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赵冬梅:我儿子初中辍学了,我经历过最深的黑暗,但我们走出来了

0
分享至



来源:第十七届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实录

主题:《对于家庭教育的再思考》

演讲嘉宾:赵冬梅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大家好!我今天标注了两个身份:一个是辍学男孩泱泱的妈妈,另一个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儿子的辍学经历。他是在2015年,初中二年级放完十一假期之后,就开始频繁请假的。在此之前,他上小学只请过一天假。我完全没想到他是因为不想上学了而请假,他也始终没有正面表达过“我不上学”,但是他曾经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之后去上两天课,就又回家不愿去了。这样反反复复很多次,从2015年10月一直到2016年的6月,这是我后来复盘才意识到的。

那个时候他辍学了,我十五岁的独生子,一个北大教授的独生子,辍学了。

2016年之后,我还尝试过各种办法把他送回到学校。这些努力,可能很多家庭也都做过。我曾有一个去美国教书的机会,就把他带到美国去上高中;我还把他送到过一个大专的预科。但是所有这些努力,最终也宣告失败。

到了2021年,我终于想明白了:他可以不上学,可以没有文凭,可以不回到学校去,不再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至今他有两张文凭,一个是小学毕业证,另一个是初中毕业证。他可以没有任何一张高中以上的文凭,但我对他有要求,包括他必须努力学习。



公开分享的背后:压力与初心

到了2024年的时候,我和泱泱决定要把我们的故事分享出来,这就是我们公开分享的时间线:

2024年9月1日,网易新闻“网易文化”发布短视频:《赵冬梅:我儿子初中辍学了,我支持他》

2024年12月26日,“新世相”发布公号文章:《我妈是北大教授,我初中都没上完》

2025年7月24日,“一席少年”发布我的演讲:《我的儿子跟学校八字不合》,发布的主题是《上一次我来一席的身份是北大教授,这次是一位辍学孩子的妈妈》

2025年9月5日,“三联生活周刊”公号发布采访:《北大教授vs初中辍学妈妈:我终于接受“他想以自己的方式成长”》

2025年10月18日,脱不花、泱泱和我的“长谈”在“得到”上线:《那些不肯“齐步走”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按照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所有孩子都要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然后他应当上高中,或者说我们家长希望孩子尽可能上高中。那进了大学之后呢,又开始要求他必须考硕士。我的学生告诉我说,在北京市想要进中学教书,甚至想要进小学也需要有硕士文凭。如果要进大学教书或者外地的想要留京,可能还需要取得博士学位。这种路径,其实就是“齐步走”:所有的人按照整齐划一的步伐,在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

而泱泱呢,是一个不愿意“齐步走”的孩子,他就从“齐步走”的队伍里头挣脱出来了。这些不肯“齐步走”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他就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因此,我跟脱不花商量,把题目起成:《那些不肯“齐步走”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泱泱走出来了,他是一个心理很健康的人,他找到了他此生愿意做的事情,成为了一名摄影师。他和他的朋友一起拍摄发表了第一部纪录长片。

所有这些对公众分享的经历,其实都是我们母子共同商定的,但背后其实是有压力的。

不久前,我去上海开会,遇到一个学生,他如今是复旦大学的教授。我们聊天到最后,他非常严肃地跟我说:“赵老师,你跟泱泱那个事情不要再讲了,因为网上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可能会伤害到你们。”他说的是对的,从头到尾,这件事情讲出来都是有压力的。



在7月21日一席的演讲正式上线之前,我写了一个挺长的免责声明,我给大家念一下:

这并非是一个母亲主动的选择,她摊上了“跟学校八字不合”的小孩,没有暴怒放弃,而是选择耐心接纳,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以他自己的方式跟社会建立有效连接。

“成绩不好的小孩”也可以有明天,对吧?

