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新规狂欢背后现隐忧!年轻球员迎FIBA红利,四川队欠薪9个月+社保断缴28个月恐告别赛场
![]()
当 CBA 新赛季改革方案官宣时,球迷圈一片沸腾 —— 单节 10 分钟接轨 FIBA、新增年轻球员专属 “第五节”,每一项都戳中联赛发展痛点。可就在这份 “革新蓝图” 刚绘就之际,一则揪心消息打破狂欢:据《篮球先锋报》11 月 19 日独家披露,曾登顶 CBA 总冠军的四川男篮,已陷入 “欠薪 9 个月 + 社保断缴 28 个月” 的绝境,球员、教练及工作人员联名向篮协、CBA 公司、四川体育局发出求助信,这支老牌劲旅大概率将缺席新赛季,甚至面临解散危机。
![]()
一边是联赛向国际化大步迈进的光明前景,一边是传统强队难以为继的生存困境,CBA 的 “双面考题”,来得猝不及防。
![]()
一、CBA 新赛季三大改革:每一项都藏着 “篮球人的期待”
经中国篮协与 20 家俱乐部共同敲定,新赛季 CBA 的三项核心改革,堪称 “精准发力”,既接轨国际又兼顾本土发展:
1. 单节 10 分钟同步 FIBA,本土球员不用再 “切换节奏”
告别沿用多年的 12 分钟单节时长,正式与国际篮联、奥运会等顶级赛事对齐!这意味着周琦、赵继伟等国手,在联赛中就能适应国际赛场的攻防强度 —— 不用再面对 “联赛打慢节奏、国家队跑快攻” 的别扭切换,联赛成为 “为国养兵” 的实战练兵场。球迷调侃:“以后国家队比赛,不用再花半个月适应时长了,这波改革太懂球!”
2. 外援注册上限 8 人,平衡 “助力” 与 “抢戏”
新赛季各队最多可注册 8 名外援,看似数量增加,实则暗藏 “制衡术”:单节时长缩短后,外援单场出场时间被压缩,再加上 “第四节外援使用限制”(延续旧规),彻底杜绝了 “外援独砍 40+,本土球员摸不到球” 的尴尬。既能让外援的技术优势带动球队,又能给本土核心留足发挥空间,实现 “1+1>2” 的双赢。
3. 新增 “第五节”,新秀不用再 “枯坐板凳”
这波改革最圈粉的操作,莫过于为年轻球员量身打造的 “第五节”!单节时长缩短后,主力球员轮换时间更紧凑,新秀和一队年轻球员的出场机会本会被压缩,而 “第五节” 专门开放给 U23 球员及新秀 —— 不用再在垃圾时间零星登场,能在正式比赛中积累战术经验、适应对抗强度,这对 CBA 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来说,简直是 “及时雨”。
![]()
改革方案一经公布,前国手王仕鹏直言:“这才是联赛该有的样子,既要走出去接轨国际,也要低下头培养年轻人。”
二、四川男篮的 “至暗时刻”:28 个月社保断缴,有人 9 个月没拿足额工资
联名求助信里的每一个字,都透着无奈与绝望。这支曾站在 CBA 之巅的球队,如今连最基本的运营都难以为继:
- 欠薪跨度 3-9 个月,奖金 “石沉大海”
![]()
从一线球员到后勤工作人员,被欠薪时长从 3 个月到 9 个月不等。一位不愿具名的球员透露:“上赛季的季后赛奖金至今没发,有些年轻队员刚毕业就遇到欠薪,房租都快交不起了。”
- 社保断缴 28 个月,基本权益成 “空谈”
更让人震惊的是,球队社保已断缴两年多(28 个月)!这意味着球员、教练的医疗、养老保障全部 “停摆”,有工作人员因生病住院,医保无法报销,自掏腰包花了数万元。
- 股权争夺战拖垮运营,外援曾在线讨薪
危机早有伏笔:2022-23 赛季,四川男篮资金链就已出现裂痕;今年 8 月,俱乐部爆发股权争夺战,球员注册工作被迫停滞,连新赛季的备战都无从谈起。此前,外援萨姆纳曾在社交平台发文讨薪,配文 “该给的报酬,什么时候兑现?”,当时就引发热议,如今看来,这只是球队困境的冰山一角。
为了自救,俱乐部曾尝试兜售萨姆纳等外援套现,但最终没能换来足够资金,走到了 “弹尽粮绝” 的境地。
![]()
三、从总冠军到濒临解散:四川男篮的 “十年过山车”
谁能想到,如今深陷绝境的四川男篮,也曾有过 “一飞冲天” 的辉煌?
