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的梧桐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周娅背着印着卡通图案的帆布包,脚步轻快地穿梭在楼宇之间。作为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她白大褂口袋里总装着特制的"彩虹药盒",各色药片与卡通贴纸碰撞出清脆声响。这个不足巴掌大的盒子,藏着她与35岁的小潔(化名)跨越6年的成长约定。被精神分裂症囚禁20年的女孩,如何在她的守护下,从暗室蜷缩的幼苗,长成向光而生的“向日葵”?
在家庭医生团队中,全科医生、专科医生、护理人员、公共卫生人员、社区联络员等各展所长,而周娅正是这支多面手队伍里深耕精神卫生的专科力量。
![]()
![]()
![]()
以心换心,叩响信任之门
2018年,刚接手精防工作的周娅第一次推开小潔家的门。屋内窗帘紧闭,狭小的空间里弥漫着潮湿的气味。29岁的小潔裹着褪色毛毯缩在沙发角落,眼神像受惊的小鹿般警惕。
![]()
周娅蹲在沙发前,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彩色药盒:“小潔你看,这是属于你的‘彩虹能量盒’,蓝色药片是早上的‘心情稳定剂’,黄色是中午的‘平静小太阳’……”她像展示魔法道具般轻轻翻动药盒,阳光透过纱窗的缝隙,在药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这个充满童趣的开场白,让小潔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这是周娅用整整一周为她设计的“破冰仪式”,她知道,打开精神疾病患者的心门,需要比药片更温暖的“药引”。治愈的开始,往往藏在最平凡的陪伴里。
![]()
破晓时分:以坚守浇灌康复的希望
对小潔来说,服药曾是场每天上演的“战争”。幻听与妄想让她坚信药片是“致命毒药”,无数次将药杯狠狠摔碎,常常将药杯砸向墙壁。周娅没有丝毫气馁,她和李阿姨用彩笔在药盒上绘制“成长打卡表”,每按时服药一天,就能贴上一颗闪亮的星星。更令人动容的是每日清晨的“云端之约”,无论严寒酷暑,周娅都会准时出现在视频里,有时是在晨光熹微的街道,有时是在飘着消毒水味道的诊室。她一边看着小潔服药,一边分享路上的见闻:“今天看到楼下的玉兰开了,洁白的花瓣上还挂着露珠,可美了!”
![]()
那些因抗拒服药而紧锁的眉头,在周娅日复一日的陪伴与鼓励下,渐渐舒展。某个暴雨倾盆的午后,小潔主动拨通了周娅的电话:“姐姐,我今天的‘小太阳’已经吃掉啦!”电话这头,周娅红了眼眶。她深知,这份看似简单的信任,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换来的。在家庭医生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只有“不遗余力”坚持守护。
![]()
向阳而生:让希望之花温暖更多人
一个午后,周娅整理小潔床头柜时,发现一团淡粉色毛线和半朵未完成的钩织铃兰。花瓣蜷曲,花蕊低垂,恰似困在疾病中的小潔。“以前爱钩花束,现在拿针都没力气了。” 小潔的声音充满无奈。第二天,周娅抱着五彩毛线篮来到小潔家:“我们重新种片花海!” 她耐心教小潔起针,从短针开始,毛线渐渐化作雏菊。此后,小潔的钩织技艺日益精进。
![]()
周娅带着小潔的钩织花束参加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公益义卖,缀着露珠状珠子的铃兰备受瞩目。当这件承载重生希望的作品高价成交,小潔眼中满是骄傲。如今,小潔化身社区康复站 “花匠辅导员”。每周三,她的钩织课堂人气满满。“收紧太阳花中心,就像攥紧生活的希望。” 她边示范边分享,用永不凋零的毛线花海,温暖着每位病友。
![]()
梧桐依旧摇曳,周娅依旧揣着她的“彩虹药盒”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在她看来,家庭医生不仅是健康的守护者,更是心灵的引路人。他们用专业驱散病痛的阴霾,用爱心点燃生命的希望,用坚守诠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小潔的故事,只是无数温暖故事中的一个缩影,而那一个个贴满贴纸的“彩虹药盒”,正在继续书写着关于爱、希望与重生的动人篇章。每一次的问诊、每一句的安慰、每一回的陪伴,都在无声诉说着:“家庭医生的意义,就是在患者的生命里种下春天,静待花开。”
![]()
编辑:朱红剑 校审:郑艳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