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从“修复文物”到“重构文明记忆” 文保专家詹长法详解如何用数字技术点亮千年遗产|名人大讲堂

0
分享至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摄影报道

文物承载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明资源。在数字浪潮推动下,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如何借助数字化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已成为重要课题。

11月14日,著名文物保护专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詹长法做客2025名人大讲堂“遗产保护”主题季,带来以《点亮千年——数字化技术助力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为题的讲座,系统阐述了该领域的现状与未来。

他指出,数字化技术不仅是延长文物寿命的科学工具,更是实现文化遗产在数字空间中“永生”并“活起来”的关键。其意义体现为从被动抢救转向主动预防、从实体保存拓展至信息永续、从孤立到整体、从专业行为延伸至全民参与的根本性变革。



詹长法先生在台上分享

理念升维

从“物理保全”到“数字永生”

詹长法首先介绍,文物保护是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是一门关于时间、 记忆与传承的科学与艺术,也是一个涉及法律、技术、管理的系统性工程。文物保护涵盖不可移动与可移动文物,具有保存历史、传承文化、促进研究、滋养公众、提高文化影响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等多重意义。“它要求人们用最严谨的科学态度、最深厚的敬畏之心,去守护那些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让人类的文明之火得以永续相传。”

“文物数字化”则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形态、结构、材质等进行系统性采集、处理与再现,本质是将物理文物转化为可存储、可分析、可传播的数字形态,形成“数字孪生”档案,为研究、修复与展示提供数据基础,也为未来复原与研究保留可能性。

应势而起的中华文明数字化工程,正以数字孪生、微米扫描和AIGC等技术为支撑,构建起文物“保护—传承—活化”的数字化闭环,让古老文明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比如,三维激光扫描、摄影测量、多光谱成像、X射线断层扫描等多种技术手段记录文物的外观特征,揭示内部构造与材料成分,实现对文化遗产的高保真存档。

“当前沿数字技术与古老文物瑰宝相遇,不仅是技术创新在文化领域的实践探索,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詹长法阐述说,“文物形态等转数字数据可永久保存、无损复制,数字档案确保文化遗产信息传承,应对不可抗力时尤为重要。” 此外,在研究层面,数字模型可实现对文物的无限次测量、分析、剖切和虚拟复原;在传播与教育层面,数字化可以催生新的研究与传播范式。比如VR“沉浸式”体验可以解锁非接触式访问与体验,打破文物与公众互动的壁垒,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功能上,数字化是文物保护在信息时代的有力技术臂膀,提升保护的科学性、预防性和精准性;价值上,数字化实现文物从“物理实体”到“数字孪生”的升华,拓展保护的时间、空间和认知维度。

詹长法还强调,文物保护与文物数字化并非相互替代,而是现代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两大支柱,形成从“物理保全”到“信息永生”的共生与进阶关系。文物保护是数字化的前提与目的,数字化则是保护的延伸与战略保障。数字化拓展了文物保护的维度与边界,传统文物保护守护“肉体”,数字化延续“灵魂”并赋予新生命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建“本体保护”与“数字存续”并重的现代体系。

“物理保全”与“信息永生”的共生与进阶关系,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构建“本体保护”与“数字存续”并重的现代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让民族文明记忆在现实和数字世界绽放光彩。


詹长法先生在台上分享

全球视野

数字技术再现“可互动的文明”

讲座中,詹长法回顾了全世界范围内,数字化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发展历程和一些典型应用案例。

在意大利,残破的希腊布萨遗址通过数字建模得以复原;在西西里岛,数字化技术清晰揭示了城市地层下叠压的另一座古城,直观展示历史的“叠加关系”。而著名的“威尼斯时间机器”计划,更是能将中世纪的历史名人、画家、作家与他们曾经生活创作的具体楼宇关联起来,使沉没在古籍文献中的历史活灵活现地展现。

詹长法特别提到,在我国国内,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为先导,文化遗产数字化已全面铺开。故宫博物院于1998年启动“数字故宫”工程,标志着国家级文博机构系统化推进数字化的开端。2010年以来,“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推进,文物数字化在我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的技术网络与数据体系。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运用数字化技术对上百件文物进行三维数据采集,建立网络虚拟博物馆,实现“人机对话”,大大增进公众对古蜀文明的理解。

2023年,国家文物局指导推出“数字藏经洞”项目,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展开合作,以高清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等游戏技术,生动再现敦煌藏经洞及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超高分辨率扫描技术,则帮助捕捉故宫《千里江山图》细节纹理,支持远程精细观察,便于学术研究,减少真迹损耗,实现数字游览;国家图书馆古籍数字化项目则提供全文检索功能,便利学术研究。在线平台共享,突破地域限制,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詹长法先生在台上分享

