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觉得记忆力有多重要,儿子上小学之后,发现需要记住的东西不是一般的多。
你想想,学习不但要理解所读所听的内容,还要记住所学的知识。光有理解力,没有强大的记忆力去储存新学的知识,学起来也是很费劲的。
当爹妈的,自然希望自家娃学习顶呱呱,新知识想记就能记牢。那怎么做呢?
其实不必舍近求远去报班,每天重复做2件事,就能训练到孩子的记忆力。
第一件:聊天,大量地聊天
工作记忆是一种为了完成某件事而临时存储、处理和检索信息的能力。对话、计算、阅读还有学习,都要用到它。
举个例子。
数学老师一边写板书一边说,“把15加27的和,再减去8。”
小孩要记住老师所说的要点,然后边想边计算,中间还要把心算出来的42记住,才能把“42-8”这个减法算出来。
若工作记忆比较差,那他就会很快忘记他听到的内容,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日常生活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比如容易分心、读不好写不好,经常丢三落四,说个事情也表达不清,无法应对意外情况,等等。
那怎样跟孩子聊天,能有效保证训练到他的工作记忆呢?
①在对话中嵌入需要多步处理的信息
“帮妈妈从冰箱里拿一个苹果,洗好后切成3块,再用蓝色盘子装好拿过来。”
②回忆+提问细节
你问:“还记得上周六我们在公园看到什么吗?先看到什么?然后发生了什么?”
他答:“先看到彩虹..……然后小狗跑过来..……”
你说:“对!彩虹有几种颜色?小狗是什么颜色的?”
注意,儿童的工作记忆容量≈年龄+1(成年人是7±2个),因此要从2个信息单元开始,逐步增加到4-5个。
第二件:朗读,大声地朗读
研究表明:单靠听觉获得的知识,3小时后能记住60%,3天后只记住15%;单靠视觉获得的,3小时后的留存率为70%,3天后是40%;而视觉听觉并用的,3小时后高达90%,3天后也能记住75%。
朗读时,眼睛看,嘴巴读,耳朵听,三重感官刺激,自然能够更加深入地撩拨大脑神经系统,增强记忆。
要知道,脑细胞会对带有感情色彩的信息产生强烈反应,而海马体又能对信息“加权”,你大声地读,重复地读,声情并茂地读,海马体就会产生的这样的错觉:每天都在做,看来很重要,也许对生存有用。
于是,这些信息就得以保留下来,有机会转移到长期记忆。
更重要的是,重复朗读能让大脑神经元连接得更深更广,不但地激活记忆神经系统,还有助于“阅读脑回路”的形成。
经常辅导作业的家长就知道,现在的数学题都绕来绕去的,尤其是应用题,理解力差一点的,连题都读不明白。况且在语文里,阅读理解的占比也不低,从小大量阅读的孩子,能快速抓到重点,学起习来不费劲。
所以,阅读还得从小抓。
小朋友喜欢一个故事反复听。这是因为大脑还没发育好,记不住所有词句。但他又想知道整个故事,就只能一遍遍听。这样大脑才能慢慢记住、理解,搞懂整个情节。
总之,不怕反复读,按照孩子的节奏来,直至他理解就对了。
孩子会识字认字后,可以引导他自己朗读,但不建议一刀切。
虽说书上有拼音,也认识不少字,但还是很生疏的,读起来磕磕绊绊的,其带来的挫败感远大于故事带来的喜悦。慢慢地,他就对阅读不感兴趣了。
每天聊聊天、读读书,看起来很简单,但做到极致的重复,却需要很大的耐心。可是一旦坚持下来,某天你会突然发现:这小脑瓜,怎么啥都记得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