的确,母亲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对孩子起了正面作用。在中国最好的大学教书,让她对学习成绩“祛魅”,有能力区分“学术的”与“人生的”。周围高认知人群的包容,也帮助这对母子度过了最深的黑暗,她们永远充满感激。

我们要谈论的是,在现有条件下,面对出了问题的孩子,如何接纳。至于其他,实在并非“这一个”个案可以承担。混为一谈等于一个不认。

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我其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那为什么我们还要讲出来?

因为我和泱泱,我们这一对母子,希望通过公开谈论,消除那些目前在学校教育中“落后”或“辍学”带给父母和孩子们的耻感。我们希望安慰、帮助并鼓励到这些家庭。

因为这件事情实实在在的,它就是“房间里的大象”。它可能在任何一个班里都存在,甚至包括那些已经上了最好大学的学生,他们只是在表面上没有掉队而已。但是究竟他们遭遇了什么?所处的状态又是什么样的?我想在座的各位,包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所有的父母,我们其实都知道,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不敢谈论它。

我在一席演讲的开端,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来安慰你们大家的,我希望你们可以被安慰到,它会发生,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孩子的错。”我确实经历过最深的黑暗,也希望能鼓励到大家。伤心、愧疚、悲哀、恐惧、绝望……所有这些词汇总起来就是:“为什么是我,我哪里做错了?”

首先是,泱泱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他掉队了,就不能取得大学文凭,他将来可怎么生活,他会不会饿死?这些问题我都想过。我充满恐惧,不知道我和儿子会不会被社会歧视。我其实倒不太怕,因为我好歹也是北大教授,但是我儿子会不会因为我是北大教授这件事情,受到加倍的歧视?

我曾经感到恐惧和绝望。明明不用坐班,我却每天都会去学校上班,在儿子把他自己关在屋子里的时候,我依然会每天去上班。有一天早晨,我没听到他的动静就走了。第二天下午下班回到小区的时候,我想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小区的楼底下会不会围着一堆人,他是不是跳下来了。

泱泱在脱不花的长谈当中,说他曾经坐在窗台上。我们家是九层,如果真的一使劲儿,我就没有这个孩子了。我曾恐惧过,但是还好,我的儿子也有恐惧和牵挂,他从小是一个被深爱的孩子。我父亲的原话是说,看孩子要不错眼珠地盯着他。我母亲和我父亲,还包括我前夫,都是极爱这个孩子的。他知道我们爱他,他还有很多的爱好,因为爱这个世界,所以他最终没有跳下去。那是我经历过的最深的黑暗。



“泱娘三问”:对现行教育的反思

那么现在大家关心的是,这个可怜的母亲,她是怎么走出来的?

当我开始愤怒的时候,我就接近于走出来了,我不再愧疚,觉得我和泱泱没做错什么。既然我们没错,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于是我开始思考。愤怒,它证明我摆脱了愧疚。

而开始思考和自省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接近于得到解决。在愤怒之中,我思考了三个问题,我把它称为“泱娘三问”——其实是泱泱妈妈的三问。

第一问:为什么这个孩子所有的美德,你们都看不见?

我之前演讲用了很多儿子小时候的照片,多好看的孩子啊!在他很小的时候,我总忍不住不停地说:“泱泱你多好看啊。”然后我的儿子常常会说:“所有的妈妈,看自己的小孩都是最好看的。”我说:“你说得对,但我的儿子还是最好看的。”这个孩子不仅仅好看,而且勤快,他有非常强的动手能力。在这个动手能力的背后,是他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以及解决问题的愿心。



他善于学习,也善于合作。我曾和同学们一起为孩子们组织冬令营。他在出发之前问我:“妈妈,我们这个冬令营的小朋友的年龄结构是什么样的?”我说:“你为什么要问?”他说:“我想知道我在这其中究竟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知道关心别人。这个冬令营要搬一次家,从厦门搬到鼓浪屿岛上。我拉着自己的箱子,回头看见一个女同学的儿子拖着两只箱子,而他妈妈悠哉悠哉地走在前面。这孩子比我儿子还小,于是我抱怨:“你看弟弟都帮她妈妈拉箱子,你为什么不管我?”然后他回答说:“妈妈,我要照顾更小的同学。”他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而且他还有非常强的能力,类似今天这样的活动,初中一年级就能够独立负责打光和调音工作。