技术核心

多技术融合实现“毫米级”精细掌控

在谈到“数字化赋能可移动文物的关键价值”时,詹长法阐述了应县木塔数字孪生、克孜尔石窟壁画修复、龙门石窟浅浮雕高精度建模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实例详情。

其中,“应县木塔数字孪生”项目实现了对脆弱文物的数字修复与虚拟展示。“克孜尔石窟壁画修复”项目则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基于大模型的壁画补全平台,实现保护技术创新突破。

此外,詹长法还讲述了龙门石窟宾阳中洞藻井彩绘复原图案、云长城-数字技术赋能长城保护与体验等经典案例。

詹长法深入剖析了支撑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关键技术体系。他强调,当前的数据采集已不再是单一技术,而是多光谱、高光谱、三维激光扫描、X射线、CT扫描等多种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文物做CT扫描,就像病人去医院一样,能够清晰探查其内部结构、铸造工艺乃至内核的支撑物。”他形象地解释道。通过这些技术,对一尊塑像的扫描精度可达毫米级,数据的精细程度“登峰造极”。这种精准的数据,不仅为文物虚拟修复(如对三星堆破碎青铜器的虚拟拼接)提供了可能,也成了预防性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基石。

詹长法强调,数字化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保护理念的“深层重构”。他以巴黎圣母院大火后依托前期数字化档案进行精准修复为例,说明了数字化信息如何使文化遗产即使在本体受损后,其文化记忆仍可“永生”。

詹长法提到,未来的文化遗产保护,将实现从“修复文物”到“重构文明记忆”的转变。数字化手段不只是记录历史,更将构建一个动态、开放、共享的文化生态系统,使文化遗产在虚拟空间中“可再生、可互动、可永续”。


詹长法先生在台上分享

现实挑战

跨越数据孤岛与人才鸿沟

数字化在文物保护领域具有广阔前景的同时,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詹长法提到几个值得重视的课题。比如,数据安全与“数字孤岛”的问题:各单位数据标准不一,导致数据无法互通,甚至因技术迭代而无法打开;AI参与带来的伦理争议:数字化技术既能精准复原,也能轻易“造假”,这引发了关于古代艺术品版权、著作权以及对古代艺术家尊重度的深刻伦理思考。数据安全威胁也日益严峻,黑客攻击可能导致珍贵文物信息泄露或篡改。而且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削弱传统工艺价值与人文关怀。

此外,他还提到,文化遗产数字化是艺术学与科技的多学科交叉领域。文物数字化从业者应同时具备考古学、艺术史等人文科学知识背景以及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等理工科专业技能,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进行跨 学科沟通并成功执行相关项目。但目前,具备如此跨学科背景的人才匮乏。

就此,詹长法建议,应建立健全技术伦理审查机制、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与法律监管框架。高等教育机构需兼具人文素养 与理工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强化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与企业联合培养,构建分层清晰 、结构优化的人才培养梯队,为文化遗产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确保数字化进程健康有序推进。

未来展望

共建共享,照亮文化自信之路

尽管挑战重重,文化遗产数字化趋势不可逆转。它已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文物数字化全覆盖和探索元宇宙等新场景应用成为国家战略。

詹长法总结,文化遗产保护已不再是行业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国公众的共同责任。“数字化不是为了重建逝去的王朝,而是让文明在数据的长河中不息奔流。”他表示,这项事业需要政策制定者、文博工作者、科技企业与公众共同努力,用数字技术“点亮”千年遗产的辉煌过去,更“照亮”通往未来的文化自信之路。

詹长法最后总结道,文化遗产的保护已不再是行业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国公众的共同责任。“数字化不是重建逝去的王朝,而是让文明在数据的长河中不息奔流,每一段历史皆是民族记忆与千年文明对话的桥梁,需要政策制定者、文博工作者、科技企业和每一位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用数字技术点亮千年遗产的辉煌过去,更借此照亮通往未来的文化自信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杭州市中心锁着一只神秘行李箱,长达半年!共有三道密码锁,背后有啥故事?

杭州市中心锁着一只神秘行李箱,长达半年!共有三道密码锁,背后有啥故事?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15 11:16:24
史上最年轻金鸡奖影帝!24岁的易烊千玺凭什么?

史上最年轻金鸡奖影帝!24岁的易烊千玺凭什么?

