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刷到条新闻,上个月底北京市人社局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通知》,鼓励青年在京就业创业。
没想到浓眉大眼的北京也开始着急了。
![]()
文件满篇都是怎么留年轻人,又是给社会组织发补贴,招一个毕业生给1000块,又是给来求职的年轻人准备临时住宿,还发安居补贴,连“毕业两年内都算应届生”这种灵活政策都拿出来了。
![]()
要知道,这可是北京,以前哪用得着这么折腾。
十年前的北京,那股“高冷”的傲慢劲谁没见过。毕竟是首都,高校一抓一大把,全国最好的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总部都在这儿。年轻人想拼事业,好像除了北京,没别的更好选择。
那时候的北京,对人才从来都是“爱来不来”的姿态。清华本科毕业生,七成都会留在北京,全国各地的毕业生挤破头往这儿涌,北京根本不用主动争取,就能挑到最顶尖的人。
那时候要是说北京会着急抢人,谁信啊。
可短短十年,形势就彻底逆转了。
官方数据确实很扎眼,2020到2024这四年,北京20到34岁的年轻人少了121.6万。现在全市的青年人口总共才454万,等于四年就少了快四分之一。
![]()
老龄化也跟着添乱,2024年,北京6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突破500万,占比23.5%。差不多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老人。要是只看户籍人口,老龄化更严重,60岁以上的占比到了31.1%。这些老人的退休金、看病吃药,都得靠年轻人交社保撑着。
![]()
新生儿更是急剧减少,2023年,北京的出生率跌到了千分之5.63,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2024年,0到4岁的儿童数量,比2020年又少了34万。
“年轻人不够用了”,这是眼下最实在的现实。
连高端人才也开始“用脚投票”。清华本科毕业生留京率,现在跌到了47.7%。其他高校更惨,有的甚至跌到了30%以下。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朋友的女儿是北京985的研究生,拿到了互联网大厂的offer,最后却选了家乡省会的公务员。
不光是应届毕业生,连已经在北京工作好几年的年轻人,这两年离开的也变多了许多,局长就有一位朋友因为落户无望,在前几年离开北京跑去了上海。
北京为啥留不住人了?
核心看落户门槛。在北京,非应届毕业生基本只有积分落户一条道可走,但每年名额只有6000个。现在北京常住的没有户口的人数没有1000万也得有个大几百万,6000在大几百万面前就是沧海一粟,简直是糊弄鬼。知名财经大V、保守身家过亿的猫笔刀也不止一次在文章中透露自己至今还没有北京户口,多次想离开北京到杭州安家落户。就算是应届毕业生,除非你毕业找央企、国企或者考公务员才能基本保证能拿到户口,要是去别的企业,因为名额极其有限,能顺利拿到落户指标那得是祖坟冒青烟。
可能有人会说,北京户口有什么了不起的,为什么非得拿呢?咱先不说有没有北京户口对退休金、医疗保障的影响,就拿大部分年轻人工作后会马上面临小孩读书来讲,没有北京户籍就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即使你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三一直在北京读书,这是全国独一份。不能参加高考影响的不仅仅是高考,而是小孩从读初中开始,家长就得考虑回老家读书的问题了(除北京外,全国其他地方参加高考基本都得要求有3年完整的当地高中就读年限要求),小孩回老家,大人也得跟着回去吧。
再说生活成本。2025年上半年,北京房租占收入的比例还高达45.5%。更别提高昂的房价了,就算月入两万,想攒100万首付,也得快十年。通勤更让人头疼,平均时间超过一小时,周末跟朋友聚会,提前三个小时出门都是常事儿。
更重要的是,其他城市起来了。杭州的数字经济占GDP快三成,走在街上到处都是互联网公司的味儿。成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速25.4%,还在琢磨氢能和核能。西安聚了快200家光子企业,郑州富士康光苹果新机发布前,就能招到5万人。
这些城市落户容易,房价还比北京低一半多。租个两居室,两千块钱就够了,不用把双方父母的钱都掏出来凑首付。以前年轻人挤破头来北京,是因为“除了这没别处去”。现在产业分散了,二三线城市也有机会,谁还愿意硬扛北京的压力。
有人说,这是北京之前疏解非首都功能、清理ddrk的恶果。为了安全,这个局长就不展开说了。
十年前“爱来不来”,十年后着急抢人。这轮回,着实讽刺。
细想下来,咱们国家好像总带着这么股“急劲儿”。前些年搞发展,别人发达国家用一百年走完的路,咱们三十年就跑完了,高楼拔地而起,高铁四通八达,连互联网都从追赶到领跑。可快节奏里,有些变化也来得猝不及防。就像人口,前几年还在说人口红利,短短四五年时间,就开始面临负增长的压力。
北京现在急着抢人,不过是这波大趋势里的一个缩影。快有快的成就,可快背后,也总有些来不及消化的问题,有些跟不上节奏的遗憾。不知道下一个十年,咱们又要忙着应对哪些新的“着急事儿”。
至于这次抢人政策的效果,咱们拭目以待。毕竟落户门槛带来的行政成本、制度成本与风险成本,直接削弱了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性,让北京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而且短期内,也看不到北京放松落户门槛的希望。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涉及10个试点地区,其中就包括北京通州区。但是其中九个地区都提到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唯独通州区一个字也没提。由此可见上头还是嫌北京人太多了。
所以说,北京的步子迈得别别扭扭。一边给点“小恩小惠”,发点补贴、提供临时住宿;一边又守着户籍这个“硬骨头”不松口。既想保持以前的身段,又不得不低头抢人,怎么看都透着股拧巴。
这出戏,且有的看。
只是想起那些年,在这座城市付出青春的人。他们挤在狭小的出租屋里,每天花几个小时通勤,为了一个户口拼命奋斗,最后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离开。他们的故事,没人再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