但在学校的整个评价体系里边,这些都不算。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孩子身上这么多的闪光点却都看不见,那你们在乎的学习,他真的差吗?他在上小学之前没有学过任何东西,学校里拼音只教了一周就完了。这个孩子慢慢从开始的70多分,考到了89分了。我给老师打电话说:“嘿,我儿子真棒,已经考到了89分。”那个老师跟我说什么,他说:“我们班低于90分的,就两个。”这个孩子所有的美德在学校里边都不被看见。

我有记日记的习惯,但是我记日记的时候,往往就是我快疯了。有些事我可以去跟另外一个人说,但是有的事情很难说,所以我写日记。

《泱娘日记》2016年2月21日:

要开学了。泱泱返校,我随至北大备课。

晚上泱坐在沙发上打电话指导同学买短卡(短卡是一种四驱的赛车)。他思路清晰,数据明白,权威极了,这是他爱的,便学得这样好。如果中学有短卡课,泱必定是第一。

为什么有些知识就是优先的、独占的,而另外一些则是边缘甚至污名的呢?(这是一个可怜的妈妈,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用心的历史学者的思考。)我在想,王安石的《三经新义》是一个例子。知识、思想、方法的独占化,最终堵死的,是创新之路。泱,希望你也能到罗马。

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大家喊着“一二一”,不允许其他的人去走别的路呢?以上是我的第一问,其实在刚才我所引的日记里头,就已经开始了。



第二问:都说时间就是生命,为什么我们的生命要以这种方式消耗?

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我真心觉得这就是历史学。我观察到,很多有成就的人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过了35岁,到40岁左右都开始喜欢历史,不管他原来是学什么的。我理解为,是因为他自己有历史了,他需要思考自己的来路以及即将到哪里去。所以历史学其实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反思性的学问。我们通过对过去记忆的整理和反思,认清当下的处境,以及思考怎样走向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在这个时候,泱泱的妈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教授赵冬梅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时间要以这种方式度过?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我首先要想的是,我们的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以这种方式度过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呢?

这个时间其实很短,中国现代学制的颁布,到今年应该是121年。那在此之前,从隋朝开始,通常认为是从隋朝开始有了科举制度,但科举所涉及的人群比我们的现代教育制度要少得多。所以我们目前的这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培养下一代的方式,它不是从古就有的,而是非常短暂的。因此它也就谈不上天经地义。

我仍然引用我2019年的日记,这个时候他是在美国寄宿家庭。我本来申请了在美国待一年,但因为我有四个学生毕业,所以半年就回来了。我以为他已经适应,因为半年之中,他本来不好的英文能及格,我觉得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以为我可以把他留那儿,但我走了之后,情况又恶化了,这时候我在北京。

《泱娘日记》2019年3月7日:

无比消耗的一天。泱又未上学,阿姨要带他去看病,泱拒绝。这让我意识到:

第一,我对泱的支持不是无条件的,我应该做到无条件,包括允许他胆怯、消沉。(我们不能仅仅是因为孩子漂亮、可爱、考一百分的时候,你才爱他。你不能跟他说,爸爸妈妈一直都是爱你的,但是却很少能让他感受到被爱。我在检讨我自己。)

第二,我还是顾虑别人太多了。 我是担心阿姨的感受才做此决定。我可以牺牲我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必须允许泱不愿意(因为他是孩子)。

第三,泱是一个善良且具备了一定生存能力的好孩子,如果他不愿意在功课上努力,上好大学,那么,由着他做个自食其力的人吧。

在2019年我已经开始思考,教育制度不是天经地义的,既然并非古而有之,那么也不必是天经地义的。在这个意义上,我已经在松动,我在思考,我可以允许他不接受系统的教育。

第三问:作为母亲,我究竟在做什么?