红星新闻
2025-11-16 07:53:52
日本人扛不住了!高市早苗对央行下手,日元狂跌,丰田却多赚百亿

日本人扛不住了!高市早苗对央行下手,日元狂跌,丰田却多赚百亿

云上乌托邦
2025-11-15 15:03:50
韩媒:输给中国U22是前所未有的耻辱,这是一场令人震惊的比赛

韩媒:输给中国U22是前所未有的耻辱,这是一场令人震惊的比赛

懂球帝
2025-11-15 22:12:06
山西摔狗反杀案,律师一句话问懵法官:天黑后你敢去案发现场吗?

山西摔狗反杀案,律师一句话问懵法官:天黑后你敢去案发现场吗?

慢半拍sir
2025-11-15 15:15:14
自从吹牛上税后,“双11”的战报偃旗息鼓了

自从吹牛上税后,“双11”的战报偃旗息鼓了

细雨中的呼喊
2025-11-14 16:34:41
上海大剧院就演出取消道歉并赔偿

上海大剧院就演出取消道歉并赔偿

极目新闻
2025-11-16 09:34:58
王楚钦不敌樊振东止步半决赛,张继科点评引争议

王楚钦不敌樊振东止步半决赛,张继科点评引争议

老慃尾声体育解说
2025-11-15 20:11:08
“臀大腰粗”的女生怎么穿好看?吊带背心搭深灰瑜伽裤,高雅自信

“臀大腰粗”的女生怎么穿好看?吊带背心搭深灰瑜伽裤,高雅自信

小乔古装汉服
2025-09-29 07:55:03
打花了!湖人半场65-34雄鹿,看数据:他是头号功臣!

打花了!湖人半场65-34雄鹿,看数据:他是头号功臣!

运筹帷幄的篮球
2025-11-16 10:19:52
特斯拉要求剔除中国零件,2年内全面替换,马斯克这刀砍向谁?

特斯拉要求剔除中国零件,2年内全面替换,马斯克这刀砍向谁?

体育小柚
2025-11-15 22:56:54
日本国内紧急备战,媒体曲解国防部发言,网民叫嚣“出兵中国”

日本国内紧急备战,媒体曲解国防部发言,网民叫嚣“出兵中国”

十三级台阶
2025-11-15 18:14:37
6国外援候命,高市通知全球,对华打响第二枪,中方被逼上硬菜

6国外援候命,高市通知全球,对华打响第二枪,中方被逼上硬菜

兰妮搞笑分享
2025-11-16 06:37:54
9比0才能晋级!最惨冠军诞生,连续三届跌入附加赛,世界杯又难了

9比0才能晋级!最惨冠军诞生,连续三届跌入附加赛,世界杯又难了

篮球圈里的那些事
2025-11-15 15:35:18
未用热应该缴费吗?西安供暖空置费争议“出圈”,背后民生诉求求解

未用热应该缴费吗?西安供暖空置费争议“出圈”,背后民生诉求求解

大风新闻
2025-11-15 17:34:06
新闻周刊丨高市之“祸”:撕裂中日关系的“天崩开局”

新闻周刊丨高市之“祸”:撕裂中日关系的“天崩开局”

国际在线
2025-11-16 05:54:46
印度游客疯狂涌入中国,在庐山水中直接脱衣搓澡?景区回应来了!

印度游客疯狂涌入中国,在庐山水中直接脱衣搓澡?景区回应来了!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15 22:15:46
金鸡奖六大不公平:易烊千玺没资格拿影帝,祖峰颁奖前被除名

金鸡奖六大不公平:易烊千玺没资格拿影帝,祖峰颁奖前被除名

光影新天地
2025-11-15 22:28:37
夺冠不到24小时,林高远就被人民日报点名,邓亚萍的话有人信了

夺冠不到24小时,林高远就被人民日报点名,邓亚萍的话有人信了

林子说事
2025-11-16 02:15:00
中方愤怒升级!24小时内两次“奉示约见”,新闻联播3分钟警告高市早苗......最新:日本还想发展核潜艇!

中方愤怒升级!24小时内两次“奉示约见”,新闻联播3分钟警告高市早苗......最新:日本还想发展核潜艇!

新民周刊
2025-11-15 18:35:44
2025-11-16 10:32:49
封面新闻 incentive-icons
封面新闻
第一眼,看封面。了解权威信息,看真实新闻故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04)。
330174文章数 8875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她从教师岗位退休,却在画布上开始了第二次人生!

头条要闻

媒体:叫嚣武力介入台海 日本全国都有沦为战场的风险

头条要闻

媒体:叫嚣武力介入台海 日本全国都有沦为战场的风险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时尚
旅游
家居
房产
本地

今年冬天最流行的4组叠穿,让你美出新高度!

旅游要闻

2025上海郊区红叶地图发布,秋色秘境藏不住了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