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可能有害
作者丨叔本华
![]()
↑叔本华
“自为思考的人,首先要形成自己的观点,而后只是当权威证实了他的观点并加强他的信心时,才了解到权威。而那些书本哲学家却是先从权威开始,他阅读别人的书籍,收集别人的观点,以形成一个整体思想体系,就像任意拼凑的无血无肉的机器人。”
—— 叔本华
图书馆大而无章不如小而有序。同理,若人知识庞杂但却未经独立思考而加以吸收,其价值不如那些反复深思的有限知识 ,因为,一个人只有从各个角度审视他所知的,通过对各个真理的比较再结合自己的认识,才能完全掌握这些知识并为己所用。一个人无法对不了解的事物进行深入思考,因此,他虽然熟悉某些事物,但也只有对这一事物反复思考之后,才能说已经了解了这一事物。
阅读和学习是每个人都可以基于自由意志去做的事情,但思考不是。如烈火需要风的帮助,思考必须经由对思考对象的兴趣来激发和支撑。这种兴趣可以是纯粹客观的,也可以只是主观的。主 观兴趣只有在涉及个人事务方面才会得到体现,而对事物的纯粹客观兴趣只限于那些天生热爱思考的头脑,对他们而言,思考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但这类人非常罕见,这就是大部分学者鲜有纯粹客观兴趣的原因。
由自为的思考带给心灵的影响同阅读相比,差别之大令人难以置信。天资差异导致人们在阅读和思考的倾向上有所不同,而这种不同将继续扩大并加剧二者之间的原始差异。我想说的是,阅读将一些观点强加给我们的思想,这些观点对我们当时的倾向与情绪来说是异质的,是格格不入的,就像印章在蜡封上盖下的戳印一样,此时我们的头脑全然处于外部的强迫之下,被驱使着去思索一二,尽管那时我们可能没有丝毫思考的冲动和意愿。
但是当一个人由着自己即时的兴致,进行自为思考时,这种即时的兴致为外部环境或者某种特定的回忆所影响。周围直观的世界并不像阅读那样,可以在脑海中留下单一明确的观点,而是提供素材与场景,引领他去思考什么适合他的天性与现在的性情。所以说,过多的阅读会剥夺头脑的弹性,就像处在持续压力下,弹簧会失去弹性一样。让一个人丧失主见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让他在感到无所事事的每一刻都随手拿起一本书。这种做派很好地阐释了为何博学反倒让大多数人变得更加愚昧糊涂,也使得他们的写作无法取得成功。这些人,诚如蒲柏所言:
永远在阅读,从未被阅读!
![]()
所谓学者,就是在书中做学问的人,而思想家或天才则是径直深入世界的人,正是他们照亮了世界,推动着人类的进步。一个人若想其思想具有内在的真理性与生命力,那么,首先这些思想在本质上必须是他自己的,因为这是他唯一能够完全理解的思想。阅读别人的思想如同取食一场不被邀请的宴会上的残羹冷炙,或者穿上某位不速之客弃置的外套,读来的思想对比自身萌生的思想,就如同将史前植物的化石痕迹与春日怒放的植物进行对比。
阅读只是自我思考的代替品,它意味着把自己的思想置于别人的思维之中。浩瀚书海唯一向我们展示的就是歧途竟如此之多,如果轻信盲从,就会误入迷途。但一个听从天赋指引的人、一个能自为思考的人、一个能自由而正确思考的人,能拥有唯一的能探测正确方向的罗盘。我们只有在思绪凝滞的时候才去阅读,因为即使是最聪明的头脑,思路不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驱逐自己具有原始力度的思想,却只为拿起一本书,这种行为是对圣灵的犯罪,这种行为就好像一个人逃离大自然,而去观赏博物馆的植物标本或者铜版风景画一样。
也许我们大费周章、反复琢磨得来的见解和真理,在一本书里能轻易找到现成的答案,但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的见解和真理,其价值要比书中得来的高出百倍。因为只有通过自为思考获取的知识才会作为一个完整的部分、一个有生命力的环节,进入我们的整体思想体系。它完整而坚定地同我们的所知相联系;它的根基、缘由以及引申的一切都是可被理解的,它具有我们思维方式的色彩与标识;它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恰好出现;它屹立不倒,日久弥新。据此,歌德的诗句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运用,甚至进行了完美的解释:
从父辈继承的遗产,你必须挣回来,才算是真正拥有。
![]()
自为思考的人,首先要形成自己的观点,而后只是当权威证实了他的观点并加强他的信心时,才了解到权威。而那些书本哲学家却是先从权威开始,他阅读别人的书籍,收集别人的观点,以形成一个整体思想体系,就像任意拼凑的无血无肉的机器人。相反,自为思考者的思想如同大自然创造的鲜活的血肉之躯。因为思想的问世就像是一个人的诞生,外部世界令思考的头脑受孕,思想的胎儿随后成形和分娩。
仅仅靠学习得来的真理,就像是假肢、义齿和蜡模鼻子,充其量像用别人的皮肉做的假鼻子,但是经过思考得来的真理却像天然的肢体,它只属于我们自己。思考者与学习者的本质差别就在于此,自为思考者的思想造诣就像是一幅精美的油画,光影准确、色调持久、颜色恰当和谐,栩栩如生,相比之下,后者的思想造诣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调色板,布满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或许它是经过了系统排列的,但由于缺乏内在联系,显得并不和谐且无意义。
阅读是用别人的头脑代替自己思考。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往往会形成一个互相耦合的整体——一个体系,哪怕它不是一个绝对完整的体系。但对自己的思维而言,没有什么比他人思想的洪流(比如不断阅读)更能阻碍这种体系的形成了,因为这些思想源于不同的头脑,归属于不同的体系,带有各自不同的色彩,所以永远不可能汇聚成一个思想整体,也永远不可能形成思想、知识、洞察力和信念的统一体,反倒是用巴比伦式混沌的语言填满阅读者的大脑罢了。
