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对1912年到 1928年的中国,有什么印象? 是胡适和鲁迅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还是中国参加一战,又或是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振聋发聩的演讲?
历史,远不止这一面。在这些宏大历史与风云人物背后,是成千上万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他们穿什么款式的衣服出门?一日三餐都吃些什么?住的房子、走的街巷,又是怎样一番景象?风土人情如何?情感生活是怎样的?南方和北方多个城市有什么样不同的日常生活的特点?
王笛教授长期致力于微观史与日常生活史的研究。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他的新书《中国记事(1912—1928)》里。书中整理了许多来华西方人的记录,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民国初年的日常生活景象。历史不只是大人物的故事,更是无数普通人的日常。这些日常,构成了一个时代最真实的底色。
而纪录片导演陈晓卿,则以其敏锐的影像语言,在《舌尖上的中国1、2》、《风味人间》系列等作品中,持续关注普通人的饮食与生活现场,展现日常背后的文化蕴含与人性温度。
两位嘉宾虽身处不同领域,却共同关注“人”的日常、生活的细节、情感的温度、人与世界,以及历史中那些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真实片段。
11月14日下午两点,欢迎各位读者朋友走进国家图书馆,与王笛教授、陈晓卿导演一起,从百年前的衣食住行中,感受一个真切、生动、属于每个人的“日常的中国”。
活动主题
日常的中国:《中国记事(1912—1928)》新书分享会
活动时间
2025年11月14日(周五)
14:00—16:00
活动地点
国家图书馆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馆总馆综合楼五层演播室)
对谈嘉宾
![]()
王笛
(澳门大学讲席教授 本书作者)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讲席教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
学术代表作有《跨出封闭的世界》、《街头文化》(中文版和英文版)、《茶馆》(中文版和英文版)、《袍哥》(中文版和英文版)、《历史的微声》、《走进中国城市内部》,著有历史非虚构作品《消失的古城》、《那间街角的茶铺》、《碌碌有为》。《中国记事(1912—1928)》为其最新历史非虚构作品。
其作品2005和2019年两次荣获美国城市史学会(UHA)最佳著作奖,并获《亚洲周刊》“2022全球华人十大好书”、单向街书店文学奖、首届吕梁文学奖等奖项。
![]()
陈晓卿
(纪录片导演 作品《风味人间》等)
腾讯视频副总编辑、稻来纪录片实验室负责人,纪录片制作人、美食专栏作家。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1、2》《风味人间》《我的美食向导》系列总导演。著有《吃着吃着就老了》等书。
主持人
李磊
(人文社副编审 本书责编)
扫码报名现场活动
不能来现场的朋友,
可预约线上直播
![]()
王笛 |《中国记事(1912-1928》|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初审:李 磊
复审:薛子俊
终审:赵 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