“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这句话常常被人传颂。大概所有搞教育的人都听过,所有的家长也都被告知过。

但是我以为,我们今天的父母之爱,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不如母鸡之爱。因为母鸡之爱子是出于本能,而一部分人类之爱子正在逐渐背离本能——你忽略他是个人,是一个生活中的扎扎实实的人。你告诉他,你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你口口声声宣称你有多爱他,多么无条件地接纳他,但只要老师打一个电话,你就会把满腔怨气转嫁到他头上。你会堵着他的门说,你怎么这样,我为你都砸锅卖铁了。

“砸锅卖铁”是我父母那一代常说的,我们这一代大概率是不需要砸锅卖铁,但是会说,爸爸妈妈为了你,比如说为了上好学校拜托人种种,我们为你花费了这么多,你却……你对不起我!

那我做过什么呢?其实从他上小学到他后来不好好上学,我做的所有努力都是把他推出去,把他推给外部世界。我希望他能够寻求到体制性的外在承认。比如说我作为一个北大的教授、北大毕业生,那我们所有北大毕业的就一定比其他学校毕业的更幸福、更成功吗?什么是成功?明明我知道这些,但我还是努力地推他,把他推回学校去,把他按在那个椅子上,希望他能够按部就班地走大路。我和体制站在一起,压迫这个“不肯齐步走”的小孩。而这个小孩,因为他是我生的、我养的,他从内心深处爱我,他愿意为我做出努力做出牺牲,他一直在委屈他自己。

而我因为他未达到外部目标,一直对他不满意,我的不满意又加深他的愧疚。于是这个可怜的小孩就在愧疚的恶性循环当中,不断地徘徊,压力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他关上了他的门;直到有一天,他坐在了窗台上往下看。

这确实是我的错。其实我觉得,亲子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关系。我们大人往往是按照外界的要求,不敢抵抗外部世界。同时我们也觉得走大路是最安全的,因为大家都走啊,至于最后怎么样,我们其实是不管的。如果离开了这条路到哪里去?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就会感到心慌感到恐惧。所以为了避免心慌和恐惧,我们就去压迫孩子。在孩子面前,凭借这种权力关系,我们确实是可以做到为所欲为的。但“为所欲为”易,“心想事成”难。



与儿子的约定:为己之学,自洽自足

我觉得每个孩子都像自然界中的植物一样。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开大朵的重瓣花朵,三四十岁以后开始喜欢单瓣儿的花,进入五十岁以后我喜欢所有的花和树。

在冬天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观察北方的树。你以为没有叶子,它就萧瑟了,其实真不是。建议大家现在可以去看看,看完了秋叶,你还要抬头看树,不仅可以治疗颈椎病,你还可以看到树的形态:褪去了叶子之后,树的姿态更加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所有的树,不管是高还是矮,只要人类没有恶意修剪它,它一定都是舒展的。它的枝叶会主动寻找阳光,它的根系去寻找水源,这就是生命的本能。我们每个孩子也都有这个本能,如果没有外界的恶意或者非恶意的干预,其实所有的孩子都是能够长好的。

至于长成什么样——是栋梁,是能够开出重瓣的牡丹来,还是一朵梅花,还是一朵杏花,哪怕就是一个紫花地丁,或者就是鸭跖草那么小小的一点,甚至是更小的点地梅、苔花……而且苔花不是学牡丹才开的,苔花是自在而开。虽然我们大人想要心想事成,觉得可以为所欲为,但是孩子自带命运的,你的干扰会使得他到不了他本来可以抵达的地方。

