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民勤新篇章】民勤县:创新基层治理 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2025年,民勤县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把基层治理作为推动发展、服务民生的重要基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民勤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党建引领是贯穿民勤县基层治理的鲜明主线。全县精心构建“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四级组织架构,将党组织的“根系”深植到每一处基层角落,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充分彰显。“以前村里有啥事,通知传达有时不及时,现在党员直接联系到户,政策宣传、问题解决都快多了。”大坝镇八一村村民甄荣感慨道。
![]()
社区工作人员为老人测量血压
在社区治理中,党建引领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西街社区以“一核多元,五心聚力”党建品牌为引领,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和示范岗,62名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积极投身社区服务。“有了党员先锋岗,小区里的卫生环境、邻里纠纷等问题都有人管,住在这里更安心了。”西街社区居民李大爷说道。东关社区则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在职党员下沉楼栋,今年已累计办结民生实事1000余件,切实解决了居民生活中的各类难题。
![]()
大坝镇八一村沙葱产业蓬勃发展
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注入强大动力。民勤县创新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形成“支部领、党员带、群众跟”的良好发展格局。大坝镇八一村党员带头成立13个沙葱专业合作社,建成700座温室大棚,沙葱亩均收入突破1万元,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也更高了。“跟着党支部干,发展沙葱产业,收入越来越高,村里的事我们也更愿意出力了。”八一村村民叶得义笑着说。
昌宁镇铧尖村创新“红链兴农”品牌,构建“支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建成千亩供港蔬菜基地,户均养殖收益超5.2万元。重兴镇上案村新建240座温室大棚,预计棚均收入10万元以上,园区总产值达2000多万元。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群众增收致富,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聚焦民生福祉,是民勤县基层治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过程中,三雷镇建新村的“有事老张说”工作法脱颖而出。党员张禄通过“板凳会”的形式,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成功调解邻里口角、土地纠纷等各类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有矛盾就找老张,他公平公正,我们都信服。”建新村村民张禄说。
在养老服务方面,农村互助幸福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贴心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大坝镇文一村探索出“一社一干部、五户一联保”的网格化管理机制,64名网格员扎根一线,通过“社建微信群、村搭工作台”,及时化解43起矛盾纠纷,还积极为村里改善基础设施,铺设10公里砂砾石路。“现在村里路好走了,矛盾也少了,生活越来越舒心。”文一村村民李海燕高兴地说。
移风易俗工作深入推进,为基层治理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民勤县通过建立三级责任体系、组建274支婚姻劝导队、发布彩礼倡导标准、指导255个村(社区)修改村规等措施,有效整治了高额彩礼问题。“以前娶媳妇彩礼负担重,现在彩礼降下来了,结婚的压力小多了。”西渠镇火坎村村民祁春秀说道。“一碗烩菜办丧事”的做法在全县169个村得到推广,既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又倡导了文明节俭的新风尚。
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民生保障提升群众幸福感,文化建设涵养文明乡风,民勤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未来,民勤县将继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大步迈进。(记者:聂兵远 富承璘)
编辑:李玉红 审校:李筱 责任编辑:李禄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