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朝之后,随着真迹失传,古法也慢慢削弱,书法家的水平普遍下降,而且明清推行“馆阁体”,略显拘谨,艺术性偏弱,更令后世不喜元明清法帖,大多将其忽视,只学魏晋、唐宋。
![]()
实际上,古人笔法深奥,变化复杂,且拓本传世居多,不够清晰、精到,直接临学晋唐,无法真正参透,况且明清也有个别高手,深谙古法,技艺超群,比如书法界“最后一位宗师”——董其昌,非常值得学习。
![]()
董其昌乃是18岁之后,因字丑陋,参加会试屈居第2,内心不甘,才勤奋练字,为了学好书法,他搜购名帖,还入项元汴家中,任职馆师,赏析、参悟真迹,把颜真卿、米芾、钟繇、王羲之等人通学一遍。
![]()
可谓融诸家于一体,尽得“颜骨赵姿”之美,当然董其昌的书法道路,也并未在此停止,他勇于创新,结合禅宗气息,以及个人喜好、魏晋风尚,独创“生秀淡墨”之法。
![]()
用笔绰约清逸、淡丽出尘,极具仙气,虽然其字秀丽俊逸,但毫不拘谨,相反他的笔势明朗、清晰,还精通大字,例如欣赏《檃栝前赤壁赋》,字字高妙,儒雅遒和,乃是书坛仅存的一幅“神仙书”。
![]()
“櫽括”是将原作进行删减和重构,他把董其昌《前赤壁赋》从600字,缩至100字,使其符合“百字令”,即《念奴娇》的格式要求,多次练习,最终精心抄写在绢本之上。
![]()
相比纸张,绢本呈现的更加细腻,把墨色、气韵等美学效果,展现的生动至极,点画虚和灵动、明朗多姿,时而墨色干涸,营造几分古朴拙质的醇厚感,再搭配独特书风,绢本加成的朦胧感,通篇极具仙气。
![]()
其实对比“张怀”等人,董其昌的书法比较淡丽,乍一看平平无奇,仔细品味,才觉质感、肌理深厚,令人震撼,故而当今书坛,某些急于求成的俗人、喷子,根本看不懂,甚至启功先生,临学50多年,也仅得皮毛。
![]()
直到晚年,终于悟得些许精髓,夸赞:“回顾董书,始知其甘苦……益知董于阁帖功力之深,不在邢子愿、王觉斯之下也”,此作耗尽心血,凝其精髓,更是精悍至极,别看只有100字,但是每一笔值得细细品析。
![]()
目前《檃栝前赤壁赋》藏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为罕见真迹,字体完整、清晰,墨色润丽,每个笔画的细节尚存,可时常临摹,既可学古人笔法,还能感受古韵,掌握灵活变化,利于日后个人创新。
![]()
而今,我们对董其昌《檃栝前赤壁赋》,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乃是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细,便于翻折、临摹和查找。
![]()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字体十分高清,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所有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