我在清华连续开了四年课,曾做过一个小的调查,因为样本数量很小,所以未必完全科学。我在这个调查中发现,这些能考上清华的孩子,有很多人是初中,甚至高中才“觉悟”的。他们有的初中还在打游戏,然后被妈妈抓回来,最后也能考上清华。所以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的父母,不要以为那全是你努力的结果。

生活必须继续。在经历了这三问之后,我彻底想明白了。

2021年,我跟泱泱说,我对于你上不上大学这件事儿没有执念。但是我有要求你要自食其力,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而且要做一个自洽的人。如今有了AI,我们能更快地获取不同领域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深入探讨。这可能比请教一个业内专家还要快,因为你总不好意思追着人家没完没了。但是向AI提问的能力,你是要靠自己学习。哪怕在AI到来之前,网络上有很多知识向我们开放,但是很多人拿着手机只是在刷一些非常没有营养的东西,包括我自己。

我跟泱泱约定:你可以不上学,但是你要努力学习。而且我们希望你做的是“为己之学”,就是一个自我建设的学问。现代教育中,我们每一个人受的都是 “为他之学”。我们的所有学习都是向外的,我们满足外部的要求,努力征服外部世界,取得外部世界的认可。我们希望打败同班同学,比如说考第一。

我曾是一个很不像话的人,现在想想,我高三的时候真是个笑话。当时我会计算自己能拉第二名多少分,如果拉的不是那么多,我就会觉得这次没考好。这种学霸作为父母,他们的同理心往往特别差。因为在他的人生经验当中,他不断被体制肯定,他跟体制之间有着高度的配合。我的不幸和幸运就在于,我得到了一个跟学校体制“八字不合”的孩子。幸好作为学霸,我是有思考能力的,所以我走出来了。





保护独一无二的生命

我们的教育整体上都是向外的,而中国传统的君子之学是为己的,就是自我建设之学。我希望泱泱做自我建设之学,他要做到自食其力,同时他还必须要做到自洽。他要尊重他自己,并且在尊重他自己的基础之上,尊重他遇到的每一个人。

我还跟泱泱说过一句话,我说妈妈是个特别挑剔的人,我对文字挑剔,我对人也很挑剔。我之所以对你有这些要求,是因为我生怕有一天,你变成了一个我不能喜欢的人。

还好我很幸运,泱泱也很幸运,到今天为止,泱泱即将24岁,他是一个我喜欢的人,他成为了一个纪录片摄影师,还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就是在4月29日,他和赛车手老吴、老吴的太太Minda一块儿参加了派克峰爬山赛。6月22日,老吴成为第一个登上派克峰的中国大陆车手,而泱泱用摄像机全程记录了参赛过程,并且泱泱会修车,他担任了机械师。

10月12日,他的第一支长篇摄影纪录片在B站、微博“摄影狗亨利”上线,这是他作为摄影师给自己起的名号。

作为妈妈,我当然是转了一遍又一遍,我很高兴,我们走出来了。

那些仍然在迷茫中的父母亲和孩子,我相信你们也可以走出困境。在制度发生重大变革之前,请让我们一起,保护这个独一无二的生命。

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震惊!武汉某校招会现场,必胜客招服务员月薪2000-3000元引争议

震惊!武汉某校招会现场,必胜客招服务员月薪2000-3000元引争议

火山诗话
2025-11-10 18:25:34
演都不演了?李连杰、洪金宝变化突出,疑“血液净化”,牵连成龙

演都不演了?李连杰、洪金宝变化突出,疑“血液净化”,牵连成龙

阿笎评论哥
2025-11-11 11:57:29
重磅!软银清仓英伟达,孙正义套现415亿元,向OpenAI追加投资!发生了什么?

重磅!软银清仓英伟达,孙正义套现415亿元,向OpenAI追加投资!发生了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18:10:10
全国各地医保亏损,新乡限制医保报销额度,统筹日支付限额50元!

全国各地医保亏损,新乡限制医保报销额度,统筹日支付限额50元!

