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荆州交给马良,不是脑洞,而是给关羽补一块最缺的“拼图”——外交刹车片。
先别急着摇头。马良没独当一面打过大战,这是事实;可荆州丢得轰轰烈烈,恰恰不是输在阵前砍人,而是输在“踩刹车的人”缺席。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一脚油门踩到底,结果油箱却被人抽了管——东吴背刺、麋芳反水。马良若在,他的首要任务不是替关羽扛刀,而是替集团踩那一脚刹车:别再把东吴当空气,别把后勤官员骂成孙子。
![]()
史书里马良出现的画面,几乎都在“写信、出使、调和”: 1. 入吴答礼,孙权一句“君家诸葛相知甚笃”,等于给蜀方发了张“朋友圈可见”的通行证; 2. 留在荆州当“参署”,做的正是协调粮秣、安抚士仁麋芳这类“后勤F4”的活儿; 3.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良之弟马谡失街亭,诸葛亮自贬三级,马良若在世,大概率会被点名去“擦屁股”——他擅长替上级把裂痕抹平。
![]()
把这几个碎片拼起来,就能看见一个“荆州版”的马良: - 对内,他拿“荆楚士人+丞相心腹”双重身份,能把麋芳、傅士仁这些“地头蛇”按在酒案上谈感情,而不是像关羽一句“还治尔罪”直接逼反; - 对外,他自带东吴“旧相识”属性,孙权想搞小动作也得掂量:撕关羽是撕武将,撕马良等于撕诸葛亮亲笔信,外交缓冲带瞬间拉满; - 对关羽,马良不是监军,是“限速器”。关羽要北伐,马良可以拍胸口保证粮草,但同时把“东吴会不会捅刀子”写成简报天天放帅案上,让云长即便盛怒,也得先分兵守江陵——这就能给后方留口气。
![]()
具体怎么操作?把荆州防务拆成“三套车”: 1. 主帅依旧挂关羽,招牌威慑力不能丢; 2. 马良升“行府长史”,加节,有先斩后奏的文书权,直接对成都汇报,等于给荆州装一个独立“外交CPU”; 3. 军权细分:江陵城防、江防水师、襄阳前线各置一将,听关羽大号令,却必须抄送马良联署。任何调兵过五千、借粮过万斛,马良不签字就动不了。这样,关羽仍能打胜仗,却再也做不到“倾巢而出”。
![]()
有人担心:马良手里没嫡系部队,压得住谁?答案恰恰在于“他不掌兵”。荆州最怕的不是敌强,而是“内部互坑”。马良没兵,所以跟谁都不是竞争对手,反而成了“最大公约数”——关羽敢骂他“白面书生”,却不敢轻易砍了丞相府的红人;麋芳想投降,也得想想杀了马良就等于彻底撕破蜀吴脸面,孙权未必敢接这口锅。把马良放在中间,等于给所有躁动势力加了一个“熔断机制”。
![]()
最坏情况依旧发生——孙权偷袭。历史线上,关羽回师时江陵已插满吴旗;若马良在,他至少能把“烽火+劝降书”同时送出去: - 一边飞檄公安、零陵,命士仁、郝普“闭城待援”,把东吴间谍挡在城门之外; - 一边连夜派小船奔秭归,让汉中刘备、成都诸葛亮收到“吴人背盟”实锤,为上游援兵启动争取十天黄金窗口; - 关羽回撤途中,马良可以预先烧空江陵粮仓、迁走百姓,把吕蒙的“怀柔空城计”废掉一半,关羽就不至于因“将士家眷在彼”瞬间崩盘。能多拖十天,蜀军水陆并进,荆州未必全丢,甚至还能保住西半壁。
![]()
当然,马良不是神仙,真碰上关羽“我意已决”的暴走模式,他也可能劝不住。但历史最大的遗憾不是“劝不住”,而是“根本没人在劝”。荆州之战从头到尾,刘备集团给关羽配的副手是麋芳、士仁这类“自带降吴属性”的坑货,文职只有潘濬,后来干脆一起降了。马良若在,至少能把“坑”露在纸上,而不是让关羽一脚踩空才发现底下是深渊。
![]()
所以,把荆州防务想象成一辆跑在山路上的重型卡车: - 关羽是发动机,动力澎湃; - 马良就是刹车片+导航仪,专门在弯道前提醒“大哥,减速,前面是吴家沟”; - 没有刹车片,再牛的发动机也只能带着整车人一起冲下悬崖。
![]()
历史不能倒车,但复盘的意义正在于此:荆州丢得惨,不是因为蜀汉缺猛将,而是缺一个“在关键时刻能按住关羽”的人。马良不是万能钥匙,却是那辆车上唯一有可能让历史拐个弯的“副驾”。下次再聊起“谁守荆州”,别只盯着武将排座次,想想那脚刹车——马良也许踩得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