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
11月14日,由国家图书馆与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文津阅新”第八期(总第十六期)活动“日常的中国:《中国记事(1912—1928)》新书分享会”在国家图书馆举办。
本场活动邀请《中国记事(1912—1928)》作者、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席教授王笛与著名纪录片导演陈晓卿,围绕历史书写、影像叙事、日常生活记忆等展开深度对话,探讨如何通过文字与镜头还原真实、生动、充满韧性的中国日常。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编审李磊主持活动。
![]()
对谈环节,两位嘉宾围绕新书,分享了他们在历史研究中引入多元视角的思考。王笛从历史学角度指出,他的新作大量引用西方外交官、记者和学者的记载,这些“他者”的外部视角,不仅能补全本土史料中常被忽略的生活细节,也提供了宝贵的跨文化参照;陈晓卿则从影像叙事出发,指出无论是内部与外部视角的交替,还是文字与影像等不同媒介的融合,其目的都是为了还原一个生动而立体的历史场景。两位嘉宾共同认为,历史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由无数普通人的生命经验构成的,真实的历史永远扎根于具体的人和地方,这些地方性并非视野的局限,反而成为通往普遍性的桥梁。对谈在现场观众踊跃的提问中结束,而关于如何记录、诠释并传承“日常的中国”的思考仍在继续。
本次“文津阅新”活动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学科对话,深度解读了《中国记事(1912-1928)》的写作视角,也以独特视角激发了公众对历史与日常生活的思考,启发人们于细微处感受时代的脉搏。作为国家图书馆精心打造的阅读推广品牌,“文津阅新”自2024年4月推出以来,通过整合图书馆、出版社、媒体等多方优势资源,依托优质新书,创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未来,“文津阅新”将继续推陈出新,为读者带来更多精品图书与精彩活动。
![]()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