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洛阳市孟津区出了个“名人”,很多同行和工匠们前来“取经”,他就是洛阳三隆安装检修有限公司职工关书达。“出名”要从9月底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说起,大会上集中展示了2200多项全国职工创新成果,而关书达研发的“一种黄油枪自动罐油装置”在省职工创新成果评选中表现突出,作为我省仅有的5项成果之一,在全国舞台上展示。关书达创新实力的取得,是洛阳市孟津区推进产业工人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走深走实,助力职工成长成才的一个缩影。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洛阳市孟津区启动“产改”工作以来,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充分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革以来,全区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稳步提高,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据孟津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瑛莹介绍,去年以来,区总工会着力搭建建功立业平台,激发创新活力。拓宽素质提升渠道,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洛阳”要求,开展各类技能培训8864人次,高技能人才提升2436人。特别是围绕优势产业链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等前沿培训。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在文博餐饮、外卖配送、教育、医疗、石化等多个行业领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目前已完成竞赛10余场,其中维修电工、网络营销师代表洛阳市参加河南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推动了产改举措在基层落地。
“劳动竞赛之外,我们还多渠道推进产改。”张瑛莹说,区里还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建立区级技能人才后备库,积极培育推荐“河洛工匠”,今年2名技能工人成功入选培育计划。九朝文物被命名为洛阳市工匠学院实践基地,承办了河南省陶瓷行业技能竞赛。鼓励创新创造,支持企业申报各级奖项。创新就业服务模式,推动“零工客栈”融入邻里中心,打造“工会帮就业”、直播带岗等品牌项目,采取“工会+企业+社区”联合共建模式,新建共享职工之家1家。2025年筹集慰问资金64万余元。累计走访慰问困难企业43家,慰问困难职工3800余人,开展一线职工健康体检600余人次,将产改融入日常服务。
“产改”工作全面部署推动开展以来,孟津区总工会切实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探索建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2家,健全劳动法律监督与监察会商制度,开展法律宣传培训,规范企业用工,引导工人理性维权。“夯实基层基础,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两新组织,新建工会组织60家,发展会员3275人,党建带工建,扩大了组织覆盖面。”张瑛莹说,截至目前,已开展了“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文艺汇演、“大思政”课学习、“劳模助企行”等活动,大力弘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活职工奋进动能。
(记者 陈微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