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朋友小米向我诉苦:“天天抓学习,一个听写都写不好,语数英都没起色。”
我叹了口气:“孩子也挺累的,写完学校作业,就要做“妈妈作业”。你看现在,咱俩还能聊聊天,晚上还能刷刷视频有点娱乐。”
她苦笑:“是啊,我现在连孩子晚上看动画片的时间都改成运动了,怕她眼睛受不了。周一到周五,她一点娱乐时间都没有。”
![]()
这大概就是千万中国家庭的缩影吧!
当我们困惑于孩子为何易怒、压抑时,却很少意识到——他们的生活,早已被抽干成了一片荒漠。
01:被囚禁的童年:谁偷走了孩子的快乐时光?
我跟小米说,我家双胞胎,语文、数学课上偷看漫画书,都被老师抓到过。
弟弟细毛还委屈地解释:“老师布置的数学题都做完了,就忍不住看。”
小米说她女儿也是,在学校午休时间、黑灯瞎火地也偷看漫画书,眼睛都看坏了。
孩子在用最笨拙的方式,争夺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时间。
![]()
回想我们小时候,放学写完作业就在楼下疯玩,大人喊吃饭才上楼。吃了晚饭继续下楼玩,直到八九点家长再喊一嗓子,才意犹未尽地回家。
![]()
现在的孩子呢?下午在学校或托管班“托管”,晚上继续写作业。
我家三年级,我工作时间自由,没让孩子去托管班,但下午想给他们找个玩伴难如登天——幸好我家是双胞胎,至少他们还能彼此作伴。
孩子的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快乐也被压榨得所剩无几。
02:疼痛,成了唯一的“假期”
前几天,我家孩子不小心把风油精弄到同学小丽眼睛里。我急匆匆赶到学校要带她去医院。
听说可能去医院,小丽明显高兴起来,说要进教室拿书包。
我说下午还回来呢,不用拿了吧?她坚持要拿。
走前门进教室时,老师制止了:“待会就回来上课的,不拿书包!”
我这才明白——小丽是想借这个机会逃离课堂,哪怕只是暂时的。
到了传达室,小丽的爷爷第一句话竟然是:“上去上课,没多大点事!”
我坚持还是要处理,爷爷才勉强同意。等我买回眼药水给她点上,爷爷立刻催她回去上课。
一边输液一边写作业的孩子
![]()
我送小丽回教室时,正好男生多多来找班主任说肚子痛。
班主任无奈地问:“你又痛啊?”看来已经不是当天第一次想请假了。
老师给家长打电话后对多多说:“你先回去上课,爸爸到了我再叫你。”
老师很负责,家长也很负责——负责到要视“疼痛的程度”决定孩子该不该休息。
我家孩子告诉我:当天下午,多多又来上课了。
03:所有人都在系统里挣扎
你说怪老师吗?
我觉得老师只是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
小丽眼睛是我家孩子伤的,小丽家长也不在意,都是放心我送上楼的。但老师听说小丽回教室了,立马第一时间去看孩子。
老师跟我吐槽:这学期写钢笔字,孩子墨囊弄地上是常有的事。但学校又不让外来人员来搞卫生了,小朋友哪里能打扫干净。她每天等放学,还得搞个3、40分钟卫生才能回家。
卫生要评比,没点办法,说是瓷砖之间灰尘都要拖干净。
老师说她回家都没搞过卫生了,太累了。
我说:“不是让给中小学生老师减负吗?老师管教学就好啦!这些琐事最磨时间、最累人啦,能不能组织家长轮流来搞卫生呢?”
老师面露难受色。也是,之前用班费请人搞卫生被叫停,据说就是有家长举报了。如果现在让家长轮岗搞卫生,估计又会有别的幺蛾子。
![]()
要说家长要求严格吧?
家长也是无奈。
不在学校多听课,回家也不会教呀!
送外面机构也挺贵的,还跟地下组织一样,还得对暗号才能去上课。
04:我也是凡人,我也会比较,但不敢太计较
周二,我们悄无声息地考了数学期中考,我中午才知道。孩子们说老师周一就交代要8点10分前到校:“我们踩点到的,刚刚好,不浪费一点时间。”
我听了,还不敢发火,怕影响还没考的语文考试。闺蜜小米还夸我心态好。
![]()
结果周四早上,右右想起告诉我:“细毛是90分边边,老师周二就看了他的卷子了。”
周四10点,老师发了班上成绩情况:本来以为90分很低吧,但班上一半人是90分以下,那细毛90分能算中等水平吧!
![]()
周四中午回家,孩子高兴地报了自己分数:哥哥右右95,弟弟细毛94(估计老师是气他交卷早了,没检查。光是脱式计算没写过程、直接写答案都扣了3分,之前说低点分数可能想激励弟弟)。
![]()
我也想孩子好好学、好好考、好好检查:
能是第一第二肯定高兴;
考了90分还提前交卷自然气愤;
但知道90分还算中等,不至于太难受;
不是90分,是94分,又比之前开心多了一点,虽然最高分是99分。
我也是凡人,我也会比较,但计较太多,真没意义!
05:写在最后
当我们问“孩子为什么愤怒”时,不妨想想:
当每一个兴趣都被定义为“耽误学习”,
当每一次疼痛都被怀疑是“逃避上课”,
当每一次犯错都引发“你完了”的恐慌,
当每一个课余时间都被填满“有用”的事,
孩子不是突然愤怒的,而是被一点一点逼到墙角的。
出路在哪里?
说实话,我没有答案。
在这个体系里,退出需要巨大的勇气——意味着你的孩子可能“掉队”,可能被“淘汰”。
![]()
但至少,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留出一些“浪费”的时间,让孩子发发呆、做点“没用”的事;
在孩子喊痛时,先相信他,而不是先怀疑;
在可能的范围内,抵抗那种“每分钟都要有用”的疯狂。
我对小米说的:“我家俩娃大致不会抑郁,我能不抑郁、不发火就算超然了!”
俩孩子就这样没心没肺地学着、玩着、长大吧!少给我一些意外惊吓,少让我跑几次学校,我也知足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