大脑一旦被杂乱的思想超负荷地占据,就会失去明晰的洞察力,从而陷入混乱之中。这种状态在许多学习者身上都可以被观察到,他们在理智之清醒、选择之正确以及经世之老练方面,均逊色于文盲,后者通过处世的经验,与他人的交流以及少量的阅读,使得从外部获得的些许知识始终服从于自己的思想并代表着自己的思想。
真正的思想者和文盲做着同样的事情,只是前者更具规模。尽管思想者对知识的需求量大,需要更多的阅读,但他的思想依然强大到足以掌握、吸收并将这些知识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使其服从于他那浩瀚并不断成长的思考的有机统一体。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想如同管风琴的低音部,总是统领着一切,从不曾被其他音调淹没。而在那些所谓的博学者的头脑里,音乐的碎片杂糅混合,相互碰撞,以至于听不清任何一个基本的音符。
那些终生耕读不息,从书中拾人牙慧者,就像是通过旅行者的口口相传了解另一个国家的精准资讯。他或许知道那个国家的很多事情,但终究对其真实情况缺乏连贯、清楚和深刻的了解。但那些毕生思考不止的人,就像亲自旅行的人,他们是唯一真正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人,他们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在所谈论的问题上是真正的行家。
思想家与平庸书本哲学家的关系,就像是历史的目击证人与史学家的关系一样,目击证人的讲述基于自己的直接认知。因此,大部分自为思考者总是能就某个问题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他们所呈现出的差异性,主要是源于不同的视角,而当视角的差异不影响议题时,他们的言论又将趋于一致。我著作中的很多章节都是经过再三犹豫才向公众展示的,这是因为它们与通常的见解相矛盾,但是后来我惊奇地发现,在伟大思想家的古老著作里也记载着同样的观点。
书本哲学家不过是汇报甲说了什么,乙的意见如何,丙又提出了怎样的反对意见,诸如此类。他们比较不同的观点、意见与批评,并试图得出事情的真相,在这方面,他们与历史批判学家无异。例如,他们会着手调查研究莱布尼茨是否有过一段时间信奉斯宾诺莎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以下两本书中找到有关我这段话的详细例证,即赫尔巴特所著的《对道德学和自然权利的分析说明》和《谈论自由的通信》。
人们可能会诧异于像他们这种人竟然会这样自寻麻烦,因为从表面上看,他们只需专注事物本身,略加独立思考,即可达到目的。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点小小的困难,因为这并不取决于他自己的意愿:一个人可以随时端坐着阅读,但却不能随时认真地思考。
也就是说,思想就像人一样,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对其呼之即来,而是要耐心地等待它们的出现。对一件事物的思考,必然是通过外部刺激与内在心境情绪,以及个人志趣的巧妙结合而自然发生的,而书本哲学家永远都撞不上这种条件。这甚至可以通过涉及我们个人利益时的思想来加以阐明。当我们需要就诸如此类的个人事务作出某种抉择时,我们无法在任何特定时刻安坐下来,细细权衡利弊后再作决定。因为,就在那一刻,我们会发现自己无法全神贯注于思考的主题,思绪总是会飘忽游离到别的事情上去。
这种现象应归咎于我们对思考这件事的不情愿与反感。此时,我们不该强迫自己,而是应该静心等候适合思考的情绪出现:它往往不期而至并频频回眸,而我们在不同时期处理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多样化,又总能使我们对事物产生新的看法。这一漫长过程即为我们所理解的“深思熟虑”。作最后的决定需要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彼时被忽视的东西,此时又重新浮现在脑海,甚至厌恶的情绪也消失了,因为当事情被我们看清后,它往往会显得更容易被接受。人须待时而动——这条规则不仅适用于实务践行,也同样适用于理智生活,即便是最伟大的头脑也无法一直沉思。
因此,伟人会通过读书来消磨闲暇,诚如我所言,阅读是思考的代替品,是借他人的思考以获取思想素材的一种方式,虽然他人的思考并非以我们自为思考的方式。因此,一个人不应过量阅读,以免自己的思想因依赖于代替品而停止去了解事物本质,亦即以免因循守旧,跟随别人的思想而偏离了自己的思想道路。只为阅读而撤移投向现实世界的凝视,这尤为不该,因为激发人们思考的冲动和情绪,更多是源于现实世界而非书本世界。直观可见的真实生活有其原始的本质和力量,是思考的头脑的天然主题,且更容易唤醒和影响思考的头脑。
![]()
综合这些考虑,如果自为思考者能够轻而易举地通过谈吐的方式同书本哲学家区别开来,也不足为奇:自为思考者的表达都打着诚挚、直率、原始的烙印,他所有的想法和表达,都出于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知;而另一方面,书本哲学家展现出的想法都是二手的,如同旧家具店四处收集得来的劣质家具,他在精神上,呆板而无意义,就像是一个副本的抄本,他的文学风格由墨守成规的,不,是由庸俗的习语和偶然流行的措辞构成,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思想更像是一个流通着外国钱币的小国,因为他没有自己的货币。
单纯的经验跟阅读一样,不能代替思考。经验之于思考,就如饮食之于消化吸收。当经验吹嘘说人类的进步完全归功于它的发现时,就像嘴巴宣称它对维持身体健康具有全部的意义。
真正有思想才华的人,其作品都具有果断和确切两个特征,这意味着它们明晰而不晦涩。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总是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无论其表达形式是散文、诗歌或是音乐。平庸的作品既不果断也不确切,人们正是通过这两个特征来分辨这类作品的。
