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翔先生曾评价二田书法永远是低级的,因为他们只知道平正,无法去“务追险绝”,永远都停留在书法的初级阶段。并且认为当代很多年轻人追求类似二田一样的书风是没有希望的。
![]()
这番言论不出意外的激起了网络热议,曾翔先生的论断的核心其实是在诠释写字与书法的区别,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确实是当今书法审美的一道门槛。
![]()
很多书法家都解释过写字与书法的区别,日前著名书法家王厚祥先生也借着一次观展的机会,详细的向民众普及了书法与写字之间的关系。
![]()
他说:“书法与写字的区别,我们过去写字,对写字的要求就是方便易识,所以写字的标准就是要方方正正,要大小一样,写歪了是缺点,写的不一般大也是缺点,字距都一样,行如果写歪了也是缺点。”
![]()
“但是到了书法里面,他是艺术表现,正相反,字写正了是刻意的,字写得一般大是刻意的。笔画不一样多怎么能一般大呢?非要把笔画不一样多的字写成一样大,那就是刻意的。”
![]()
“笔画多就大,笔画少就小,这是自然的。艺术的东西首先是自然,然后是要有变化。我们为什么看这个东西总觉得有意思,这个字写的有意思,这个变得太好玩。”
![]()
“但是我们如果在这挂一大张美术字、黑体字,你能在这看半天吗?没什么可看的,非常简单。所以艺术的东西必须有变化,必须有可看的东西,必须丰富多彩。”
![]()
王厚祥先生只是从一个最简单的角度揭示了书法与写字的区别,给民众上了一堂言简意赅的书法审美普及课。
![]()
书法是从日常书写中发现、总结和展现文字艺术美的结果,这就注定了书法源于写字但是艺术性又高于写字。
![]()
书法与写字的这层关系让很多人将书法与写字混为一谈,将实用性的书写视为书法的最高境界,将技术训练结果当成艺术高度的评价标准,加上个别书法家对技术、规范、标准的鼓吹,让一些民众产生了一种畸形的馆阁崇拜。
![]()
这些人推崇馆阁体为楷书的巅峰,将对称、一致、整齐、平均视为书法审美标准,完全排斥个性情感抒发。
![]()
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甚至有人将唐楷也视为馆阁体,认为《九成宫》也是千字一面,如此偏激、幼稚的眼光实在是可笑且可悲。然而这种思想确实在当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成为全面提升民众书法审美水平的一道障碍。
![]()
王厚祥先生作为当今书坛草书领域的佼佼者,其草书深得怀素三味,作为一位植根于传统的书法家,就是因为不写馆阁体也被视为“丑书”大师。
![]()
王厚祥先生的言论并非在为“丑书”辩解,而是在为书法的艺术本质正名。他从最基础的层面指出,书法作为艺术,其核心价值在于自然与变化,而非整齐划一。
![]()
这种观点植根于中国书法的悠久传统。从王羲之的“状若断而还连”到颜真卿的“屋漏痕”,从张旭的狂放到怀素的奔逸,中国书法史上所有被后世推崇的大师,无不是在打破规范中建立新的审美范式。
![]()
书法艺术的魅力恰恰在于在法度与自由之间找到动态平衡,在笔墨挥洒中展现书家的性情与修养。
![]()
但是馆阁崇拜将对称、整齐、均匀视为书法最高标准,本质上是一种审美上的懒情与怯懦。它追求的是视觉上的安全感而非艺术上的震撼力,渴望的是可复制的规范而非不可重复的灵感。
![]()
从书法史的角度看,我们今天奉为经典的诸多碑帖,在当时往往具有革命性甚至“丑书”的特征。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若以工整美观论,它远不如当时流行的院体书法。
![]()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被贬黄州后所作,信笔挥洒,不计工拙,却成为书法史上的不朽名篇。徐渭、傅山等人的作品在当时被视为离经叛道,今天却被认为极具艺术价值。
![]()
历史反复证明,真正推动书法发展的,往往是那些敢于突破常规、表现个性的“丑书”,而非亦步亦趋、墨守成规的“漂亮字”。
![]()
王厚祥先生的草书艺术,其价值正在于在快速流动的线条中保持力与美的平衡,在看似随意的挥洒中暗合传统法度。
![]()
将这样的艺术探索简单归为“丑书”,实则是用写字的标准评判书法,用实用的尺度衡量艺术。这种评判标准的错位,导致当代书法面临严重的认同危机——在大众层面,书法被简化为美术字;在专业领域,书法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在商业市场,书法被异化为装饰品。
![]()
书法作为艺术的现代命运,与整个传统文化在现代性冲击下的处境息息相关。随着硬笔、电脑、手机的普及,书法的实用功能几乎消失殆尽,这种“功能的丧失”本应促使书法向纯粹艺术形式转型。
![]()
在这种背景下,王厚祥先生的言论实际上是在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公众理解书法作为艺术的基本特质。
![]()
只有当大众能够区分写字与书法,能够欣赏线条的质感、墨色的变化、章法的奇正、气韵的流动时,书法才能真正作为活的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中延续生命。
![]()
王厚祥先生是在为书法的艺术本质辩护,为书法的多样性与创造性争取空间,为打破大众书法审美的“馆阁体迷思”而努力。
![]()
只有当大众能够超越“漂亮”与“丑”的表面对立,进入书法艺术的内核,才能真正理解当代优秀书家的声音,才能见证书法在当代的重生与复兴。
![]()
书法的未来,不在于回到一个想象中的黄金过去,也不在于全盘否定传统而追求绝对创新,而在于在对话与碰撞中找到新的平衡点——既尊重书法的历史深度,又拥抱当代的艺术精神;既保持笔墨的传统韵味,又回应现代的审美需求。
![]()
书法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价值不仅在于延续传统文化血脉,更在于为人类提供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与精神资源。
![]()
当大众能够以开放而自信的心态面对书法领域的各种探索与实践,当大众的书法审美能够超越整齐划一的浅层标准,中国书法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当代艺术格局中占据应有的位置。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