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发和苏丹,傻傻分不清?其实这都是伊教世界里话事人的称呼,不过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阿拉伯帝国时期,帝国的君主一般被称为哈里发,他们不仅是世俗世界的一把手,同样也是信仰世界的一号人物。
苏丹原来是类似总督的一种称呼,相当于是封疆大吏,原本是没有世袭权的。但是伴随着突厥人发展壮大,他们在阿拉伯帝国内部建立了国中国,他们的首领苏丹,也就成了类似国王的称呼。
不过苏丹是没有信仰方面的地位的,仅限于世俗地位。哈里发才是伊教世界世俗、信仰共同的话事人。
因此,当我们读到中东历史的时候,往往疑惑于为什么阿拉伯帝国存在的同时,还有塞尔柱帝国、罗姆苏丹国、赞吉王朝、阿尤布王朝等等,其实这些都应该归类为阿拉伯帝国旗下的割据政权。他们手握军政大权,但同时也尊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为信仰领袖。
![]()
奥斯曼土耳其崛起,集哈里发与苏丹为一体
1299年奥斯曼土耳其就在小亚细亚诞生了,他们的前身,其实就是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奥斯曼作为罗姆苏丹国的一位军事长官,做大做强以后,他的儿子奥尔汗吞并了罗姆苏丹国的大部分地盘,建立了奥斯曼帝国。
如果说塞尔住帝国,是架空了阿拉伯帝国的世俗权力的话,那么奥斯曼帝国就是世俗权力、信仰地位,全都要的存在。
1258年,阿拉伯帝国已经被蒙古人给灭了,但是在1260年,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收留了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后裔为新的哈里发。所以哈里发制度就在埃及流传了下来。
恰好蒙古人西征的时候,没能击败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因此后来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一直都是以苏丹自居,长期没能得到哈里发的称号。
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入君士坦丁堡,灭了东罗马帝国,自此威震天下。但是作为伊教帝国,没有得到哈里发头衔,始终给人一种久居人下的感觉。况且,只有得到了哈里发的头衔,才能真正征服整个阿拉伯世界。
因此,公元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灭了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抓了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傀儡哈里发。征服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阿拉伯半岛等阿拉伯人的聚居地,从此以后,奥斯曼帝国的君主,不仅是世俗世界的苏丹,更是整个伊教信仰世界的哈里发。
所以此后奥斯曼帝国征服阿拉伯人的其他聚居地,就有了法理依据。1533年,奥斯曼帝国击败波斯萨法维王朝,占领了巴格达,拿下了伊拉克。1547年,奥斯曼帝国攻占萨那,将也门据为己有。此后他们更是占领北非各地,凭借哈里发的头衔,让各地苏丹对奥斯曼帝国俯首称臣。
![]()
欧洲国家最担心的就是伊教世界一盘棋
可以说,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几乎已经做到了将伊教世界变成一盘棋的地步。为什么说几乎呢?因为伊教世界太大了,除了中东、北非外,当时还有中亚、波斯、南亚等地,所以奥斯曼帝国不可能全部收入囊中。
但是,伊教世界的核心地区,麦加、麦地那、巴格达、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开罗包括伊斯坦布尔,已经全部纳入了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之内。说他们整合了伊教的信仰资源,一点也不为过。
内部完成了统一以后,自然是要选择对外扩张了。奥斯曼帝国从1521年攻占贝尔格莱德后,正式涉足巴尔干半岛,开始进军欧洲的基督世界。
1522年,奥斯曼帝国征服罗德岛。1526年,奥斯曼帝国征服匈牙利王国。整个巴尔干半岛,几乎全部被奥斯曼帝国所吞并。
从1529年开始,奥斯曼帝国发起了多次针对维也纳的军事行动,直接把欧洲各国给吓傻了。一旦维也纳被攻破,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将陷入一盘散沙,到那时候,就是土耳其大军横扫欧洲的时刻了。
所以欧洲各国积极支援哈布斯堡家族,这才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限制在了维也纳城外。奥斯曼帝国虽然没有攻陷欧洲腹地,但却占据了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陆上通道。与此同时,欧洲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
16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拥有450万平方公里,1500多万人口。看似地盘不大,可他们占据的基本都是繁华地带,诸如阿拉伯半岛的沙漠,他们看都不看一眼。
至于人口,那在欧洲人看来,简直就是庞然大物。同时期的英国只有300万人,西班牙也只有500万人。面对如此庞然大物,怎能不令人胆战心惊?