一流思想者的标志性特点,就是他们的判断总是直截了当。他们所主张的一切无一不是其独立思考的结果,其表达方式处处都显示了这一点。在知识的王国里,这样的思想者就像一个王子,拥有无上的权威;而低级思想者的权威仅仅是被授予的,这一点从其缺乏自己印记的表达风格就可以看出。
每一个真正自为思考的人,都像一位君王。他的地位至高无上,绝不受命于他人;他的判断如同王的律例,发自主权,源于自身;他不会听从权威的意见,就像君王不接受命令一样;他不会承认任何事情,除非经过了他自己的证实。庸碌的头脑受制于各种各样现行的意见、权威和偏见,他与默默服从法律接受上级命令的普罗大众无异。那些热切渴望通过引用权威以定论争议的人,他们乐于搬用别人的智慧和见解(这是他们所缺少的)来代替自己的思考。他们为数众多,正如塞涅卡所言:
每个人都更愿意去相信(权威),而不是自己做出判断。
![]()
所以,在他们的争论中,权威就成了他们滥用的武器,用以攻击对方。谁要是卷入这样一场争辩,千万不要尝试用理性和论证来捍卫自己的观点,因为在与这种武器对抗时,对手可能不过是一群毫无独立思考或理性判断之能的、唯权威是瞻的庸人。面对攻击,他们会搬出权威来羞辱对方,并高呼他们已经赢得这场对抗。
无论现实的世界多么公平、美好和愉悦,我们总是生活在沉重的压力下,我们只能不断地克服它。而在思想的世界里,我们是脱离肉体束缚的灵魂,不受限于法律约束,不受困于贫穷与苦痛。因此,世上没有哪种幸福能与一个优秀而富饶的头脑,在恰好的时间发现自身的价值相比拟。
思想的存在宛如我们挚爱的恋人,我们幻想着永不遗忘我们的思考,就像幻想同爱人永不疏离。然而,不在眼中,便下心头!再精妙的思想,若不记下来也会不可挽回地遗忘;再亲密的爱人,若不结婚也会相离弃。
思考者的大量思想于他自己都是有价值的,但有力量引起共鸣或得到反响者寥寥无几——我指的是,它们载于纸上后,仍能博得读者的兴趣。
但可别忘了,一个人最初通过自为思考得来的东西,才具有真正的价值。我们可以将思想家分为两种:一种总是为自己思考,一种总是为其他的理由思考。前者是真正的自为思考者,他们的确在思考,也是切实的独立者,他们是真正的哲学家,唯有他们才是诚挚的,他们存在的乐趣与幸福皆源于思考;后者则是诡辩家,他们希望通过矫饰自己,从世间获利,并以此寻求幸福,除此之外,他们对任何事都缺乏热忱。一个人究竟属于此二者中的哪一类,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其举止风格从而进行判断。利希滕贝格是前者的楷模,赫尔德,毫无疑问,当属后者。
一旦当我们意识到存在这一问题——这暧昧混沌的,备受煎熬的,稍纵即逝的,如梦似幻的存在——是何等庞大,与我们的关系又是何等密切时,其他的问题与目标便无足轻重了。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看见所有人(除了罕见的极少数例外)对存在这一问题都没有清晰的意识,他们似乎对此毫无察觉,只是庸庸碌碌忙于其他;他们浑浑噩噩地活着,只顾当下与不远的未来,要么明确地弃之于不顾,要么妥协于某种通俗的形而上学体系,并以此得到满足。
我只想说,当你梳理清楚上述种种,就会得出这样的观点:人只能在广义上,被称作是一种思考的生物,此后,你再也不会为人类任何轻率或愚蠢的特征而感到大惊小怪了。相反,我们更应该清楚,正常人的智力范围确实超过了动物的智力范围(动物对过去和未来没有意识,可以说它们的整体存在是一个单一的现在),但也并非如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远远超过。
事实上,大多数人的谈话方式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们的思维如同麦秸一般被切得零散破碎,连想要从中理出一条稍有长度的主线都无可能。
如果世界上居住的都是有思想的生物,就不可能会对形形色色的,可怕而又无的放矢的噪音听任自流了。如果自然真的打算给予人类思想,就不会赐予人类双耳,不管怎
样,她至少要给人耳配备密闭的封盖,如同令人羡慕的蝙蝠耳朵那般。但事实上,人类与其他动物无异,都是一种可怜的生物,其力量仅足以维持生存的斗争,因此,人类必须时刻支起耳朵,不分昼夜地警示自己追捕者正在临近。
叔本华 |著
选自《叔本华随笔 》衣巫虞 译 ,重庆出版社,2022-7-30
文章仅用于分享交流不作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无论什么时候,阅读都是投资自己、富养身心最好的方式
为你精选了一个《2026听书日历》,解锁365本图书。
人民日报 &十点读书
《2026听书日历》
重磅上市
一次拿下365本硬核书单
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后台就会变成大型“催更”现场。
“今年的日历什么时候出?期待好久了。”
终于在今天,2026版的听书日历终于全!新!上!线!啦。
![]()
老读者都知道,自2019年至今,这已经是第7年,为大家倾心打造高颜值听书日历。
![]()
起初,我们只是单纯地想帮助那些,和我们一样热爱阅读却苦于没有时间的人们。
却没想到,小小的创意,如今竟然成为了数十万读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陪伴。
![]()
六年来,我们收到了无数读者的暖心反馈:
“十点读书日历在我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利用碎片时间天天听书,那段时光令我回味”;
“一年免费听365本书,真的方便又省钱”……
![]()
![]()
过去6年间,在全网一次又一次爆火出圈,累计销售突破140万册!
罗永浩、董宇辉都曾在直播间推荐。
![]()
抖音同品类排名更是直冲top10,一度卖到断货。
某红书上2000+贴子,读者、博主自发晒单不断~
![]()
为什么一本日历,做了7年,还能这么火爆?
原因就是,十点读书真正把读书这件事,融入到了大家的日常生活。
一站式帮你打点好全年的阅读旅程,带你重塑思维、认知暴增。
![]()
◎省去一切挑书、选书麻烦,一年365天为你安排妥贴
全年365本书,诺奖作品、经典名著、影视原著……应有尽有;
雨果、莎士比亚、加缪、老舍、萧红、王安忆……365位文学大家,
每一天与你如期相遇。

