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曾发文说:
“一个好的家庭的意义,不在于多殷实、富贵,而是每一辈都竭尽所能,去托举下一代更上一层楼。”
那对孩子最好的托举是什么呢?
知乎上这个问题,引发了近500万人的围观。
最高赞的回答出人意料,不是买学区房,不是砸钱报班,而是一个字:稳。
![]()
如同建房子,最重要的不是外观,也不是楼层,而是地基。
家庭教育里,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成长“地基”。
父母稳住自己,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托举。
01
稳住生活
知乎上有个女孩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她父母是普通打工人,家里经济状况还算不错,至少不用为钱发愁。
但自从父亲鬼迷心窍,非要辞去工作去搞养殖,家里便一直亏钱,仅半年就赔光了家里的积蓄。
那时候,只要一谈到钱,气氛就会变得剑拔弩张。爸妈总是争吵不断,不是摔东西,就是冷战,甚至还嚷着要离婚。
妈妈经常半夜对着她哭诉,抱怨自己最后悔的就是嫁给她爸爸,还后悔生下了她。哭完之后,又各种教育她,让她要好好学习,一定要争口气。
爸爸则隔三岔五跑出去喝酒,躲着不回家。
在那样的环境下,她根本没有心思学习,特别怕一回到家就看见父母吵架。
很认同一句话:教育的起点,从来不是分数,而是家长的状态。
我们常以为,家庭经济是大人的事,孩子只负责搞好学习就行。
可当父母为钱焦头烂额、生活动荡不安时,孩子稚嫩的心灵如何能安放?
他们被迫过早承受成人世界的风雨,连心都静不下来,又怎能专注读书?
说到底,父母收入稳、工作稳,家庭才有底气稳。这种稳,才是给孩子成长最实在的托底。
@真实故事计划里写过一位在头部广告公司工作的家长,因为嫌单位事多钱少,直接辞职了。
之后,他换了好几次工作,薪资却一次比一次低。他百般无奈,又去跟人合伙开奶茶店,生意又一直不景气,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如今,他在某单位任职,工资不过五六千,福利一般,整天忙着处理烦人的投诉问题,但他从没想放弃不干。
因为怕了,怕养不起家,怕缺了孩子的吃穿用度,怕孩子跟着他担惊受怕。
他深刻明白:对普通人而言,奔着“财务自由”去折腾更像是一种冒险,“收入稳定”才是脚踏实地的依靠,是能紧紧攥在手里的安心。
是啊,一份按时到账的工资,就是一个家从容生活的底气。
这种稳定,或许不能给孩子提供多好的物质条件,却能让日子不慌不忙,让孩子在平淡中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02
稳住情绪
教育专家钱志亮曾说:
“生活中,家长们热衷于培养孩子各方面特长,提前学习知识,想要孩子赢在起跑线,殊不知,自己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就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可生活中,很多孩子反倒成了父母情绪的宣泄对象——
父母表面说是为孩子好,实际上却把自身的焦虑、生活的烦恼、工作的不顺,全都发泄到了孩子身上。
《少年忧郁症》一书中,男孩小高在高三时患上抑郁症,几次三番想要自杀,很大原因就是母亲的暴躁易怒。
原来,自从爸爸下岗后,妈妈就把生活的期望都放在了他身上,动辄因为一点小事对他大发雷霆。
他记不住乘法口诀表,妈妈就跑到学校吼他、揍他,非要逼着他背会不可。
高中学习压力大,小高和同学出去打球散心,母亲就骂他玩物丧志。
有次,小高做卷子的时候睡着了,妈妈看见后二话不说,竟一脚踢翻他的椅子,弄伤了他。
每天生活在妈妈的情绪之下,他根本无法好好学习,变得越来越焦虑、暴躁,还开始厌学。
孩子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父母每一次失控,孩子不仅会毫无遗漏地接住,还会将父母的糟糕情绪内化吸收,演变成性格的各种缺陷:
![]()
父母遇事多冷静,平常多宽容,情绪稳住了,孩子才能在一个安定、愉悦的环境中,向外探索,发展自我。
就像莫言的母亲,不管生活有多难,她总是笑着面对,这份积极乐观,让莫言心里多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像李娟的母亲,不管李娟犯了什么错,她总是不恼不怒,这份松弛,让李娟在成长中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
像董宇辉的父母,不管董宇辉的成绩如何差,他们从来不吼不骂,这份包容,给了董宇辉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他努力前进。
没有非发泄不可的情绪,只有尚未学会的温柔与克制。
父母稳住情绪,才能为孩子撑起一片晴空,让他在人生道路上无畏前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03
稳住心态
音乐家本杰明教授的音乐课上,曾发生这样一幕:
一个小女孩娴熟地演奏着一首充满爱的歌曲,可脸上的表情却绷得紧紧的,毫无感情。
教授见状,便带着女孩蹦蹦跳跳,引导女孩快乐起来,可女孩脸上仍只有严肃、紧张的神情。
教授便问了女孩妈妈两个问题:
“你觉得你的孩子漂亮吗?”
“你觉得她琴拉得好吗?”
妈妈都摇头否定了。
对此,教授郑重地说:“如果是我,我会用所有最美好的词语夸赞她,让她知道,跟她在一起,我的世界充满了快乐。”
随后又补充道:“你的焦虑,会蔓延、侵入孩子的内心,你一直向孩子传递焦虑的情绪,那她也会长成一个不快乐的人。”
在他看来,这堂课上,最让人担心的其实并非孩子的技能好坏,而是这个孩子居然从未笑过。
“所以这堂课真正的转变不在孩子,而是在您身上……”
教授一番话,不仅给女孩妈妈上了一课,也给所有家长上了一课:
我们总有太多的焦虑,担心孩子功课不行,成绩不够,才艺不精,担心孩子考不进重点,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好工作……
却忘了,过度担心也是一种诅咒。它会削弱孩子生命本来的力量,让孩子变得越发焦虑、紧张、怯懦。
稳住心态,不被他人带节奏,不拿孩子与他人对比,不控制预设孩子的人生,不过度担忧孩子成长路上的问题,孩子才能在松弛的环境中活出自我。
就像教育家黑幼龙,他4个孩子没有一个让人省心的,尤其是二儿子立国,从小成绩一塌糊涂,还特别叛逆。
高中时,立国还迷上了摔跤,对将来的打算是读个技校,当垃圾车司机,因为拿到的薪水比教师高。
黑幼龙夫妇虽然头疼,却一直忍住焦虑,在内心不断劝告自己要接纳和信任,要耐心引导和教育。
最终,儿子逆袭成为加州大学医学博士,特意给他们写了一封信:
“虽然小时候我做过那么多坏事,但你们一直很爱我,而且对我有信心,相信我是一个善良、有才华且充满巨大潜力的好人。
你们的耐心和包容,还有从未放弃的态度,让我也从未放弃过自己。”
波兰作家显克维支曾说: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只“温柔的手”在引导他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的胸脯,那么,他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这只温柔的手,就是父母稳定的心态:用祝福替代焦虑,相信孩子天生是向上的。
当你的心松弛了,孩子自会长成他该有的模样。
04
你放过风筝吗?
有人盯着风向,拼命拽线,最终风筝坠地;
有人稳住线轴,随风调整,风筝翱翔天际。
教育其实也同理——重要的不是“拽线”的动作,而是“稳轴”的智慧。
生活稳了,孩子的安全感才有扎根的土壤;
情绪稳了,孩子的生命力才有舒展的空间;
心态稳了,孩子的未来才有无限的可能。
养得起家,撑得住爱,扛得住事,你就是最好的父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