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内心有这两种想法的人,容易陷入困境,要早点明白

分享至

阅读提示:《阳明心学:揭示人性本质》是一个系列,通过王阳明把阳明心学运用到实践中的案例,一步步揭示人性本质,以帮助我们与人交往时,正确认识人性、运用人性。本专栏通俗易懂,建议从第一章看起。

任何陷入困境的人,问题一定出在他自己的身上。

即使是别人给你设计圈套,也是因为你不懂人性,没有识别能力的原因。

我们接着前面的内容,继续讲解《阳明心学:揭示人性本质》。

宁王朱宸濠谋反的时候,江西省内的很多高级官员,甚至包括王阳明一些得意的下属,都与宁王的谋反有很大关系。

他们要么被宁王谋害,如江西巡抚、都御史孙燧以及江西按察副使许逵;他们要么沦为宁王的帮凶,如参政季敩,就被宁王扣留他的家属相威胁,成为宁王的马前卒。

孙燧是王阳明的同乡、好友,两人几乎一前一后到江西任职。季敩曾经是王阳明的下属,在南赣剿匪的时候,立下赫赫战功,在王阳明的保举下,一类升迁,成为参政。



无论是孙燧,还是季敩,对王阳明都十分熟悉。他们的结局为何不一样?

从阳明心学的角度来看,内心有这两种想法的人,很容易陷入困境,我们一定要早点明白,尤其是第二种想法,是普通人的身上,普遍有的想法,要特别注意。

一、有贪念。

当一个人的心中有了贪念时,最容易陷入困境。

我们先来看孙燧。

孙燧为人正直,对朝廷忠心耿耿,但他太在意自己的名声,陷入名声的贪念中,到了南昌后,与宁王水火不容。

孙燧发现宁王有谋反的迹象后,多次上折弹劾宁王,希望引起朝廷的重视。

但是,孙燧的奏折大部分都未能走出江西,就被宁王的人截获,即使到了朝廷,也是落到早就被宁王收买的人的手中,根本未能到达皇帝的手中。

孙燧的行为,彻底惹怒宁王,也让他成了宁王谋反后,第一个献出生命的高级官员。

孙燧之所以陷入困境,就是过于在意自己的名声,不愿意委曲求全,与宁王周旋。如果他总是给宁王希望,让宁王无法弄清楚他是敌是友,怎会白白献出自己的性命呢?

季敩也是因为心有贪念,才被宁王利用。



此时的季敩,已经调任广西,他带着家小,通过水路前往广西,途经南昌时,得知宁王的寿辰后,为了讨好宁王,特意置办厚重的礼物,前去为为宁王祝寿。

宁王选择在他寿辰当天起兵谋反,就是因为有很多官员去为他祝寿。这些官员只有两个选择,那么交出印章,跟随宁王谋反,要么被关押起来或者被当场诛杀。

季敩怕殃及家小,不得不跟随宁王谋反。

王阳明奉命到福建平叛时,走的也是水路。

宁王的寿辰是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十三日,王阳明从赣州出发的时间,是六月九日,而且,对外宣称,他北上通过水路前往福建,就是为了顺道到南昌,给宁王祝寿。

王阳明这不是有私念吗?其实,这仅仅是王阳明为了迷惑他人而已。

王阳明之所以没有因为宁王谋反陷入困境,有了平息宁王的资本,是他的心中,还有一个他人没有的想法。

这也是王阳明为何能在宁王的寿辰上,得以保全自己的原因。

请继续往下看: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