每个季节,都有应时应景的全新故事:
立春一起听听《叶嘉莹说杜甫诗》,遇见古典诗词之美;
夏至读《瓦尔登湖》,躲进书中的世外桃源;
秋天给你安排闫妮、蒋欣主演的《小巷人家》原著;
寒露时节,它告诉你要养好身体,读读《失眠疗愈》《皮肤的秘密》。

论书单之丰富、全面,9-99岁的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最爱。
全年12个月度主题,围绕着“爱自己”展开:
爱生活、爱纯真、爱身体……带你活出最好的人生状态。
![]()
每一张日历页,还摘取了当天阅读名著的金句。
无论你是想发朋友圈,还是孩子写作文,都不愁没灵感。
![]()
◎每天20~30分钟,就能精读一本书
有了它,就相当于有了一座可移动的有声“图书馆”。
无论是通勤、运动,还是做家务、入睡前,都能随时听。
![]()
那些你曾经三年都“啃不下来”的大部头著作,现在坐着地铁、喝着咖啡就能听完。
![]()
而且无需担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无法把握一本书的精髓。
因为每本书都经由资深拆书名家逐一拆解、耗费上千小时悉心打磨,
帮你省去太多不必要的盲读时间。
![]()
还有专业播音员倾情演绎,就像听电影解说一样,丝滑精彩。
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高效自我赋能。
![]()
◎操作简单,买一本,全家听
每页日历,都有单独的“听书二维码”,手机一扫就能听。
无论是5岁孩子,还是80岁的奶奶,都能轻松操作。

