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凡“十四五”奋进新民勤】政策赋能筑巢引才 就业惠民谱写新篇——民勤交出“十四五”就业创业暖心答卷
“以前外出务工常年奔波,现在在家门口的乡村就业工厂上班,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收入稳定有保障。”民勤县苏武镇村民俞大姐的感慨,道出了“十四五”期间该县众多劳动者的心声。“十四五”时期,民勤县始终将就业创业作为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紧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出政策扶持、技能提升、平台搭建、重点帮扶“组合拳”,不断拓宽就业新渠道、激活创业新动能,以扎实举措破解就业难题,以显著成效筑牢民生底线,让越来越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为沙海绿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民生力量。
![]()
招聘会现场
政策先行,构建就业创业“保障网”
民勤县结合县域实际制定系列配套政策,构建起覆盖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岗位供给、权益保障的全链条政策体系。在创业扶持方面,精准投放创业担保贷款,截至目前,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61.9万元,扶持创业人员99人,直接扶持近100名创业者开启创业之路,带动就业超237人,以政策“活水”滋养创业创新土壤。
精准赋能,打造技能提升“加油站”
“没有一技之长,就业处处受限;掌握过硬本领,择业才有底气。” 这是民勤县在技能培训工作中始终坚持的理念。“十四五”期间,民勤县坚持“培训强技能、创业带就业”的良性循环,聚焦市场需求与劳动者就业诉求,构建多元化、精准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
技能培训班
围绕蜜瓜、茴香、羊肉、人参果等特色产业,民勤县开设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深加工等课程,培育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大坝镇人参果种植户甄作龙参加县里组织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班后,掌握了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不仅使亩产提高30%,还注册了商标,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全国。针对文旅产业发展需求,开发乡村旅游管理、非遗手工艺传承等培训项目,将草编、剪纸等非遗技艺转化为 “指尖经济”,多种文创产品成为市场新宠。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增设电商运营、直播带货、AI 人工智能应用等“新技能”课程,举办“AI 赋能・数智兴民”青年就业创业新业态人才训练营,助力学员拓宽产业视野、提升实操能力。
五年来,民勤县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超800场次,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其中2万余人通过电焊工、中式烹饪、康养服务等热门工种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从“靠力气吃饭” 到 “靠技术致富”的转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平台搭桥,拓宽就业增收“新路径”
民勤县创新就业服务模式,构建“线上 + 线下”“市内 + 市外”“产业 + 就业”多元就业平台,打破地域限制与信息壁垒,助力劳动者与岗位精准匹配。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常态化开展网络抖音直播带岗,通过“民勤人社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创新推出“入企探岗+直播带岗”模式,深入红沙岗工业园区等企业集中区开展直播带岗10期,推荐岗位566个,直观展示企业环境与岗位需求,实现“云端择业、隔空选岗”的便捷服务。
同时,大力发展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全县11家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累计吸纳就业459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35人,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梦想孵化,浇灌创业创新的“种子”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我们民勤人参果,刚刚采摘下来的,个头大汁水足……喜欢吃的友友们下方小黄车来一单尝尝。”近日,在民勤县电商孵化园,天鲜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鹏正通过抖音平台,为直播间里的网友们介绍人参果。他的公司入驻孵化基地后,不仅享受到政策扶持,还通过园区对接成功申请到创业担保贷款,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
电商直播
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民勤县着力打造全链条创业孵化生态,让创业梦想在“家门口”变为现实。目前,全县已建成创业孵化平台6家,累计入驻创业实体181家,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空间。同时,为初创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少走弯路。目前,这些企业正成为催生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力量。
兜底保障,织密重点群体 “安全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越是困难群体,越要给予特殊关爱和精准帮扶。”民勤县始终将重点群体就业作为工作重中之重,针对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实施分类帮扶、精准施策,确保就业底线兜得牢、兜得实。
在民勤县人社局举办的2025年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为民实事项目招聘会,基层就业服务专员为应届毕业生白倩提供了“一人一策”精准服务,结合其专业与就业意向,精准推荐了岗位。就业工作,关键在精准。民勤县以“绣花功夫”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
![]()
专场招聘会
在农民工就业方面,民勤县深入辖区每个角落,精准掌握辖区内劳动力资源底数、就业失业状况、技能特长和求职意向,开展“送岗下乡”“农民工专场招聘”等活动,推动就近就地就业。
在困难群体帮扶方面,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线、解急难”的作用。针对脱贫劳动力,建立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通过技能培训、岗位推荐、权益保障等措施,确保脱贫不返贫、增收有门路。此外,持续加大对退役军人、大龄劳动者等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开展“一人一策”结对帮扶,优先推荐岗位信息、优先组织参加培训,切实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难题。
如今,“家门口”的就业创业圈在民勤已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成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象征。它以扎实稳健的步伐,筑牢民生根基,托起千家万户“稳稳的幸福”。“十四五”征程波澜壮阔,民生答卷温暖厚重——民勤以有力的政策与实效,回应人民期盼,书写了暖民心、促发展、展信心的就业篇章。(记者:杨燕)
编辑:李筱 审校:李玉红 责任编辑:李禄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