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留学热衷炫富,现在的留学流行卖惨。
抖音有个叫“白日梦想家”的中国留学生1个月涨粉307万,靠的就是展示苦逼窘迫的留学日常。
![]()
早上8点半,他从英国曼彻斯特一间出租屋醒来,穿着皱巴巴的羽绒服,时不时咳嗽几声,头发乱糟糟:
![]()
收拾收拾去上课,时间太紧,只能在路上吃个干巴巴的月饼:
![]()
买卫生纸,三卷纸要三磅,嫌太贵,放弃:
![]()
回到冰冷出租屋,“白日梦想家”决定先午睡,下午参加小组会议。
这一睡就从中午12点睡到晚7点,直接错过小组会议:
![]()
除了月饼,快30个小时没吃东西的他,饿得去厨房做饭。
室友是印度人,卫生习惯差,厨房全是油污,每次都花很大功夫清洗,无奈。
![]()
印度室友还忘关冰箱门,抽屉全部冻住打不开。
他只能用刀子一边刮一边撬,还拿开水烫,忙活半天,终于把西红柿拿出来(为啥西红柿放冷冻,咱也不懂。)
![]()
凌晨终于吃上西红柿鸡蛋意大利面,配大蒜,还有难喝的柚子汁,又冷又饿的一天算是过完了:
![]()
“白日梦想家”这个视频点赞234万,炸出6.7万条评论。
网友调侃这不是留学生日常,像流浪汉日常:
你为什么过得这么惨啊哈哈哈哈! 花30万去国外流浪。 哥,上次见这么落魄的留子还是刚去留学时在机场上的玻璃墙看到的自己。 感觉主播很累,但不知道在累什么。
还有人心疼,请他去自家在曼彻斯特的餐吃饭:
![]()
热评第一是刷新了网友对留学生生活的认知:
![]()
记得前几年的留学博主套路吗?
清一色的精致画面:名牌包、化妆品,落地窗咖啡厅、高档餐厅和热闹派对,像欧美青春大片。
时间一长,刻板印象甩不掉了:留学嘛,就是有钱人家孩子的完美人生样板间,必须光鲜华丽。
到“白日梦想家”这儿,留学剧本彻底换了个写法。
住小房子,窝在床上不社交,厨房一团乱,做的饭能吃就行……啥精致滤镜?不存在的。
他把普通留学生活的狼狈、尴尬、孤独摊开来。
你别说,大家还就爱看。
有一次,面包、沙拉酱都过期了,“白日梦想家”嘀咕:闻着还行,应该没多大事,吃不死就行。
![]()
这种将就着过的实在劲儿,反而能戳心窝。
毕竟,谁没有那种凑合凑合的时候呢?
但你也别觉得他只是在卖惨。
“流浪留学”风,说白了,是受够硬撑的精英人设。不必假装高大上,坦然做自己,反而圈粉。
有趣的是,“白日梦想家”还同时开了个小号,叫“世界上没有柠檬”,画风完全不同,从流浪汉变文艺青年,1个月也涨粉83万。
![]()
他写对英国留学生活的不适应:
我承认,我想家了,陌生的国度,昂贵的地界,低效率的社会,一切的一切打磨着我的内心,我尝试去变成他们的形状。
我知道自己不属于这个地方,可是我已经在了,我习惯了孤独,也许我无法再回到那个稀松平常的夏天夜晚……
大号小号一起看,反差强烈,倒让人设变立体。
![]()
流量有了,转化如何?
“白日梦想家”的粉丝,年轻群体占53%,新一线城市用户近25%,消费力不弱。他和瓜子二手车、舒肤佳等合作过,单条广告报价22万。
不过,随着账号越来越火,难免有网友质疑,是不是刻意卖惨?
能留学,家里总不会太差?有质疑正常,毕竟大家学精了,怕被“演”,你是真穷,还是演给我看?
说实话,只要用手机拍视频,谁还没点表演成分?你选什么拍、什么不拍,本身就在设计。
核心区别就一点:你这出戏,是建立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还是全靠剧本硬编?
从“白日梦想家”大号看到,他的狼狈瞬间大概率是真的,只是被敏锐地捕捉下来放大。
这种“设计”不是造假,而是把普通生活扎心的瞬间,变成大家爱看的故事。
再翻他小号,写点文艺小感慨,会想家,这些也没必要装。
“白日梦想家”能火,不是偶然。
他像年轻一代缩影,不是不努力,是学会在现实条件里找到自己舒服的活法。
这个时代挺有意思的,一边需要那些精致的梦,让我们往前够一够;一边也需要这种粗糙的真,让我们能喘口气。
梦想告诉你生活可以更好,真实则让你知道,现在这样也行。
所以别总担心不够完美、不够成功。有时,真实地活着,比硬撑出来的体面,痛快多了。
写书也是同样道理。
新人作者提起写书就觉得必须高深莫测、体系完美,反而迟迟不敢动笔。
其实,你的真实经验、走过的弯路,恰恰是最有价值的内容。
读者想看的不是一个毫无瑕疵的专家,而是一个真诚的引路人。
在秋叶写书私房课,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你放下“必须写成传世经典”的包袱,帮你梳理:你的独特经历有哪些痛点能引起共鸣?哪些实战方法能真正帮到人?
像田辉,从自嗨到畅销万册,他只做对一件事:会踩刹车。
刚写书时田辉就掉进一个大坑:因为儿子留学,田辉常写家书,感觉不错,便想着写一本关于家书的书。
来到秋叶线下课,我浇一盆冷水:这是典型的自嗨式选题,以为自己想写的就是市场需要的。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赵嵘编辑也在现场指点:当下青少年的躺平、佛系、无力感是大问题,出版社很关注。
田辉被点醒:原本只想“我能写什么”,却忽略“市场需要什么?”以及“出版社愿意出什么书?”
他当即放弃写家书,利用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工作20年积累3000个咨询个案,记录15000多小时的倾听与对话素材的经验,转向青少年无力感。
这一转直接决定后来的成功:书还没上市,就被教育培训企业预定1000本。
![]()
出版仅15天,3000本册销售一空,加急重印。一个月内连续加印两次,印量达11000本。
![]()
华北电力大学、东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十几所高校采购800多本。
被刘润读书会、印象笔记、全国新书目、百道好书榜、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平台推荐。
举办十多场线下新书发布会,吸引千名读者。
![]()
受秦皇岛市电视台和秦皇岛市总工会邀请,拍摄6期《走出无力感——听心理故事,品心理智慧》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纪录片。
田辉至今不敢相信,第一次出书,才4个月,竟同时撬动C端和B端的宝贵资源。
![]()
我们不追求完美,我们追求“真实的价值”。
如果你已积累足够的故事与经验,别被“不够完美”的顾虑阻碍。我们来帮你打破卡点,指导你,越早行动,越早受益。
扫码立即咨询,现在就行动。在秋叶写书私房课,已有350多位新人作者找到方法,把宝贵的经验变成了属于自己的代表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