而且每本日历都可以绑定3个手机号。
一本听书日历,全家都能享受。
从此每个家庭成员的碎片时间,都会更充实、丰盈。
![]()
◎2026全新升级一体式楠竹支架、氛围感应灯
开盒即用无需组装,老人、孩子都能无障碍使用。

日历底座还能当作手机/平板的支架使用,
相信没有一个实用主义爱好者能拒绝这样的小设计。
![]()
自带的小夜灯,轻轻一触、即可照明,照亮每一位认真生活的普通人。
睡前想安静读点文字,打开暖光,柔和的光线瞬间包裹住你一天的疲惫。
也很适合放在孩子、老人的床头,起夜不需要摸黑~

这已经是第7年,十点读书携手人民日报出版社出品。层层把关,品质出众。
有红蓝双色礼盒可选。中国红主题,热情洋溢。蓝主题,静谧深沉。
![]()
今年的礼盒还专门给大家增加了烫金设计,
这奢华感一下就上来了,无声诠释浪漫心意~

搭配定制“爱自己”主题帆布袋,拎出去送礼尽显高级质感。
尤其过年送礼,全套都是寓意吉祥的中国红,隆重又应景。
![]()
这样一套可以畅听365本书,颜值养眼的听书日历。
今天正式给大家开启年度首发、早鸟专享礼遇价——
单本日历原价138元,现在只要89元;
单本日历+“爱自己”主题帆布袋,只要98元。
![]()
去年第一轮首发就抢疯了,很多读者等到想买的时候,发现已经缺货了。
由于库存有限,这次优惠也仅限三天,晚了就得等明年了!
![]()
这还没完,首发专属福利当然也得给大家安排到位,现在下单,直接“拍1发9”:
赠礼13份“180天十点读书听书会员”
什么意思?就是除了免费听日历上的365本书,还能畅听十点读书APP上的3500+好书。
生活、商财、心灵、传记、情感、人文、健康、励志……3500+本书,想听什么听什么!
还有”十天陪你读本书“等专栏,现在统统免费听!