![]()
一战中,英法帮助阿拉伯人推翻了奥斯曼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不仅实力强悍,而且持续时间也是一绝。从1299年建国开始,一直到1922年覆灭,奥斯曼帝国持续了623年之久。放眼全球历史,这也是独一份了。
一战的时候,英法站在了奥斯曼帝国的对立面。他们暗中支持阿拉伯人起义,推翻奥斯曼帝国在中东地区的统治。
可以说,阿拉伯人在奥斯曼帝国顶住压力的时候,在背后捅刀子,绝对是奥斯曼帝国覆灭的主要原因。
内忧外患之下,土耳其人只能保住小亚细亚以及欧洲一小块地盘,至于阿拉伯人的地盘,择全都分了出去。
不过欧洲人可不糊涂,他们知道一个团结的伊教世界,对欧洲的冲击究竟有多大。他们可不想类似奥斯曼帝国这样的庞然大物,再次出现。
因此,奥斯曼帝国覆灭以后,中东的阿拉伯人,并没有团结起来,建立一个国家。反倒是在英法的支持下,分别建立了一系列国家。
![]()
比如说,英国大力支持的哈希姆家族,在起义成功后,原本是可以独立建立至少3个国家的,分别是叙利亚、伊拉克以及麦加的汉志王国。
后来法国人抢走了叙利亚,英国人便将巴勒斯坦地区一分为二,其中如今巴勒斯坦地区归了英国,约旦河以东的巴勒斯坦地区,则交给了哈希姆家族,也就是如今的约旦王国。
沙特家族在阿拉伯半岛的内志地区崛起以后,吞并了汉志王国。要不是关键时刻,英国放弃继续掌控沙特的一些权力,给了沙特自由之身的话,沙特大概率是要吞并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巴林和科威特等国,一统阿拉伯半岛的。
从此以后,中东的伊教世界就分崩离析了。大家都想当大哥,都想当家作主,这是人之常情。英国人正是拿捏住了这一点,所以类似奥斯曼帝国这种,能够整合伊教资源的庞然大物,几乎不可能再出现了。
![]()
伊教世界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世界
目前全球各大信仰的信徒中,生育率靠前的信徒,其实就是伊教徒。佛教徒都在佛系,基督徒日子过得太滋润,除非真爱,否则懒得生育。所以伊教徒完美地填补了这个空缺。
最关键的是,人家人口基数很庞大,目前已经拥有20亿左右的信徒,占全球人口四分之一左右。所以在不久的未来,当佛教、基督教的信徒人口逐渐减少,伊教徒将一家独大。专家预测,2050年,伊教徒人数将突破28亿,占地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我看来,这一数据其实已经相当保守了。
拿欧洲举例,俄罗斯的伊教徒目前约2900万人,是俄罗斯生育率最高的一群人,占总人口20%左右。法国的伊教徒也有680多万,占总人口10%。德国伊教徒有550万,占总人口6.5%左右。英国的伊教徒有330万,占总人口5%左右。
这些是欧洲的几个主要国家,多数也是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果没有伊教徒支撑着生育率,其实他们早就出现人口负增长了。比如说法国,他们对于生育是有补贴的,所以伊教徒生育率在3.5左右,远超法国本土的1.6左右。伊教徒家庭有8个孩子属于正常现象。
再过20年,到时候再搞什么选举,无论你怎么选,全都是伊教徒当选。这就好比伊拉克,老美耗费那么多精力打掉了萨达姆,在伊拉克搞起了民选,以为可以选出一个亲美的集团。结果人家伊拉克什叶派人士居多,所以不管怎么选,都是和伊朗更亲近的伊拉克什叶派当家作主,你上哪儿说理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