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里,有人为了户口挤破头,有人为了资源削尖脑袋往北京钻。
谭凯却反其道而行之,放弃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京户口,放弃了首都的演艺资源,53岁了还是单身一人,选择回到青岛陪伴年迈的母亲。
![]()
这个决定在很多人眼里简直不可思议,可他自己却说从来没后悔过。
一个演员的人生选择,到底能有多与众不同?
![]()
谭凯1972年出生在青岛,童年并不算顺遂。
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他跟着母亲过日子。
那个年代单亲家庭还不多见,母亲一个人拉扯孩子的辛苦可想而知。
好在有外公在,这位木匠老人看孙子有点绘画天赋,就手把手教他画画。
![]()
谭凯从小就泡在木屑和颜料堆里,对色彩和造型有着天生的敏感。
这份天赋没有白费。
谭凯考上了青岛六中的美术班,在那个年代能进美术班的都是尖子生。
1990年代初,他更是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的舞美设计专业。
![]()
注意,是全国第一,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成绩。
那时候的中戏舞美系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表演系,谭凯能拔得头筹,足见功底深厚。
毕业之后,谭凯进了《北京青年报》的广告公司做设计。
这份工作在当时绝对算得上金饭碗,月薪7000块,要知道那是2000年前后,这个收入水平已经相当可观了。
![]()
配套的北京户口、单位分的房子、还有一辆车,这些硬件条件让多少漂在北京的年轻人羡慕得眼红。
谭凯的人生看起来就该这么顺风顺水地走下去,稳定、体面、收入不菲。
可他干了5年就辞职了。
理由很简单,不满足。
![]()
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画广告,重复的工作内容让他觉得生命在一点点流失。
他想要的不是一眼就能看到头的人生,尽管这份工作在别人眼里已经足够好。
这个决定在旁人看来简直是疯了,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要,图什么呢?
![]()
辞职后的谭凯开始疯狂健身减肥,那段时间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改造自己的身体上。
他还去北京电视台做过一阵子主持人,尝试各种可能性。
2002年的一天,已经30岁的谭凯陪朋友去试戏,就是这么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陪伴举动,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导演看到他的第一眼就觉得这人有戏。
![]()
形象、气质、那股子不同于科班演员的松弛感,让导演当场拍板让他也试试。
谭凯就这么稀里糊涂进了演艺圈。
30岁才入行,在演员这个行业里已经算大龄新人了,很多演员这个年纪都已经有代表作了,他才刚刚起步。
没有接受过表演训练,没有演戏经验,谭凯靠的就是一股子认真劲儿。
![]()
他接的角色跨度很大,从《神话》里的西楚霸王项羽,到《何以笙箫默》里温润如玉的应晖,再到《中国远征军》里让人恨得牙痒痒的日本反派,每个角色都让观众记住了他。
《琅琊榜》里的卓鼎风更是让他收获了一波新粉丝,这个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谭凯演出了人物的层次感。
他还拿过百合奖的优秀男演员奖,这个奖项在业内的分量不轻。
一个半路出家的演员能走到这一步,靠的不是运气,是他对角色的理解和对表演的投入。
![]()
![]()
为了演好某个角色,他可以短时间内增肥20多斤,这种敬业精神在娱乐圈里并不多见。
![]()
演员这个职业不稳定,谭凯很清楚这一点。
他在青岛开了一家叫"饺伴时光"的饺子馆,这个店名听起来就很温暖,有岁月静好的味道。
开餐馆的初衷很简单,一来给自己留条后路,二来也是为了离母亲更近。
开店之初并不顺利。
![]()
有顾客投诉出餐速度慢,这事儿闹到了网上。
谭凯没有找借口推脱,而是公开发文道歉,承认管理上的问题,表示会改进。
这个态度让很多人对他刮目相看,毕竟娱乐圈里遇事推责任的不在少数,能坦诚认错的反而成了稀罕事。
店里还发生过一件让人心疼的事。
![]()
员工不小心打碎了一只价值上百万的玉镯,这可不是小数目。
按理说员工赔不起,谭凯完全可以走法律程序或者让对方分期赔偿。
他没有,主动承担了全部损失。
这事传出去后,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大度,谭凯自己倒是看得很开,觉得一只镯子不值得毁了一个年轻人的人生。
![]()
这家饺子馆对谭凯来说不只是生意,更像是他和家乡、和母亲之间的一条纽带。
他不需要靠这个店发大财,只是想在青岛有个根据地,可以随时回来陪伴母亲。
![]()
北京户口意味着什么,生活在首都的人都懂。
教育、医疗、养老,这个户口本背后是一整套的社会资源。
谭凯有,可他放弃了。
他把户口迁回了青岛,把生活重心也移回了这座海滨城市。
![]()
母亲年纪大了,需要人陪伴。