要知道自己买会员开会员,都要198元一年了。
现在直接免费送3份(每个手机号仅激活一次),全家人都能一起用,真·豪华赠礼!
赠礼23张高颜值书签
![]()
赠礼326年书单海报
它就像一个微型书架,每月日历上的书,都能在海报中看到。
时间一天天过去,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读完这么多书了。
![]()
赠礼426年打卡年历
不仅是时光记录者,更是贴心的读书打卡手册。
![]()
赠礼5一体式楠竹支架
开盒即用无需组装,放在桌面上牢固结实。还能当手机、平板支架使用。
![]()
所有首发福利,都仅限听哲学读者!手慢无~
飞速变化的时代,只有书籍带给人的力量是不会变的。
新的一年,从这本日历开始,拓宽知识圈层、增加文化储备,给自己保留一个人生逆袭的机会。
年度首发福利 喜欢抓紧抢▼

▼点击下图,即可拥有▼
![]()
365本书,承包你一整年阅读
智识、涵养、格局,全面升级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曾说: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变成你自己”。
《人民日报》也有言:“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只能活一次”。
![]()
书中的世界,永远山河远阔。
可对于很多“看书困难户”来说,挑书难、读不懂、没时间读……
![]()
现在一本日历在手,一站式全部解决。
太多人其实不是不爱阅读,而是需要一种更契合现代生活节奏的阅读方式。
![]()
今天,一套日历就囊括365本硬核书单,本本都是精品,各类型全覆盖。
经典名著、影视原著、历史传记、心灵成长……一次读到过瘾。
每一本都是团队从上万本好书中精选出来,经典性、文学性、适读性都达到极致。
![]()
既有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获奖作品;
也有畅销十年以上的经典小说、豆瓣评论TOP榜前100本书等。
![]()
比如——
民族史诗巨著《白鹿原》;
茅奖口碑封神之作《额尔古纳河右岸》;
横扫茅奖,央视神剧原著《人世间》。

也可以与大咖同行,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麦家曾说“阅读,就是寻找亲人的过程”,
在这里,你会遇见那位“瓦尔登湖畔的独行者”,遇见泰戈尔、卡夫卡……
产生灵魂上的同频。
![]()
当你感到迷茫、困顿,陷入生活的迷雾,《走出黑森林》会为你点亮一盏灯,指引方向、重拾勇气;
想懂点通透、深刻的人生哲学,可以选11月书单《第一哲学沉思集》;
![]()
想要在纷扰日常中寻得一方心灵安宁,不妨翻阅《心的栖止木》,片刻安放自己;
困于眼前琐事,心却想去旅行,《八十天环游地球》便能带你穿越大陆海洋,体验惊险与浪漫。
![]()
家有中小学生,可以听听有助于心灵成长的经典读物:
豆瓣8.8分+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夏洛的网》,
以及治愈几代人心灵的《秘密花园》。
![]()
在《苏东坡全书》里看他竹杖芒鞋吟啸徐行,也能在《名人传》中见证罗曼·罗兰笔下的英雄主义。
![]()
而寒冷的深冬,正适合读点高燃刺激的故事,日历给大家安排了“人类文学史上的天花板”——《罪与罚》。
这是文学史上第一次,把一个凶手作为主角。
一个负债累累的大学生,杀死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人。
他一边笃信自己是正义的化身,杀掉了社会蛀虫;
一边受着良善的审判,觉得自己不配活着。
![]()
他陷入了无限挣扎,内心的恐惧、愤怒、冲动、绝望和后悔,被作家无限放大。
仿佛你亲历了这一切,进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灵魂世界。
无数读者读完欲罢不能,经历一场山呼海啸般的思维颠覆。
![]()
![]()
![]()
一套日历,把爱书人的品味拿捏得透透的!让你未来每一天都能与书香为伴。
每天20~30分钟,就能打破知识的局限,收获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不知不觉提升眼界和魅力。
年度首发福利 喜欢抓紧抢▼

