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儿说得好,水深流去慢,贵人语话迟。
仔细品品,这话里头藏着大智慧。
就像真正聪明的人,不是他们不会说话,也不是他们愚笨。
恰恰是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把话收住那么几分。
这留住的,是余地,这收住的,是分寸,更是一份难得的清醒。
所以吧,人情世故上,一个人最大的聪明,就在于话到嘴边留三分。
一、留三分,是给自己留退路
你说是不是,话一旦说出口,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
所以,若是把话说得太满、太绝,就等于亲手把自己的退路给堵死了。
对于任何人,任何事,都应该留有余地,既是给别人一个台阶,更是给自己铺了一条后路。
魏晋时期有个名士叫阮籍,这个人有个习惯——“口不臧否人物”。
在他嘴里,从不轻易评价别人的好坏是非。
当时司马昭集团掌权,很想拉拢他,派人去提亲,想让他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
这桩婚事,答应与否,都是个大难题。
答应,有损自己的名士风骨,不答应吧,可能立刻招来杀身之祸。
阮籍既不想同流合污,也不想硬碰硬。
他从接到提亲那天起,就开始天天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就这样的状态一连醉了整整六十天。
每次使者来找他,他都醉得不省人事,根本无法交谈。
最后,司马昭看着这个“醉鬼”,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阮籍就是用这种“不说话”的方式,巧妙地避开了这场致命的联姻,保全了自己和家族。
你看,他从头到尾什么都没说,却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说话要谨慎迟钝,做事却要勤快敏捷,这是高境界。
因为一个人如果把话说得太快、太满,则容易暴露你的底牌,也容易授人以柄。
所以,把评判留在心里,把行动放在人前。
这是智慧,让自己清醒地知道,言语自有千钧之力,用不好,最先伤到的往往是自己。
二、留三分,是给别人留体面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太容易急于把话说完、说透、说穿,以为这样能证明自己“对”。
可你发现没有,一个人越是用力地靠说话证明自己,大家的关系往往就越僵,结果就越糟糕。
因为你证明了自己“对”的同时,其实也就在暗示对方“错”了。
可事实上,现实哪有人会喜欢被否定?尤其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有个习惯,他从不说“肯定的”这种话,而是用“我猜想”、“据我了解”这类委婉的表达。
有一次,他在议会中看到一位原本持反对意见的议员,最终却投了一张赞成票。
会后,富兰克林走过去,没有说“你看,还是我的对吧”这种话。
他只是微笑着说:“我很欣赏您最终能站在国家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就这么简单一句,既肯定了对方的行为,又给对方留足了面子。
那位议员听后,反而对富兰克林心生敬意,后来还成了他的支持者。
为人处事,学会给人留体面,往往比争论对错,能赢得更多。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过:“一个人要张嘴说话时,先想想这话有没有必要,有没有作用,有没有利处。如果都没有,不如沉默。”
人情世故,但凡当面揭短,让人下不来台,这样的话,自己说了有什么用呢?
到头除了逞一时口舌之快,多树一个敌人,还能得到什么?
真正的聪明人,懂得看破不说破,并且好好说话。
他们知道,维护别人的体面,就是给自己积攒人缘和福报。
三、留三分,是给时机留空间
你以为你想说的,就是别人想听的、能听进去的吗?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说话臭毛病,就是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倾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就像有些话,需要在对的时机,用对的方式,才能起到对的效果。
如果你非要对着干,那结果肯定是不如人意的。
实际上,在时机成熟之前,沉默才是最好的准备。
汉朝开国,丞相萧何去世后,曹参接任。
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家都以为他会推行新政。
谁知他一切都按萧何当年的规矩办,自己则天天在家喝酒,不见宾客,不理政务。
汉惠帝看了很着急,以为曹参是瞧不起自己,就让他儿子去问个究竟。
曹参把儿子打了一顿,说:“国家大事不是你该问的。”
第二天上朝,惠帝亲自责问他。
曹参这才不慌不忙地脱帽行礼,反问惠帝:“陛下觉得自己跟高祖皇帝比,谁更圣明?”
惠帝说:“我怎敢跟先帝比?”
曹参又问:“那陛下觉得,我跟萧丞相比,谁更能干?”
惠帝老实回答:“你好像不如萧何。”
曹参这才点明主题,坦率说:“陛下说得对啊。先帝与萧丞相已经平定了天下,确立了完善的律法。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恪守职责,遵循旧章,让百姓休养生息,这难道不好吗?”
惠帝恍然大悟,连连称善。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萧规曹随”。
曹参不是没话可说,他是在等待一个最好的时机,用最有效的方式,说出最有力的话。
《鬼谷子》里讲:“口者,心之门户也。智谋皆从之出。”
嘴巴是心灵的门户,所有的智谋都要通过它来实现。
但如何“出”来,却是一门极高的艺术。
在时机未到时,贸然开口,再好的道理也是噪音。
在情绪上头时,争辩是非,再对的言语也是挑衅。
等风来,等水到,那时再开口,才是一句能顶一万句。
所以,“话到嘴边留三分”,其实这种人是最聪明的。
当然,也有人会觉得这些人是心机,是胆小,是懦弱,是狡猾。
可大家有没有想过,尤其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复杂且矛盾的。
那留下的三分话,不是单纯为了自保,更多的时候是少惹麻烦,少去操心,不管闲事。
这样,管住自己的嘴巴,将那能量化作脸上的沉稳,心中的度量,和行事的从容。
真正的聪明人,懂得用耳朵倾听世界,然后用大脑过滤言语,最后,才用嘴巴谨慎地表达。
当你学会管住自己的舌头,你会发现,你掌控的,远不止是言语,更是自己的人生局面,以及个人的幸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