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技迅猛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如何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打好思维基础,从容迎接智能时代的挑战,已成为教育界与万千家庭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2025年秋季,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推出的小学数学翱翔特色课程,以其“脑科学+人工智能+思维拓展”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与创新的“双师协同”教学模式,不仅重构了数学教育的形态,更成为基础教育面向未来转型的一次重要探索。
![]()
小班化教学
最大程度上关注每一个孩子
开学两月余,“翱翔班”的课堂已经展现出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勃勃生机。在受访家长中,小班化教学与前沿课程的结合被普遍认为是选择该项目的关键因素。小班制不仅是人数的精简,更是教育理念的升级——它使教师能够最大程度上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认知节奏与思维特质,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在此基础上,课程融合脑科学训练、人工智能启蒙与数学思维拓展,形成多维联动的学习系统,旨在从认知机制、思维方法与技术素养三个层面,系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
一年级(3)班
![]()
一年级(4)班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与机械解题。而翱翔班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会解题”转向“会思考”,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究”。
数学思维拓展教师陈敏分享了一个令人惊喜的课堂瞬间:在迷宫游戏中,一位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从入口到出口”的常规思路,反而发现“从出口倒着走更容易”,并主动将这个发现分享给同桌。这种逆向思维的萌芽,正是课程期望培养的创新品质。
![]()
令家长欣喜的是,孩子们在短短数周内就已经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变化。多位家长分享时谈到,孩子们如今更愿意主动思考,面对难题时展现出尝试不同解决思路的勇气。有家长观察到,孩子课后会兴致勃勃地研究“火柴棍游戏”的不同解法,从移动数量、方法多样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探索。更让家长感到意外的是,这些思维训练已经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外出就餐时的游戏变成了思维挑战,展现出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萌芽。这些变化正是选择“翱翔班”的家长们所希望看到的。
![]()
![]()
![]()
当前,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正从“知识积累”转向“思维培养”。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强调“核心素养导向”,要求注重“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模型思想”等关键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脑科学研究的进展揭示:6-12岁是儿童神经元连接的关键期,科学的思维训练能显著提升孩子的专注力、逻辑力与创造力。“翱翔班”的出现,恰好回应了这种“既重基础又重思维”的教育刚需。
![]()
脑科学与AI融合:
构建面向未来的学习体系
![]()
脑科学作为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热点,在翱翔班中并非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真正融入了教学实践。
“一年级学生具有‘具象思维主导、前额叶发育未成熟、需多感官激活’的特点”,为此,校内教师陈敏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了独特的拍手游戏:学生先通过听觉输入感知拍手次数,再通过动作与语言输出完成数字分解,最后通过视觉验证巩固认知。这种多通道的学习方式,让数学思维在符合大脑发育规律的过程中自然生长。外聘脑科学教师董洋洋在教学中则注重“生活化、趣味化”的转化。例如在讲解“视知觉”时,董老师设计了“探秘视知觉”课程,通过“色彩大作战”、双关图观察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视觉信息的处理机制。
![]()
这些设计背后,是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理论支撑:学习是神经元联结的强化与重组,注意力、记忆力、推理能力等核心认知功能具有可塑性,可以通过训练提升。这也正是翱翔班将脑科学作为课程基础的重要原因。
人工智能课程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结合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分解、模式识别与算法设计能力,形成系统解决问题的流程和方法,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知识,全面学习AI 知识,提升 AI 素养并培养学生软硬件操作的能力。
学生们在AI课上操控“小乌龟”完成任务的经历,成为他们最兴奋的学习记忆。有家长提到,孩子喜欢小乌龟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行进,操控的感觉最兴奋;还有家长到,孩子通过努力帮助小乌龟完成任务时的喜悦及被表扬的得意令人印象深刻。
![]()
![]()
![]()
这种“操控感”与“成就感”的背后,是学生在与AI互动中建立的逻辑思维与系统规划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智能时代的核心能力。
![]()
双师协同模式
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翱翔班”采用的“校内教师+外聘教师”双师协同模式获得了家长的广泛认同。在家长看来,这种模式既发挥了校内教师熟悉学生、善于引导的优势,又借助外聘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宽了教学深度,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创新实践。
校内教师通过参与“游戏化教学策略”“脑科学与低段教学融合”等专题培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外聘教师则通过与校内教师的密切沟通,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度与呈现方式。这种深度协作确保了课程既保持专业高度,又贴近学生实际认知水平。
在实际教学中,双师协作展现出显著成效。这种双向反馈机制,确保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
思维拓展课
![]()
初识人工智能
![]()
系统化课程设计:
构建贯穿六年的思维发展阶梯
![]()
尽管是首届招生,但“翱翔班”已建立起一套完整且系统的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递进式发展目标,展现出课程设计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翱翔班”的课程建设基于深厚的理论研究和系统的实践探索。项目以脑科学原理为指导,将神经科学最新成果系统嵌入课程设计、课堂实施与评价反馈全过程,构建起“思维拓展+脑科学+人工智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
这种科学设计的课程结构,确保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持续进阶。与之相配套的脑科学训练从低年级的感知觉能力培养,逐步提升到中年级的反应速度和认知灵活性训练,再到高年级的深度加工能力培养;人工智能学习则从低年级的技术感知,过渡到中年级的简单程序应用,最终达成高年级的创新场景设计。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能力目标和评价标准,形成完整的思维培养链条。
项目的实施建立在充分的保障机制之上。学校为教师团队提供了系统的专业发展支持,同时,还通过定期的联合教研活动,确保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数字化、智能化深刻重塑社会结构的今天,教育必须回应时代的需求。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翱翔班”的设立,正是对“培养怎样的人”与“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主动应答。它不仅仅是一个特色课程项目,更是对基础教育模式的系统重构。通过思维拓展、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学习,拓展校内与外聘教师的协作,实现以“教育浸润生命”为出发点,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高阶思维与5C核心素养的未来公民。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京城教育圈」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为了更好的我们
欢迎 | 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走之前记得点个“心心”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