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点击上方蓝字“地产一品塘”,欢迎置顶或设为星标, 快速获取地产干货
大家好,我是地产高富帅。
从猎头转型自媒体的这几年,朋友圈永远还是这么热闹,之前10几年是各种业绩快报+拿地海报轰炸,这几年是各种保险销售广告。
从朋友圈的转变就直接可以反映房地产产业的本质改变,很多地产人已经离开行业转型到保险行业,这也是这几年地产行业疯狂裁员的基本一面。
不过转型成功的地产人仍然还是极少数,大部分人其实仍然还是要在这个超级行业混饭吃,只不过从早期轻松吃饭到如今艰难吃饭。
从早期18万亿的规模到如今7-8万亿的体量,房地产增量市场几乎腰斩,因此不管是房地产企业还是从业人员,大批量被淘汰这是铁的事实,属于趋势无法阻挡。
去年到今年,房地产行业从业者呈现着几种非常极端的声音:谈房色变,企业组织极度内卷,人才供需严重失衡,高管对市场研判不足等。
可以说如今行业从业者百万大军仍然还是满编建制,小编从宏观角度来看,地产+产业仍然是一个超级大行业,但是似乎大家焦虑有点过度失衡。
如今市场上更有一种声音也非常可怕,多数人认为房地产行业未来没有民营房企了,似乎身边的人都没饭吃,或都已经转行了。
身边总有一些人是看着别人有饭吃心里就不舒服,巴不得身边的都去送外卖,都去开滴滴,都去租房不买房。
在高周转开启的数十年光影里,地产从业者都吃的非常好,供应商也都吃的非常好,上游的金融产业更是直接受益者。
一个行业一旦经历了高峰期,赚到了快钱,未来变成稳健发展的时候,各方面问题就来了,大家开始不太习惯,不适应,开始骂爹喊娘。
因此,如今无论是职场还是经营端口,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一次大的战略调整,优胜者活下去,不适应的淘汰,小编觉得没有任何毛病。
今天中午,小编的一条朋友圈把大家都炸开了锅,有地产职场的,有供应商的,有房企经营高管的,甚至转行的朋友都来围观。
![]()
现在整个行业从业者,从老板到高管,从地产人到供应商,几乎都已经崩了,对行业的认知都已经完全颠覆了。
大家还是在用早期开发环境去经营如今市场导向的企业,地产人打工者仍然还是强调早期市场红利给予的个人价值兑现,房企经营高管们仍然还是希望通过个别人替换换来业绩增长。
这就不难发现几个核心问题: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房企都在招聘人才,但是身边失业或找工作地产人似乎越来越多,也包括转型尚未成功的地产回锅肉。
大家有没发现,今年似乎看起来最难的一年,但是与往年不同的是,各家hr似乎更加忙碌了,恨不得24小时都在挖人。
![]()
这与以往大家的对行业的印象又不同了,不是说大家都躺平了,不拿地了,都合并组织裁员的,为什么看起来市场又好起来了?
早期几年房企大裁员,是只出不进,现在是裁员仍然在,但是也要大批量引进人,并且进人的要求跟门槛已经拔高无数。
房企掌舵者们,已经意识到游戏规则已经变了,早期的人才结构跟核心竞争力要改变了,纷纷通过替换人希望逆天改命。
![]()
但是如今房企掌舵者跟hr们,似乎又进入了一个选人怪圈:在这些人眼里,如今的求职市场是房企赏饭吃的供需关系,我们招聘人是做慈善。
在很多老板跟人力总眼里,希望如今的候选人都是落难的凤凰,有高学历与好背景加持,但是似乎到了没人欣赏的余地,希望通过低价抄底。
到了最后入职的薪酬谈判阶段,最好是低于市场价很多,因为看起来只有咱们这里有岗位,来我这里是我们老板欣赏你。
从这些房企老板身上,小编再次看到,行业这几十年发展来,职业经理人仍然还是作为工具在使用,只不过之前是一把锋利的刀,如今却是一把生锈的匕首。
大部分房企老板跟人力,思维似乎还是停留在早期行业高速发展时期,想在大环境下行的时候检点便宜,看看大企业的人才到底值不值这个待遇。
小编其实已经对外说过很多次,如今房企想要活下去,其需要的人才素质模型早已经不是之前的,如今房企需要的人更加稀缺,价值更高才对。
因此,既然如今好的人才比之前更加稀缺,其对应的薪酬其实应该更高,但是如今多数房企仍然还是捡漏心理,永远下一个比现在的更好,待遇更低。
现在整个职场出现了一个极度不平衡的供需关系:房企看上的人不去,想去的人每天投简历无人问津,在职的人每天提心吊胆。
即使勉强入职了,房企高管又要马上看到效益跟成绩,在如今市场环境下希望通过一部分人急速改变企业内核,极度内卷开启,内斗开启,新老派系对峙开启。
很多老板看到早期很多房企从小做大的经典场面,“不就是挖几个明星经理人,我也挖几个来,不行我一个团队过来”。
殊不知,在那个年代,是一个超级市场上扬的黄金年代,房企做大其实靠的是投资+负债堆砌的结合体,跟有多少人做产品,搭体系是否,并无多大关系。
因此,回归到如今市场本质,房企的综合经营提升其实并不能依靠某一些人,是依靠的决策人亲力亲为的实践力,加上专业人才的体系建设赋能。
简单来说,就是高管与决策人必须亲自下地干活,亲自操盘项目感受客户反馈,从单项目的产品服务提升下功夫,而不是空手套逻辑。
只有这种思维高度,这一轮的人才升级战略才会有实际上的效果,人才能体现真正价值,高管能亲自了解市场需求,实打实的企业内核提升才是唯一出路。
从宏观发展来看,房地产行业从规模导向转移到品质导向,这里面人员的洗牌确实非常残酷,房企提升用人硬件标准也是行业所需。
从候选人角度来看,如今仍然还有很多习惯性指挥的选手,把个人锋芒调性依然拉满,只看某某总岗位,只想要深圳工作,面试必须要报销费用等。
殊不知,时代红利赋能的个人价值早已经消失许久,很多人离开了大平台可以说是没有了任何光环,与其在上面徘徊,不如回归本质。
要知道,如今很多区域总裁都干起来项目总的活,因为很多人已经离开项目底层很久了,离开客户需求很久了。
![]()
制造业(精细操盘)和服务业(客户洞察)的核心人才,本就该值钱,但房企的薪酬体系还未从过去的投资驱动模式调整过来。
很多高级经理人的能力模型与行业新需求出现了严重断档。擅长拿地、融资、报建的人很多,以往很多业绩增长的依据仍然还是销售额。
但真正懂产品创新、社区运营、成本精益管理和存量资产价值提升的人极少。这才是“企业看上的人不去”的深层原因——企业需要的是A,市场上漂浮的却是B。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唯有彻底告别过去的幻觉,脚踏实地,回归商业本质和客户价值,才能穿越周期,等到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对于今天的分享, 大家有什么评价? 都可以留言讨论,感谢大家。
您的认可,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地产一品堂,80后 工科理工男 深漂19年 19年猎头从业经历,16年以上地产行业沉淀,关注地产战略布局,产品运营,持续研究健康管理,个人微信:luyipin000;各位朋友可以加我随时交流探讨 共同进步;近期新增地产一品堂官方微信群,大家也可以加入,与更多的地产人+再创业者交流沟通,共同进步,还可以讨论资产配置与大健康管理。
另外地产一品塘新增人才服务模块,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添加联系方式,一对一咨询业务具体流程细节,私人定制职业发展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