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欧根尼
行动:“我践踏柏拉图的骄傲”(据拉尔修《名哲言行录》卷六第26节)
渴望:“像狗一样活着”(同上卷六第33节)以实践“自足性”——“自足是指自然已经使自身完备,缺乏教诲与生活资料”(同上卷六第105节)
2. 庄子
行动:“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
渴望:“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庄子·大宗师》)因“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逍遥游》)
3. 尼采
行动:“我教你们超人:人是应该被超越的东西”(《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第3节)
渴望:“成为你自己”(《快乐的科学》第270节)因“你要成为你自己”的前提是“不服从任何他人”(《偶像的黄昏》格言第38条)
4. 萨特
行动:“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渴望:“在选择我自己时,我选择了人”(同上)因“人首先存在,遭遇自我,涌向世界——然后才定义自己”(同上)
5. 福柯
行动:“惩罚权力……它不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所有权”(《规训与惩罚》第三部分第一章)
渴望:“让我们想象一下完全不同的性态度”(《性史》第一卷结尾)以“拒绝我们是什么”(《主体与权力》)
6. 克尔凯郭尔
行动:“在上帝面前,与无限发生关系时独自一人”(《致死的疾病》第一部A节)
渴望:“成为单独的个人……这是成为完人的条件”(《当前时代》)
7. 王阳明
行动:“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文成公全书·年谱》)
渴望:“夫学贵得之于心”(《传习录》卷中)因“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同上)
8. 斯宾诺莎
行动:“自由人……他的行动绝不受外因决定”(《伦理学》第四部分命题68证明)
渴望:“自由人,亦即纯依理性的指导而生活的人”(同上命题67附释)
9. 马克思
行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1条)
渴望:“实现人的本质回归于人自身”(《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笔记本)
10. 佛陀
行动:“以己为洲渚,以己为归处”(《大般涅槃经》)
渴望:“于一切法不取不舍”(《金刚经》第14品)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同上第5品)
11. 黑格尔
行动:“理性的自我意识通过其自身的活动而实现”(《精神现象学》第四章)
渴望:“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精神现象学》序言)因“真理是全体”(同上)
12. 德勒兹
行动:“将思想直接置于与外部的关系中”(《什么是哲学?》结语)
渴望:“创建一个概念……总是一种建构主义”(《哲学与权力的谈判》II)
行动本质:所有引用共同指向对“他者凝视”的哲学反抗。第欧根尼的践踏、庄子的逍遥、尼采的超越构成三个维度:否定性行动(第欧根尼)、非参与性行动(庄子)、创造性行动(尼采)。这些原始文本显示,突破他人眼光的本质是突破主体间性对本体论的遮蔽。
渴望根源:从萨特的“自由定义”到佛陀的“不取不舍”,十二段引文共同揭示渴望源于存在论困境——斯宾诺莎所谓“外因决定”与王阳明“得之于心”的永恒张力。黑格尔“实体即主体”表明这种渴望实为绝对精神自我实现的微观呈现。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