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一过六十,身体就像老屋子,哪怕年年粉刷,梁柱也开始松动。不是说不能活得健康,而是这时候的“健康”,靠的不是熬,而是查。体检,不是年轻人的专属,是老年生活的“安全开关”。
![]()
但问题来了,体检这事,查太少怕漏病,查太多又像瞎抓药。李兰娟院士早就提醒过,六十岁之后,体检别再像年轻时一样大包大揽,该查的四项,一项不能少;不该查的,查了也是白花钱、白担心。
第一项:肝肾功能,不是查个“肝功肾功”那么简单
门诊太常见了,老年人拿着体检单走进来,语气里带着点焦虑:“医生,我肝功能有点高,要不要忌口?”一看报告,只查了ALT、AST两个指标,肾功能也就一个肌酐。说实话,这个年纪查这些,等于只看了半张脸。
一过六十,肝脏代谢减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很多药物会在体内堆积,从而引起毒副作用。
![]()
尤其是长期吃降压药、糖尿病药、镇静安眠药的老人,更应该查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再加个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才能真正看清楚肝肾是不是还能“扛得住”。
研究显示,中国六十岁以上人群中,慢性肾病的隐匿发病率接近百分之十七,而大部分患者在体检报告上只看到“肌酐正常”,就以为自己没问题。肌酐正常不等于肾功能没问题,尤其是肌肉量减少的老人,反而更容易被“漏掉”。
第二项:心脑血管检查,不只是心电图那么简单
很多人心里有个误区:心电图正常,就说明心脏没事。错得离谱。心电图只能看到当下有没有明显异常,但心脏的“隐患”往往藏在血管里,藏在血压里,藏在日常忽略的心跳里。
![]()
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老人突然晕倒,家属急得不行,送来一查,血管已经狭窄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再翻开他去年的体检,心电图一切正常,血压也勉强合格。问题在哪?没查颈动脉、没查血脂、没查心脏彩超。
李兰娟院士提醒,六十岁以上人群,心脑血管检查要重点查四样:动脉硬化(通过颈动脉彩超)、血脂四项(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心脏彩超、动态血压监测。这些检查,能提前发现血管堵塞、心脏肥大、瓣膜退化这些“沉默杀手”。
某年《中华老年医学杂志》指出,中国老年人群中心脏瓣膜疾病患病率超过百分之十三,而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在体检中从未做过心脏彩超。也就是说,他们体检了,但没查对地方。
![]()
第三项:肿瘤筛查,不求全查,但求精准
“医生,我想全身做个癌症筛查,花多少钱都行。”这句话你听着豪爽,但医生听着头疼。过度筛查,不仅没意义,还可能把人吓坏、查坏、折腾坏。
六十岁以后,确实是癌症高发年龄段,但不是所有癌症都值得查、都查得出。李兰娟院士的建议是:根据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有选择地查三到四项高发癌症项目,查得准,才算值。
对男性来说,建议重点查肺癌(低剂量螺旋CT)、肝癌(甲胎蛋白+肝脏彩超)、前列腺癌(PSA)。有吸烟史的,肺癌筛查一定不能少。
![]()
对女性来说,乳腺癌(B超+钼靶)、宫颈癌(TCT+HPV)、结直肠癌(粪便隐血+肠镜)是重点项目。尤其是有乳腺结节、子宫肌瘤家族史的,更应该每年追踪。
某省肿瘤医院五年数据分析显示,通过精准筛查发现的癌前病变,其治愈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五,而那些“等症状再查”的,发现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一句话,不是查得多才安心,而是查得对才有用。
第四项:骨密度与营养代谢,不是“补钙”那么简单
别总以为骨质疏松只是女人的问题,临床上,男性老年患者因为跌倒导致髋骨骨折后,死亡率甚至高于女性。而骨质疏松这个病,早期一点感觉都没有,等到摔一跤骨头断了,才知道出事了。
![]()
六十岁以后,建议每两年查一次双能X线骨密度(DEXA)扫描,不仅能评估骨量减少程度,还能判断是否进入骨质疏松阶段。
一般人只知道查钙,其实更重要的是查维生素D水平、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这些才是身体“能不能把钙吸收进去”的关键。
一项发表于《中华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杂志》的研究提到,在六十五岁以上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率接近百分之七十,而补钙却成了很多人每日风雨无阻的习惯。没D,补再多钙也白搭。
场景感十足的一幕:一个七十岁的阿姨,天天喝牛奶、吃钙片,结果查骨密度依然是重度骨质疏松。为啥?她从没晒过太阳,维生素D低得吓人。医生一句话点醒她:“你吃进去的钙,全都排出去了。”
![]()
别再盲目补,先查清楚身体缺什么,再对症补什么。
体检这件事,过了六十岁,就不是“年年走个过场”的事
它不是拍张照、走个形式,而是一次对身体系统的综合评估。查得对,查得准,能省钱、能救命、能安心。
但别忘了,真正的健康,不只是靠机器筛出来的数字,还靠你日常的每一口饭、每一个觉、每一次不熬夜。体检不是终点,是起点,是提醒你该修一修“老房子”的那盏灯。
![]()
别拿身体当赌注,别把体检当心理安慰。
查对四项,活得安心,这不是医生的要求,是你自己该争取的底线。
参考文献: [1]王强.中国老年人肾功能评估现状与建议[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0,36(4):241-245. [2]李芳.老年人群心脏瓣膜病变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38(5):489-493. [3]张立.维生素D缺乏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研究[J].中华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杂志,2021,14(2):112-115.
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