2015-16 赛季,四川队完成 “大换血”:引进哈达迪、邓特蒙等实力外援,签下张春军、王汝恒等本土悍将,再加上主教练杨学增的战术打磨,球队像一匹黑马般势不可挡。常规赛拿下第三名,季后赛一路过关斩将,总决赛 4-1 击败辽宁男篮,队史首夺 CBA 总冠军!
颁奖现场,哈达迪高举奖杯,张春军泪洒赛场,四川球迷涌入街头狂欢,那是四川篮球最荣耀的时刻。当时没人会想到,这竟是球队 “最后的巅峰”。
夺冠后,俱乐部资金投入逐渐缩水,核心球员陆续离队,梯队建设停滞不前。最近几个赛季,四川男篮常年徘徊在联赛中下游,沦为 “鱼腩球队”。从总冠军到濒临解散,短短十年时间,球队像坐了一趟 “过山车”,让人唏嘘不已。一位老球迷感慨:“当年熬夜看总决赛的激情还在,没想到球队会走到这一步。”
四、民企俱乐部的 “生存困局”:杨鸣的话,戳中了行业痛点
四川男篮的危机,不是个例,而是 CBA 联赛中民企背景俱乐部的共同困境。
在 CBA 赛场,俱乐部背景差异巨大:广东、辽宁等国企背景球队,资金实力雄厚,能持续投入引援、完善青训,常年保持竞争力;而民企背景俱乐部,往往受市场环境、企业经营状况影响,资金投入极不稳定 —— 经营好时能跟风 “砸钱”,一旦企业效益下滑,就会削减投入,甚至出现欠薪。
正如辽宁男篮主教练杨鸣曾直言的:“民企很难和国企竞争,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小都市球队既留不住核心球员,也吸引不来顶级球星。” 这句话戳中了行业痛点:职业体育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而民企的 “逐利性” 与体育的 “公益性” 往往存在矛盾,一旦企业经营遇困,球队就可能成为 “牺牲品”。
目前,CBA 联赛中还有不少民企背景俱乐部面临资金压力,只是四川队的问题最为突出。如何建立俱乐部财务监管机制、设立危机救助通道,平衡不同背景俱乐部的发展差距,成为摆在篮协与 CBA 公司面前的 “必答题”。
五、改革与危机并存:CBA 该如何 “两条腿走路”?
CBA 新赛季的改革,让人看到了联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决心;而四川男篮的困境,也暴露了联赛 “重规则完善、轻运营保障” 的短板。
![]()
联赛要发展,既要 “向前看” 接轨国际、培养人才,也要 “回头看” 保障俱乐部良性运营、从业者基本权益。如果连球员的薪水、社保都无法保障,再完美的改革方案,也失去了意义。
对于四川男篮来说,现在最需要的是多方协调:篮协出面调解股权纠纷,体育局牵头对接企业赞助,帮助球队解决欠薪问题,保住参赛资格。对于 CBA 联赛来说,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比如设立俱乐部财务准入门槛、建立欠薪处罚制度、设立危机救助基金,从根本上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新赛季的 CBA,一边是年轻球员的成长机遇、联赛的国际化前景,一边是老牌球队的生存危机。四川男篮能渡过难关吗?民企俱乐部的生存困局该如何破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注:本文数据及事件细节均来自《篮球先锋报》、四川男篮公开联名信、CBA 联赛官方信息及国内权威体育媒体报道,截至 2025 年 11 月 19 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