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职场环境中,技术迭代加速、行业边界模糊、竞争格局不断重塑,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让许多人意识到,固守原有经验和赛道的风险逐渐增加。对于成熟的职场人士而言,破界已经不再是可选项,而逐渐成为一项必备的生存与发展策略。
破界并非简单的转行或跳槽,而是一种系统性的自我升级:主动突破认知、能力和资源的边界,去挑战、融合和重塑,开辟出一条新的职业发展路径。
那么,这条破界之路究竟如何走通?那些已经身居管理要职的人,如何迈出这一步?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管理学理学硕士MBM2025届的毕业生聊了聊。
这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群体。数据显示,其中超85%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可以说,他们大多已在各自的轨道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正是这群看似最不该折腾的人,却主动选择走出舒适区,回归课堂,继续接受商管教育。他们的选择本身,就是对“破界”的一种有力诠释。
跨越思维的城墙
战略方向是否始终正确?组织能力如何支撑未来增长?对于许多资深管理者来说,这些问题就像房间里的大象——明明存在,却往往被日常运营的喧嚣所掩盖。
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不是缺乏经验,而是思维模式陷入路径依赖。他们精通于在既定框架内解决具体问题,但面对非线性、跨领域的复杂系统性问题时,却常常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这其实是许多管理者的共同困境。港中大(深圳)MBM2025届毕业生数据印证了这一点:30%来自金融业,17%来自制造业,14%来自信息技术服务业,9%来自房地产、建筑等领域。而在岗位职能方面,46%从事综合管理,20%从事金融/财务,11%从事市场营销/产品管理,此外,还有不少人从事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等职能。多元化的行业背景和岗位分布,恰恰反映了:无论在哪个行业和岗位,现实的商业环境都要求他们积极进行自我革新。
比如,黄泽灿就对此深有体会。作为港中大(深圳)MBM2025届毕业生的他,同时也是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合伙人。“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得很快,企业的快速增长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表示,自己的焦虑主要来自于战略层面的不确定性:“我们担心公司的战略是否能够持续保持正确性和前瞻性。”
因此,破界成为一种必须,其核心就是完成从问题解决者到战略引领者的认知升维,即从解决一个个孤立的问题,转变为洞察并驾驭整个系统。
当然,转变并不容易。对管理者来说,需要通过系统化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认知体系。在港中大(深圳)MBM的课堂上,这种系统性的思维训练贯穿于整个学习历程。其独特的“金融+管理+产业”复合课程体系,会引导打破学员固有的思维壁垒,拓宽视野,提升战略思维,培养跨领域的协作能力。比如让一位深耕制造业的技术专家,理解资本市场的运作逻辑和估值语言;同时,也推动一位来自金融机构的从业者,沉入实体产业的肌理,洞察技术演进、供应链管理乃至车间生产的真实脉搏。
正如MBM课程主旨所强调的“让创业者更懂管理,让资本更懂产业”,这种跨领域的知识融合,能够让学员们从更底层的商业规律出发,构建起坚实可靠的决策框架。
![]()
数据来源:港中大(深圳)MBM2025届毕业生数据报告
比如,很多毕业生提到,《价值投资》课程为他们建立了长期主义、安全边际、护城河等核心投资理念,指引他们分析企业的内在价值,而非追逐市场短期波动;《领导力与决策》课程帮助他们重塑领导力风格,课程传授的展望理论能够直接在工作中用于团队管理、组织协调。
“教授在讲商业模式与战略的时候,不只是简单拿一些案例来讲,也会将战略跟数据分析结合,或者结合同学所在企业的真实案例补充内外视角差异,不断引导我们进行管理思维的训练,提醒我们不要只埋头于业务,要更多地去找规律。”黄泽灿回忆道。
同样是港中大(深圳)MBM2025届毕业生,华润守正招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建伟则从另一个角度体验了认知破界。作为技术背景出身的管理者,他坦言:“虽然岗位经历丰富,也经常参加公司内部的培训,但长期局限于技术思维,欠缺的是系统性的创新思考方法。”
这种认知在MBM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突破。“在课程的小组讨论中,我们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有银行、投行的,也有制造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一起去拆解案例。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我学到了很多新的分析方法,尤其是在风险评估方面,完全打破了我原有的认知模式。”现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他会自然带入风控视角和商业可持续性思考。
![]()
数据来源:港中大(深圳)MBM2025届毕业生数据报告
当破界思维照进职业现实
思维的破界,最终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其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个人能力的提升上,更意味着实实在在的职业发展与组织成果。
从港中大(深圳)MBM项目2025届毕业生的情况来看,思维破界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在118名毕业生中,54%的人实现了工作职能的拓展,50%的人实现了岗位晋升,39%的人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薪酬增长。经过“破界”洗礼后,许多人成功从专业型人才跃升为具备复合管理能力的领导者。
黄泽灿便是这一变化的典型代表,他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公司内部的财务能力提升项目中,也重新梳理了组织架构和管理逻辑。这一系列调整直接提升了团队的执行力与士气,公司也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更高的增长,并成功迈入资本市场。“通过MBM课程的学习,我不再仅仅停留在解决具体问题上,而是学会了如何从战略高度去审视和调整公司发展方向。这种认知的转变,让公司和我个人都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更令他惊喜的是,破界过程还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收获。在MBM同学中,黄泽灿找到了新的业务合伙人:“这位同学现在负责公司的新业务方向。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人才,能够在学习里面找到同行者,其实是一份莫大的运气。”
石建伟的破界之路,则更多体现为个人软实力的提升。一个有趣的细节是,这位自称“I人”的技术专家,在MBM学习期间做了一件对自己挑战极大的事:竞选班长。“结果发现,这两年当班长的经历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收获。”他回忆道。通过与不同背景同学的深度交流,他变得“敢于沟通”、“性格开朗”。这种心态和能力的破界,直接催化了他的职业进阶——从部门负责人晋升为公司管理团队成员。
这些真实的成长故事表明,当管理者完成思维层面的破界后,就能打开新的成长空间。通过商管教育的系统学习,他们不仅实现了个人能力的跨越式成长,更为所在组织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真正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的双重提升。从港中大(深圳)MBM2025届毕业生的情况来看,超过90%的毕业生表示,就读MBM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数据来源:港中大(深圳)MBM2025届毕业生数据报告
总之,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破界思维已从一种竞争优势,演变为一种必要的生存策略。它并非鼓励盲目追逐风口,而是强调通过构建强大的内在认知框架,以内在的确定性来应对外界的不确定性。
当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选择成为破界者,他们便不再是变化的被动承受者,而是成为引领商业世界进化的中坚力量。
周强 | 文
联系方式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newmedia@hbrchina.org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