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历史就是中国的宗教。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有庞大的对于自己过去历史的记录。然而,我们最重视历史,但也被历史遮蔽得最深。
真假相掺的历史,让人如坠迷雾之中,难以找到真相;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格言,则更具迷惑性,容易让人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
对此,万圣书园刘苏里老师推荐的三本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看清历史。他认为,在近几十年的中国知识界,这三位作家的三本著作对历史最具解释力,分别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吴思的《潜规则》和新锐学者黄漫的《历史的逻辑》。
《万历十五年》让人重新思考帝国的逻辑;《潜规则》让人重新理解权力的逻辑;而《历史的逻辑》则以理工科思维,从科技视角为人类历史寻找到了第一推动力。
这三本书全都石破天惊,都是“新时代最具原创性的历史著作”,从不同层面揭示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底层规律,一个比一个精彩。
▋视角原创性:《万历十五年》首开“大历史观”
黄仁宇的核心贡献在于,率先在国内开创了以历史切面写“大历史观”的范式。他认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帝王昏庸、官僚腐败,也不在于改革失败,而在于没有发展出一套数目字管理制度。
这个“数目字”,并非指详细的财务报表,而是指用可量化、可规范、可计算的方式管理社会,它的大前提是清晰的产权规则。
![]()
产权,是经济繁荣的前提,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社会的一切人力、物力、资源都可以实现“证券化”,也就可以形成统计、预算的数目字管理。
近代西方,就是因为这种明确的产权保护,实现了民富国强;而中国则始终依赖“人治”而非“法治”,因而无论怎样折腾,都难以走出系统性困境。
▋概念原创性:《潜规则》写透了权力的逻辑
吴思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发明的概念极度凝练、一针见血——“潜规则”这个词,如今早已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吴思指出,潜规则不是“某个坏人的发明”,不是道德败坏的产物,而是“集体理性选择的结果”,是制度缺陷的替代机制。
他用大量史实证明,中国社会之所以长期依赖“潜规则”,是因为“显规则”不合理、不完整或不可执行。人们只好在缝隙中求生,在规则之外另筑秩序。
在缺乏制度制衡的社会里,权力本身成为稀缺资源,可以被交易、被寻租、被投资。于是,整个社会都在围绕权力运转”。这就是几千年历史中权力的逻辑。
▋方法原创性:《历史的逻辑》用科学破解历史谜底
如果说,视角和概念的原创性,还是常见的原创手法,方法论的原创性则是最难的。这需要超强的跨学科综合能力,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法融入到历史研究中,重新梳理历史演化的进程。
新锐学者黄漫《历史的逻辑》,就是这样一部了不起的著作。黄漫指出,历史这门学科,如果不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就会变成自说自话的玄学;只有向自然科学看齐,才能从各种各样的变量中,找到历史的底层规律。
他系统梳理诸多历史理论后发现:制度决定论、文化决定论、英雄决定论、地理决定论等经典理论,或多或少都能解释部分历史,但放入长程的大历史中去,总有解释不通的地方,总能找到相反或无关的案例。
站在汤因比、布罗代尔、麦克尼尔、迈克尔·曼、戴蒙德等前辈的肩膀上,黄漫最终发现,真正驱动长程历史的动力,原来不是制度、文化、经济等常见说法,而是普适性极强的科技。
![]()
▲四次工业革命
唯有科技是单调递增的变量,也唯有科技在不同文明地区展现出了趋同的推动作用。而我们常常看到的政治、文化、经济变革,恰恰不是原因,而是科技变革的结果。这就是“历史的逻辑”:科技,才是人类文明演进的源动力。
从这一视角出发,黄漫重新梳理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七次大变局,并总结出三大历史模型,从时间、结构、空间三大维度上,对人类文明进行了立体的解析。可以说,此书不仅对历史与现实极具解释力,更充满理性与科学的美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