的南征北战,西尔斯基的神来之笔

听风听你
2025-11-08 17:12:39
突发!淘宝在杭州被查!

突发!淘宝在杭州被查!

麻辣下沙
2025-11-08 22:09:50
绝不当“冤大头”!菲律宾灾情惨烈,西方援助敷衍,中国不能惯着

绝不当“冤大头”!菲律宾灾情惨烈,西方援助敷衍,中国不能惯着

博卜talk
2025-11-07 16:27:23
杨尚昆回忆党史凶险一幕:800悍匪奇袭瓦窑堡,毛主席都差点落难

杨尚昆回忆党史凶险一幕:800悍匪奇袭瓦窑堡,毛主席都差点落难

冰语历史
2025-11-08 01:14:12
阿莫林:从整场来看是我们丢了2分;谢什科会好起来的

阿莫林:从整场来看是我们丢了2分;谢什科会好起来的

懂球帝
2025-11-08 23:51:05
楼房刚建好就严重倾斜?官方澄清:是消防训练场地,针对房屋倒塌处置工作

楼房刚建好就严重倾斜?官方澄清:是消防训练场地,针对房屋倒塌处置工作

大风新闻
2025-11-08 14:06:04
建桥4399手表被偷后续!女小偷身份不一般,与男导员关系更是特殊

建桥4399手表被偷后续!女小偷身份不一般,与男导员关系更是特殊

夜深爱杂谈
2025-11-08 22:12:14
让你三观尽毁的事有哪些?网友:第一个最炸裂,太污了

让你三观尽毁的事有哪些?网友:第一个最炸裂,太污了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0-23 00:15:02
如果对利物浦完成梅开二度,哈兰德将打破英超百球最快纪录

如果对利物浦完成梅开二度,哈兰德将打破英超百球最快纪录

懂球帝
2025-11-09 01:09:19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傲娇的马甲线
2025-09-17 18:06:44
拦车要50条烟后续:嚣张嘴脸曝光,新娘痛哭离场,更惨的还在后面

拦车要50条烟后续:嚣张嘴脸曝光,新娘痛哭离场,更惨的还在后面

华史谈
2025-11-08 16:01:56
奖金3728万!WTA新王登基:年终决赛0点打响 世界第1大战26岁美女

奖金3728万!WTA新王登基:年终决赛0点打响 世界第1大战26岁美女

风过乡
2025-11-08 06:40:28
浙江胡真舫,女,拟升正厅!

浙江胡真舫,女,拟升正厅!

社评
2025-11-07 19:52:59
假如日本出兵介入台海,中国大陆可以攻打日本本土吗?

假如日本出兵介入台海,中国大陆可以攻打日本本土吗?

知鉴明史
2025-10-26 08:30:03
刚刚确认:12级!今晚抵达浙江!太凶了

刚刚确认:12级!今晚抵达浙江!太凶了

鲁中晨报
2025-11-08 19:11:06
相较福建舰入列,法媒称,最恐怖的是,中国一次服役一个航母编队

相较福建舰入列,法媒称,最恐怖的是,中国一次服役一个航母编队

窥史
2025-11-08 16:00:56
不雅照后续!知情人爆料:女医生已离婚,偷拍者是她另一情人?

不雅照后续!知情人爆料:女医生已离婚,偷拍者是她另一情人?

何慕白
2025-11-08 16:45:51
乘坐高铁遇到便衣是啥体验?网友:一般犟种都是年轻人,大学生多

乘坐高铁遇到便衣是啥体验?网友:一般犟种都是年轻人,大学生多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0-12 00:20:03
新加坡总统呼吁中国对美让步,李显龙再称:印度终将对华反超

新加坡总统呼吁中国对美让步,李显龙再称:印度终将对华反超

前沿天地
2025-11-09 00:04:54
韩军为何畏惧志愿军?李奇微:刻在骨子的惧怕,甚至认为这是谋反

韩军为何畏惧志愿军?李奇微:刻在骨子的惧怕,甚至认为这是谋反

冰语历史
2025-11-09 00:52:22
2025-11-09 03:15:00
黔艺空间 incentive-icons
黔艺空间
书法、绘画、篆刻、雕塑
3334文章数 21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1008米!世界新第一高楼项目,迎来第三家中国公司加入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到野猪吃得满嘴流油 赛事方回应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到野猪吃得满嘴流油 赛事方回应

体育要闻

马刺绞赢火箭,不靠文班亚马?

娱乐要闻

古二再度放料!秦雯王家卫吐槽出现新人物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科技要闻

美股“AI八巨头”单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

汽车要闻

特斯拉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28.85 万元

态度原创

本地
教育
房产
健康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教育要闻

数学不难,难的是“愿意思考”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