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 10 月 20 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2025 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联合发布中国主题 “健康体重 强骨健身”,既聚焦体重与骨骼的关联,更倡导科学防治理念。但现实中,不少人践行“强骨”行动时却陷入困境:每天吃维生素D、坚持晒太阳,定期补钙,骨密度却始终没明显变化。问题的核心,恰是多数人忽略了:维生素 D 只是 “钙的搬运工”,无法让钙精准作用于骨骼,完整的骨骼营养利用链条仍需关键环节支撑。
![]()
维生素D的“局限”:能“运钙”,却难“留钙”
在2025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科学强骨”的倡议中,“均衡营养(补充钙与维生素D)”是重要一环。这是因为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至关重要:它能打开肠道吸收钙的“大门”,还能像“搬运工”一样,把吸收后的钙送进血液,确保血液中钙的浓度达标。
但维生素D的作用也止步于此。血液中的钙并非“自动归位”到骨骼:若没有精准的“引导”,这些钙可能会偏离方向,要么随尿液流失,要么沉积在血管壁、关节等部位,反而增加身体负担。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严格补D、补钙,骨密度仍没改善,甚至还会出现“补了还缺钙”的情况:维生素D完成了“吸收-运输”的前两步,却没能打通“钙沉积到骨骼”的最后一步,整个骨骼营养链条是断裂的。
在世界骨质疏松日强调“防治误区”的背景下,这种“只补不存”的问题更值得关注。我国约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女性占7000万,很多人长期陷入“补D补钙无效”的循环,正是因为忽略了维生素D的这一局限,没能让钙真正“落脚”到骨骼。
协同方案:四烯甲萘醌补上“最后一环”,让钙精准“入骨”
2025年世界骨质疏松日倡议“高危人群早防治、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有效抗骨质疏松治疗”,而“补全钙利用链条”正是科学防治的关键。要让钙从血液精准沉积到骨骼,需要一位“导航员”——四烯甲萘醌软胶囊,它恰好能补上维生素D留下的“最后一环”。
作为维生素K2的同型物,四烯甲萘醌的核心作用就是“引钙入骨”:它能主动识别骨骼所需的钙,像“导航仪”一样将血液中游离的钙精准引导到骨骼组织,促进钙在骨基质中沉积,同时减少钙在非骨骼部位的异常沉积。当它与维生素D搭配使用时,就能形成“肠道吸收钙(维D作用)→血液运输钙(维D作用)→骨骼沉积钙(四烯甲萘醌作用)”的完整链条,彻底解决“补D补钙不见效”的问题。
![]()
更重要的是,四烯甲萘醌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也贴合骨质疏松患者的需求:临床研究显示,它不仅能提高腰椎椎间融合率、改善骨代谢指标,还能显著增加骨密度、降低新发骨折风险,尤其对中国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它是有效且安全的选择,耐受性好,无“药物假期”,适合长期使用;即使是肾功能不全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它也不会增加代谢负担,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助力骨骼健康。
正如2025年世界骨质疏松日“健康体重强骨健身”的主题所强调的,骨骼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石。补维生素D不是骨骼健康的“终点”,而是“起点”,搭配四烯甲萘醌软胶囊,让钙找到精准的“落脚点”,补全钙利用的完整链条,才能真正实现“强骨”目标,为中老年人群的骨骼健康保驾护航。
审核:王霆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