你食不食油饼
2025-11-11 07:00:06
官方回应“江苏车牌将启动新字母号段”

官方回应“江苏车牌将启动新字母号段”

鲁中晨报
2025-11-11 12:39:02
5万人紧急撤离!大暴雨!未来3天,紧急提醒→

5万人紧急撤离!大暴雨!未来3天,紧急提醒→

观威海
2025-11-11 17:26:09
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瞬间刹停违反物理学原理

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瞬间刹停违反物理学原理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10 22:50:37
绕开特朗普,美国州长来中国“另寻出路”| 京酿馆

绕开特朗普,美国州长来中国“另寻出路”| 京酿馆

新京报
2025-11-11 11:49:15
德军司令:柏林已做好“开战准备”

德军司令:柏林已做好“开战准备”

环球时报国际
2025-11-11 00:09:28
华农27岁博士校园溺亡后续:父亲被安保抬出,姐姐怀孕6月哭晕

华农27岁博士校园溺亡后续:父亲被安保抬出,姐姐怀孕6月哭晕

180视角
2025-11-11 13:30:42
耿直boy+1!18岁复旦学子击败潘展乐孙杨夺冠,赛后回应亮了

耿直boy+1!18岁复旦学子击败潘展乐孙杨夺冠,赛后回应亮了

青春上海
2025-11-11 11:35:14
张雪峰新女友身份疑曝光,两人同看演唱会举止亲密,女方才貌双全

张雪峰新女友身份疑曝光,两人同看演唱会举止亲密,女方才貌双全

古希腊掌管松饼的神
2025-11-11 13:49:47
打“第三者”耳光后,时隔8年原配再被刑拘

打“第三者”耳光后,时隔8年原配再被刑拘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11 15:41:42
太突然!他于昨晚去世,多位影视圈人士痛悼:不敢相信

太突然!他于昨晚去世,多位影视圈人士痛悼:不敢相信

桑葚爱动画
2025-11-11 12:51:15
苏州警方通报骑警因操作失误擦碰观众:对涉事队员批评教育,三名伤者均已离院回家

苏州警方通报骑警因操作失误擦碰观众:对涉事队员批评教育,三名伤者均已离院回家

界面新闻
2025-11-11 16:55:19
俄乌两国为何要死磕红军城?尊严与政治背后多重博弈

俄乌两国为何要死磕红军城?尊严与政治背后多重博弈

史政先锋
2025-11-11 15:46:36
知名巴萨球迷:梅西不该偷偷的溜进诺坎普,这不是他家而是我们的

知名巴萨球迷:梅西不该偷偷的溜进诺坎普,这不是他家而是我们的

懂球帝
2025-11-11 17:07:07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懂球帝
2025-11-11 12:11:14
男子接受调查后要求民警送其回家遭拒 返回派出所刺伤民警致其轻伤 一审被判8年

男子接受调查后要求民警送其回家遭拒 返回派出所刺伤民警致其轻伤 一审被判8年

红星新闻
2025-11-11 12:21:47
上海徐汇滨江一豪宅失火,消防:系小区裙房失火,已扑灭无人员伤亡

上海徐汇滨江一豪宅失火,消防:系小区裙房失火,已扑灭无人员伤亡

极目新闻
2025-11-11 17:12:18
2025-11-11 19:08:49
新东方家庭教育 incentive-icons
新东方家庭教育
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5358文章数 262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老师打学生怎么办?

头条要闻

欧委会迫使欧盟成员排除中兴、华为设备 外交部回应

头条要闻

欧委会迫使欧盟成员排除中兴、华为设备 外交部回应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房产
健康
数码
教育
艺术

房产要闻

海口湾,1300亩巨无霸地块登场!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数码要闻

用希捷酷狼Pro 30TB NAS硬盘打造120TB数据仓库也太“疯狂”了

教育要闻

徐凯文:当代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的釜底抽薪之策

艺术要闻

田英章日常书信曝光,字迹开阔惊艳人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