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
本报讯(记者 盛丽)近日,北京市曲剧团携新创北京曲剧《城南旧事》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作为北京市曲剧团继《我这一辈子》后的又一小剧场力作,《城南旧事》既延续“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风格”,又融入当代审美表达,用“以情带声”的表演实现艺术传承。
新创北京曲剧《城南旧事》改编自著名作家林海音经典同名小说,延续原著“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基调,通过小英子的童真视角,以“成长与离别”为核心纽带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几段童年往事。
该剧编剧兼导演白爱莲此前曾执导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这次白爱莲延续“虚实相生”创作理念,以“童年在时间之外”为核心表达,采用意识流手法打破传统戏剧结构。舞台调度借鉴电影《城南旧事》的散文式美学,通过英子的回忆视角自然切换场景,无场次流动设计让胡同、荒园、学堂等场景如记忆碎片般铺展。表演风格则追求“现实性与趣味性并存”,弱化激烈戏剧冲突,以生活化表演传递深沉情感。
该剧表演突出“唱中带说、说中融唱”特质:唱腔以单弦曲牌为骨架,融合大鼓铿锵与琴书婉转。作曲顾静媛为角色量身打造“一人一韵”的听觉体系:秀贞唱段融入“云苏调”的悲婉,小偷自述采用“数唱”的急促。剧中既有《送别》的经典旋律变奏,也有原创民谣式唱段。
本报记者 曹立栋 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