谭凯是家里的孩子,这份责任他觉得自己必须扛起来。
北京的演艺资源固然好,可对他来说,母亲的晚年更重要。
他可以偶尔去北京拍戏,但家必须在青岛,在母亲身边。
![]()
53岁了,谭凯还是单身。
这在娱乐圈里并不罕见,但放在普通人的生活逻辑里,确实会让人好奇。
他从来没有公开谈过自己的感情生活,也没有被拍到过绯闻。
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还是事业和家庭占据了所有时间,外人不得而知。
![]()
他自己似乎也不觉得这是个问题,活得很通透。
有人问他后不后悔放弃北京的一切回到青岛,谭凯的回答很坚定:从来没有。
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到很难。
多少人在做选择的时候会犹豫、会纠结、会后悔,谭凯却看起来格外笃定。
![]()
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什么对自己更重要。
![]()
谭凯的人生选择和他的成长经历分不开。
父母离婚后,母亲一个人把他拉扯大,这其中的艰辛他都看在眼里。
那个年代离婚还不像现在这么普遍,单亲妈妈带孩子会承受很多压力,既有经济上的,也有社会舆论的。
母亲没有因为生活的艰难而放弃,反而把孩子教育得很好。
![]()
谭凯能考上重点中学的美术班,能以第一名的成绩进中戏,这背后是母亲多少心血的付出。
他心里清楚,母亲为他牺牲了太多,年轻时候的付出,晚年总该有人来偿还。
外公的影响也很深远。
这位木匠老人教谭凯画画的时候,传递的不仅是技艺,还有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
匠人精神,说的就是专注、认真、不将就。
谭凯后来做设计、做演员、开餐馆,骨子里都带着这股劲儿。
童年的经历让他明白,钱和名声都不是最重要的,亲情和内心的平静才是。
他没有被世俗的标准绑架,活出了自己的节奏。
![]()
这种人生观在娱乐圈里尤其可贵,太多人被流量、被热度、被排名裹挟着往前冲,谭凯却能停下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
谭凯在演艺圈里算不上顶流,也没有铺天盖地的代言和综艺曝光。
他就是踏踏实实演戏,接到什么角色就琢磨透什么角色。
为了演好一个角色增肥20多斤,这种付出不是每个演员都愿意做的,体重的变化会影响接戏,会影响形象管理,可谭凯在乎的是角色本身。
他演的很多角色都是配角,甚至是反派。
![]()
《中国远征军》里的日本军官让观众恨得咬牙切齿,这恰恰说明他演得成功。
好演员不分主角配角,能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就是本事。
谭凯从来不挑戏,只要角色有挑战性,他就愿意尝试。
这种敬业精神为他赢得了业内的尊重。
![]()
很多导演愿意找他合作,因为知道他不会敷衍,会认真对待每一场戏。
观众也记住了他,虽然叫不出所有角色的名字,但看到他的脸就知道这人演技靠谱。
在流量当道的时代,谭凯用作品说话的方式显得格外难得。
他的社交媒体更新不多,也不炒作私生活,安安静静做自己的事。
![]()
这种低调在娱乐圈里反而成了特色,粉丝喜欢他就是因为他不装,不端着,就是个普通人在认认真真做演员。
![]()
"饺伴时光"这家店对谭凯来说意义特殊。
他不需要靠开餐馆赚大钱,演戏的收入足够他生活得很好。
开这个店更多是一种情怀,一种对家乡的连接,一种给自己在演员身份之外找到的另一个角色。
餐馆里用的都是他精心挑选的食材,饺子的口味也是他反复试验出来的。
![]()
他会去店里帮忙,会和客人聊天,会听取意见改进服务。
这些琐碎的日常让他觉得踏实,比在剧组拍戏时的虚幻感更能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真实。
出餐慢的问题被投诉后,他没有甩锅给员工或者管理团队,而是自己站出来道歉。
这个举动让很多人看到了他的担当,一个公众人物愿意为自己的生意承担责任,不是所有明星都做得到的。
![]()
员工打碎玉镯的事更能看出他的为人。
上百万的损失不是小数目,可他考虑的不是钱,而是一个年轻人的前途。
他自己也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知道一个失误可能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他选择承担,不是为了作秀,是真心不想让这件事毁了一个人。
![]()
这家饺子馆就像谭凯的另一张名片,没有明星架子,有的是人间烟火气。
他想要的生活就是这样,可以演戏,也可以包饺子,可以在镜头前塑造角色,也可以在厨房里忙碌。
谭凯的人生选择在很多人眼里不可思议,放弃的太多,得到的好像也不算多。
可他自己活得明白,知道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53岁未婚,没有北京户口,回到青岛开饺子馆陪伴母亲,这些选择串联起来就是他的人生。
![]()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件事,活法不止一种,幸福的定义也不是统一标准。
在这个人人都想往上爬的时代,谭凯选择了回家,选择了平静,选择了陪伴,这份清醒和勇气,值得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