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22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6分钟
![]()
教育部最新文件
解读在原文后面!
![]()
![]()
![]()
![]()
![]()
![]()
![]()
![]()
![]()
![]()
![]()
![]()
![]()
![]()
![]()
![]()
教育部等十八部门2023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监管〔2023〕2号,以下简称《科学教育意见》)与教育部等七部门2025年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教基〔2025〕7号,以下简称《科技教育意见》),均为新时代中小学科技类教育的顶层设计文件,但因发布背景、核心导向与实施阶段不同,在内容框架、重点任务与目标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形成“基础搭建—深化升级”的政策衔接关系。以下从核心定位、总体要求、核心任务、实施保障四大维度展开对比,并梳理两者的衔接逻辑。
一、核心定位:从科学素养奠基到科技能力进阶
两份文件的核心差异源于“科学教育”与“科技教育”的内涵区分,以及不同政策周期的需求导向,具体定位对比如下:
![]()
二、总体要求:从短期补位到长期生态
两者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但在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周期上差异显著,体现了政策从应急补位到系统谋划的转变。
1.指导思想:从双减加法到强国支撑
•《科学教育意见》:核心是“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强调通过完善课程、强化实践,衔接“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夯实科技强国的基础教育根基。
•《科技教育意见》:核心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以STEM为重点,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落地,直接指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科技教育与国家战略需求更紧密绑定。
2.工作原则:从全面整合到融通创新
两份文件的原则均围绕“学生为本”,但侧重点不同:
![]()
3.目标周期:从3-5年攻坚到10年生态
•《科学教育意见》:短期目标(3-5年),聚焦措施落地——科学教育体系完善、教师规模扩大、协同机制健全,实现“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明显提升”。
•《科技教育意见》:长期目标(分阶段),2030年“科技教育体系基本建立”,2035年“科技教育生态系统全面构建”,实现“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能力明显提升”,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三、核心任务:从基础搭建到能力深化
在课程、教学、师资、资源、评价五大核心领域,两份文件呈现“从无到有”与“从有到优”的递进关系。
1.课程教材:从学科衔接到STEM融合
![]()
2.教学改革:从方法优化到场景创新
•《科学教育意见》:聚焦基础教学改进——开齐开足科学类课程,推行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探索AI/VR弥补薄弱地区实验资源不足,遴选实验教学精品课。
•《科技教育意见》:聚焦高阶教学创新——提出“双师课堂”(科学家+教师联合授课)、“未来课堂”(元宇宙虚拟实验室),要求“一校一策”设计实施方案,强化“基于真实场景的项目式学习”,并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3.师资建设:从规模补充到复合型培育
![]()
4.资源利用:从全面动员到精准赋能
•《科学教育意见》:广度覆盖——动员18部门资源(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企业等),推进“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普惠资源,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合资源。
•《科技教育意见》:深度赋能——实施“百城千馆”工程(科技馆、重点实验室常态化开放),建设数字化虚拟场馆与“科技教育学习社区”,开发“家庭科技工具箱”,推动“教联体”(家校社协同)资源对接。
5.评价改革:从结果导向到素养画像
•《科学教育意见》:侧重宏观评价——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增强试题应用性、创新性),规范“白名单”竞赛(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将科学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科技教育意见》:侧重过程性素养评价——开发“科技素养数字画像”,追踪学生创新能力成长(观察、分析、反思、迭代能力),建立“教师-学校-行政部门”三级评价机制,明确“不得简单以考试评价”。
四、实施保障:从资源倾斜到技术支撑
在经费、项目、监测三大保障领域,两份文件体现了“普惠帮扶”与“精准提质”的差异。
![]()
五、政策衔接:从补位到升级的逻辑闭环
两份文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基础搭建—深化升级”的衔接关系,具体体现为三方面:
1.目标衔接:《科学教育意见》3-5年的“体系完善”目标,为《科技教育意见》2030年“体系基本建立”奠定基础,后者的2035年“生态构建”是前者目标的长期延伸。
2.内容衔接:前者强调的“跨学科学习”“实践探究”,在后者中深化为“STEM融合”“真实场景项目”;前者的“资源整合”,在后者中升级为“数字赋能”“教联体协同”。
3.重点衔接:前者关注的“薄弱地区帮扶”,在后者中延续并细化为“办学空间改善”“社会组织支持”;前者的“师资补充”,在后者中进阶为“复合型师资培育”。
六、总结:两份文件的核心价值与适用场景
•《科学教育意见》(2023年):是“普惠性、奠基性”政策,适用于解决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不足、体系松散、区域失衡”等基础问题,核心价值在于“搭框架、补缺口、促公平”。
•《科技教育意见》(2025年):是“创新性、提升性”政策,适用于推动中小学科技教育从“基础素养”向“创新能力”跨越,核心价值在于“强融合、赋新能、育英才”。
两者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小学科技类教育的“政策双轮”,前者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后者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最终服务于“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
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线上资源包购买渠道已开通,欢迎扫码了解详情!
![]()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
中小学"十五五"时期发展规划编制与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专题八讲
![]()
邀请函| 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
![]()
关于举办2025第二届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研讨会的通知
![]()
2025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发展力高级研修班暨《班主任说》编委会遴选
来源|杨振林
编辑|智库君
说明|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