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亿把一艘800年前的南宋商船整个捞上来,值不值?
![]()
我刚在博物馆戴上VR潜进“南海一号”船舱,一瞬间被铜钱山、瓷罐墙、银锭堆包围,当场明白:这哪是考古,是直接把南宋外贸公司的硬盘撬开,数据还在跑。
![]()
别急羡慕,现在你就能“登船”。
![]()
新开的沉浸式项目把船体3D扫到毫米级,连桅杆上的裂纹都复刻,伸手能捞到影子。
我旁边一个初中生,抓起虚拟瓷碗没撒手,他妈妈说别弄坏,工作人员笑:放心,真品在隔壁库房里泡着第17道脱盐水,400%含水率已经降到150%,木头终于松口气,不再一风干就碎成渣。
![]()
别看木头软,钱可硬。
![]()
中英团队刚把铜钱铅同位素跑了一遍,沉船生日被精确锁定在1183-1242年,误差不到十年。
![]()
以前我们说南宋贸易旺,现在能直接告诉你是宋孝宗到宋理宗这60年,广东人把瓷器卖到波斯湾,阿拉伯商人把银子运来广州,银锭上“阿布·阿里”的刻字还闪,像是快递没签收。
![]()
文物一出水,文创就跟上。
![]()
复刻的那套青白瓷茶具,上线两周卖断货,工厂加急窑口都排到6月。
![]()
我买了个小银铤钥匙扣,59块,拿在手里和真货同比例,闺蜜以为我暴富,我说这是宋朝外汇券,她立马下单。
![]()
院长透露,销售额已经破500万,等于又给考古项目回血十分之一经费。
![]()
最离谱的是,考古队员今年在船尾又掏到3枚没登记的银锭,名字不是中文,也不是阿拉伯文,像是波斯语拼写,专家眼睛都直了:这艘船可能还有第三国中间商,海上丝路比课本画的更绕。
消息一出,日本学者飞过来借标本,打算比对他们那边的“镰仓铜货”,看是不是同一结算体系,连货币史都要重写。
有人酸:花3亿捞船,为了几块瓷?
我替他们算笔账——18万件完整器,平均一件保护费1600块,放到香港拍行,单只建窑黑釉盏已经叫价30万港币,更别提成批的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研究价值压根没法用人民币计价。
广东省干脆把它定为“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区,下一步2000万专项经费砸船体结构,目标是把这艘800岁老船拼装回能“走”的样子,未来你带娃来看,不再是一堆烂木头,而是一艘可以登的南宋巨舰。
我离场前又回头望一眼玻璃水池里的船体,灯光打下去,木头纹理像海潮。
那一刻明白:我们不是在博物馆看古董,是在800年的Excel表里翻流水,南宋人早就把生意做到全球,只是忘了按保存。
今天这3个亿,是替他们把文件恢复,顺便告诉埋头打工的我们——连一艘木船都能环游世界,你还有什么不敢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