▼点击下图,即可拥有▼
![]()
365幅原创插图+365个暖心金句
给你无限灵感,妥妥拿捏朋友圈
拿到今年日历的一瞬间,就被主题打动了——
“爱自己”,有爱,就有光!
诚然,只有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才会来爱你。

而这套日历,就要用文学、艺术和爱,替你抵抗生活的庸常,装点每一个平常的日子。
![]()
每个特殊的日子,都有专属于你的仪式感。
在元旦节,新的一年初始,它告诉你: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冀,迎接属于自己的朴素新生。
浪漫七夕,在罗兰・巴特的文字里,照见爱的轮廓:
“我爱你”萦系在我的心头,但我守口如瓶”。
用美到心碎的句子,告诉你珍惜眼前人。
![]()
大寒时节,读余华在《我胆小如鼠》中所写:
“时间会治愈所有伤口,是我们人生中最强大的免疫力”。
一股暖意不自觉涌上心头。
![]()
你的迷惘、孤独、坚持、期待与失去,都能在这里找到共鸣和归宿。
当你厌倦了生活的喧嚣,思绪难以沉静——
《双城记》告诉你,孤独是清醒的馈赠:
“受冷落也有好处,孤独的环境更有利于冷静地思考问题。”
![]()
又用《苏东坡全书》中的诗句,提醒你人贵在心安:
“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
每翻过一页日历,都是一次穿越了时间、空间,与智者的灵魂对话。
每个句子搭配一张寓意相符的插画,让你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故事。
![]()
围绕不同月份、节气、时令主题,画下时间流动的模样。
仿佛在艺术画廊里漫步。
每天翻开新的一页,心灵都被满满治愈。

365个温暖治愈、充满智慧的句子和精美插图,为你记录时间,陪你成长。
再枯燥的生活也能充满诗意。
年度首发福利 喜欢抓紧抢▼

▼点击下图,即可拥有▼
![]()
年度首发!颜值内容依旧在线
限量赠送「十点会员特权」
对于很多读者来说,拿下一套十点听书日历,就像奔赴一场一年一度的重要约会。
再平凡的日子都因它而发着光。
![]()
今年的设计也依旧发挥稳定,保持一贯的高颜值!高水准!
![]()
从印刷排版到纸质装帧,从色彩搭配到制作工艺,无一处不精致考究。
摆在桌面上,就像一件艺术品。
![]()
一体式楠竹支架,无需安装,拆盒即用。

全新升级触摸式小夜灯设计,对孩子、老人非常友好,让温馨、浪漫陪伴他们入眠。
![]()
宜礼宜藏,带出去送礼,也贴心、无负担。
现在正式推出首发福利价:
单本日历原价138元,现在只要89元;
单本日历+“爱自己”主题帆布袋,只要98元。
![]()
2张电影票钱,就能拥有365个充实、有收获的时刻。
现在下单,听哲学用户还能专享首发“拍1发9”特权:
赠礼13份“180天十点读书听书会员”
什么意思?就是除了免费听日历上的365本书,还能畅听十点读书APP上的3500+好书。
生活、商财、心灵、传记、情感、人文、健康、励志……3500+本书,想听什么听什么!
还有”十天陪你读本书“等专栏,现在统统免费听!

要知道自己买会员开会员,都要198元一年了。
现在直接免费送3份(每个手机号仅激活一次),全家人都能一起用,真·豪华赠礼!
赠礼23张高颜值书签
![]()
赠礼326年书单海报
它就像一个微型书架,每月日历上的书,都能在海报中看到。
时间一天天过去,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读完这么多书了。
![]()
赠礼426年打卡年历
不仅是时光记录者,更是贴心的读书打卡手册。
![]()
赠礼5一体式楠竹支架
开盒即用无需组装,放在桌面上牢固结实。还能当手机、平板支架使用。
![]()
所有首发福利,都仅限十点读者!手慢无~
年度首发福利 喜欢抓紧抢▼

▼点击下图,即可拥有▼
精美好物
2026听书日历
人民日报+十点读书
联合打造
一年听完365本书
原价:138元/起
折后:89元 / 起
赠品
听书会员+高颜值书签+书单海报+打卡年历+楠竹支架
放心拍
扫码订购 -正版保障
开票·售后咨询客服微信: zhexue100zhushou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